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农村社会学》: 新农村建设的力作
陆学艺
《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11期
2013-05-16

解读中国, 首先要解读中国农村。农村是全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基础。农村、农民、农业如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措施。大批理论工作者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三农问题”, 吕世辰所著的《农村社会学》一书, 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成功尝试。

该书作者有一定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基础, 曾主持完成过《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准市民”理论。准市民是指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是介乎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准市民论纲》一书中, 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准市民研究和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为他们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书内容充实, 具有理论创新性。该书的理论创新既体现在作者提炼全书的内容, 发表的十几篇相关系列论文中, 也体现在书中。如作者在书中提出以农村社会运行机制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思想。认为农村社会运行机制是农村人口或其代表对农村社会所作的价值评价、选择和对这种选择的实施, 有一定的独创性。再如, 该书对中外农村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使对农村社会的研究既见到了树木, 又见到了森林。又如, 对农村经济的研究很深入, 通过对农村经济的研究, 揭示了农村变迁的根本原因。还有, 在对农村社会流动与分层的研究中, 研究了农民工和农村精英, 赋予农村社会流动和分层研究以全新的内容。在创新的基础上, 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学理论。

该书的结构合理, 做到了事实展开和逻辑思维发展高度一致。总的说来, 全书谈了农村社会运行机制和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农村社会发展模式。概述了世界各国农村社会发展情况, 综述了农村社会学理论研究情况; 深入研究了农村经济,找到了农村社会变迁的深层原因; 对农村社会流动与分层作了深入研究, 论述了农村社会分化特点; 对农村初级和次级社会群体作了系统研究, 展示了农村社会群体的特征; 认真研究了农村文化, 突出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和和谐社会构建; 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 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建议; 研究了农村社会问题,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该书的研究方法比较科学。正如作者所述, 研究农村要有在农村长期生活的经历或长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实践。只有了解农村, 热爱农村,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农村, 才能体会到农村人文社会文化底蕴的真谛。该书在方法上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对农村生活的体验、观察细致入微,反映的是农村真实的社会情况。另外, 娴熟地运用了文献分析法, 作者掌握了大量有关农村的资料, 书中信息量大, 开拓的领域广,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史论结合。还有, 该书充分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如对中外农村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城乡社会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农民和农民工进行了比较研究。

总之, 该书作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学这条主线,开拓了广阔的农村社会学研究领域。现阶段,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深刻的变革, 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一研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