湖北社科院社会学所1984年成立,专门从事社会学研究。
一.主要发展阶段
1984-年1989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百废俱兴,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社会学运用专业知识对市场经济初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观念冲突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学面临理论教材、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所社会学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口社会学、社区问题与社会研究方法。
1990年-2003年,伴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显现。社会学作为一门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需要走入社会,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优势,解决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式需求,我所社会学研究由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转为应用社会学研究。
200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提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社科院的工作定位,即:“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 。因此,从2004年后,我所结合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社会学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为以科研为导向、服务湖北发展需求的应用社会学研究,作好湖北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二.学术成果
1984年以来,我所社会学研究在社会理论与调研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与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有关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国家级课题研究有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中国老年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研究(国家“八五“课题)、中国农村种族群体的演化与发展(国家“八五“课题)、趋向小康生活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当代中国妇女地位、中国内陆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在省部级课题方面有湖北民俗志、汉货精品的市场发育和湖北的名牌战略、丹江口库区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私营企业的结构现状、我省经济发展中技术工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湖北稳定人口低生育率、新时期城市居民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心态的调查和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农民素质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包括《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湖北卷》、《人口老化与老年社会保障》、《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现代社会调查技术与方法》、《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社会调查研究知识手册》、《中国职业分类大全》、《现代职业分类概况》、《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丹江口库区产业结构》、《内陆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在内的著作4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调研报告500余篇,共计1000万字。其中,十余篇(部)论著荣获国家级、省级和院级奖项,不少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转载,如“新时期城市居民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心态的调查和研究” 。其中,冯桂林研究员的《试论现代家庭活动中的个人责任》一文获上海社科院和美国九十学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名奖,其著作《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中国职业分类大全》被收录美国纽约图书馆。
三.社会学学术交流
为了促进社会学发展,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中,与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在高校合作方面,通过研究生答辩会、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交往形式与其保持信息沟通、学科交流。第二与大部分地、市、州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学的普及与宣传,而且更大范围的扩大了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第三,扩大在民间层面的交往。即与有社会学兴趣的社会人员保持交流与互动,扩大社会学在普通民众中的知晓度。
在学术交流方面,参与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上的布达佩斯国际老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亚洲部分国家经济改革中妇女与土地住房研讨会、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海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华人社区社会调查与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等;国内的社会学年会、国家职业分类研讨会、全国社会心理学年会等。其中,1993年和1995年,李明开研究员的论文《从家庭生活中几种观念看乡村妇女地位》作为课题成果分别出席了“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国际学术研究会”和“中国农村传统与变迁国际研讨会”。1995年,李委莎副研究员作为湖北省社会学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95北京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论坛活动。2003年,于真研究员参加了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联系电话:027-86789437(所办公室)
单位地址:武汉东湖路165号
邮政编码:430077
内容来源:http://www.hbsky58.net/pages/02show.asp?area=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