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简介
2011-04-12

 

●性质

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由在中国从事劳工、工作、职场、雇用、工会、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组成,是自愿性、自治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专业学术团体。英文名称为Chinese Association of Work and Labor Studies

    本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理念

    1 劳资有矛盾,学界有研究。

    2 以知识解析劳动社会,以知识建设劳动社会。

 

●价值

    1 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研讨、调查、实验),交流、分享资源、信息、经验,实现知识创新。

    2 促进人员发展。开展知识和经验交流,组织知识普及,帮助会员在研究、教学、实际工作中成长。

    3 促进境外交流。开展与国际、与台港澳的学术交流,借鉴理论、经验,合作开展研究。

    4 促进公平公正。为劳动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管理提供理论、研究、建议支持,促进法律、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劳动者的权利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公平、正义。

    5 提供知识服务。开展相关领域的咨询、服务活动。

 

●领域

    本会的研究和行动对象是产业社会、劳动社会。“产业”指传统第一产业之外的产业和行业,“劳动”指受雇者和生产、工作、职场活动;“社会”指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与经济学将劳动者视作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将劳动者作为企业的可用以营利的资源形成区别。在此框架下,本会的研究和服务范围包括以下具体领域:

    1 劳动就业。劳动者的受雇和失业,其职业状况、职业待遇、职业生涯、职业声望、职业流动等。

    2 社会群体。如工人群体、办公室群体、管理者阶层,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 社会组织。如公司的劳动组织和管理组织,工会组织,劳资协调委员会。

    4 社会关系。如主雇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师徒关系、工友关系。

    5 社会互动。如主雇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往、沟通、合作,交涉、协商、谈判,参与、共决、分享,承诺、履约、相互信任等。

    6 社会行为。如工人之间的竞争、协作,员工的士气、工作积极性、企业凝聚力,违纪、违规和犯罪行为等。

    7 社会冲突。如劳资纠纷、劳资争议、劳动诉讼,不同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等。

    8 社会运动。如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示威,工人运动、工会运动等。

    9 劳动关系调节。如劳动立法,集体协商,劳资共决;职代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职工持股会等。

10 社会整合。如工人团结、合伙劳动、劳动互助、劳动合作、企业团结、劳资合作等。

    11 社会制度。如管理制度、守则规章、纪律规定、奖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12 社会机制。如管理方式、劳资关系调适、劳资关系控制、劳资关系政策、劳资关系管理,劳资纠纷、劳资争议处理、劳动诉讼等。

    13 文化心理。如工人心理、管理者心理,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习惯文化、劳工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

    14 特殊群体。如下岗工人、农民工、女工、童工、残疾人、中老年工、移民工人、少数族群工人等。

 

 

●会员

    本会员包括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个人以所属单位的名义加入作为会员。

    1 从事有关劳动的研究、教学、管理或实际工作的单位,自愿申请,经本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批准,可成为本会团体会员。

    2 从事有关劳动的研究、教学、管理或实际工作的个人,承认本会章程,自愿申请,由本会一名理事或两名会员推荐,经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批准,可成为本会个人会员。

    3 个人经所属单位书面授权,可以单位的名义加入作为会员。

 

●机构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4人。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本届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如下:

    冯同庆, 理事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石秀印, 副理事长、秘书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何高潮, 副理事长, 中山大学教授

    戴建中, 副理事长,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教授

    张静, 副理事长, 北京大学教授

    佟新, 副理事长, 北京大学教授

    金维刚, 副理事长,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所教授

    王舟波, 副理事长, 中国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副所长

    赵炜, 副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劳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易江, 副理事长, 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教授

    冯钢, 副理事长, 浙江大学社会思想研究所教授

    乔健, 副理事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副教授

    徐小洪, 副理事长, 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游正林, 副理事长,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冯喜良, 副理事长,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

 

 

●近期活动

20097  举办“劳动关系与工人研究论坛”,中国西安。

    2009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为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所主办论坛的论文出版专栏。

    200910  邀请澳大利亚奥肯大学教授何包钢(He Baogang)博士演讲:对付“捣乱”的工会:沃尔玛在中国、墨西哥、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不同策略。

    200910  邀请韩国劳动研究院研究委员、国际合作室长裴圭植(Kiu-Sik Bae)博士演讲:从韩国双龙工会激烈冲突事件说起:韩国工会的理论解析。

    200912月。邀请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教授Peter Gahan做学术报告,会员参加讨论:工会振兴的理论和模式——中国工会能向西方学习吗?

200912月。理事长冯同庆教授、副理事长石秀印教授、何高潮教授应台湾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到台湾进行学术访问。

20101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亦为中国工运研究所)领导邀请本会在京会长、副会长到该中心访问并召开恳谈会。

    20103  邀请加拿大汽车业工会原职业健康与安全部主任Cathy Walker(王慧中)女士以“汽车工业与劳动过程”和“加拿大的集体协商”为题,举行了两场学术报告会。

    20103  邀请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员刘金云博士学术讲座:美国的劳资协商委员会及其在中国的尝试。

20105  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工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国与美国:教育工会工作的比较与借鉴”研讨活动。

20107月在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期间继续举办了“劳动关系和工人研究论坛”。

20108月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格罗斯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合作举办了“回顾、评价与前瞻:中国工会法60年和劳动法1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10月与台湾大学、世新大学合作举办了两岸劳工处境和劳动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010月与北京开和迪公司共同开发了“劳动关系测量”(即“劳动关系温度计”)项目。

20112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亦为中国工运研究所)领导邀请本会在京会长、副会长到该中心访问并召开恳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