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
陆学艺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2013-05-16

 

原文载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里提出的“ 和谐社会”,不仅是重要的新概念,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既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意,也适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同时也是具体贯彻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历程,需要多方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从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都证明,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了物质保证。经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但是社会发展必须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如果只是经济发展、孤军深入,社会发展长期滞后,那么经济发展本身会因得不到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撑而延缓,而且必然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而受到阻碍。而且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所以一个和谐社会,一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我们的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但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了,一条腿长、一条脚短。具体有以下问题:1、经济结构调整了,但社会结构却没有相应的调整,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城市化水平还是初期阶段,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经济发展了,社会事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已经在束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3、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没有破题,基本上还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发展的前景看,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把中国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从经济层面看,今后20年保持7-8%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再翻两番,可以说是胜券在握,是不会有太多问题的。但是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这些方面的任务都很重,难题还很多,如何解决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并且又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定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阶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一般都应和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就应有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社会既要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要有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社会的阶层结构一般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 橄榄形”社会结构。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非常富有的阶层和处于底层的贫穷弱势的人口规模都比较少,而社会中间阶层的人口规模为大多数或较大多数,这样的社会,才是比较稳定健康,也就是和谐社会。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由于户口、就业、人事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还未到位,所以,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既没有与目前的经济结构相适应( 2003年我国GDP中农业只占14.8%,但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占(40%以上),更没有达到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水平,离“ 橄榄形”结构还较远,还只是一个中下阶层结构还很大的洋葱头形的社会阶层结构。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还没有大起来,这是我国目前社会还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各阶层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积五十余年的经验,在政治上要保证各阶层应有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要保证他们应得的物质利益,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使社会充满活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快速而又深刻变化,各种社会关系变化错综复杂,党和政府要把握这些社会关系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适情地不断整合社会各种关系,引导各方面的力量,使之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民族、各社会阶层的大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

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整合社会关系主要的就是要整合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整合的目标就是要“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全国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各个社会阶层都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各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应使各个社会阶层各个成员都能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点,得到相当的各展所长的社会位置,使其各得其所。与此同时,社会应该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逐步建立合时、合情、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各个社会阶层、各个成员都能根据各自的贡献和基本需求,共享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成果,使之各得其利。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现阶段,整合社会阶层关系,就是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正确调整好、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党和政府要通过建立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不断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采取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妥善处理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使得社会各个阶层人民都能和睦相处,使整个社会和谐。

目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已经很大,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是目前社会还并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亟需通过深化改革,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遏止和扭转。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身份歧视,每个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社会流动畅通的开放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社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以先赋因素而是以自致因素决定。由此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一个社会越是开放,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好的预期。社会成员能上能下。上是一种激励,下是一种压力和鞭策。排除各种身份歧视和血缘、亲友关系、非能力主义因素的干扰,使得各种人才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是社会保持健康和活力,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现在我们还存在诸如户籍制度、就业、人事体制和城乡很不相同的社会保障体制等的障碍,社会流动还并不顺畅,限制了一部分人虽然经过努力,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还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位置。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要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去。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睦稳定。

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因为存在着家庭出身、个人生理条件、智力水平的差别,不容易做到,但社会应该保障每个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和防疫免疫等最起码的医疗保障,尽可能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包括机会均等。面对竞争,每个人都应有同样的机会。社会应当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不受民族、性别、年龄、户籍等等的歧视和限制,使他们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含义。结果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目标,但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和个人在起点与机会差别等个人条件的限制,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目前要特别强调实现经济公平,以缩小贫富差距。过去我们曾经提出过“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这在平均主义盛行的时候,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了90年代后期,贫富差距很大,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状况下,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十六大提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这是很适时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通过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缩小城乡、地区、阶层间过大的贫富差距,这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事业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一个和谐社会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科、教、文、卫、体和社会保障事业发达。我们这方面现在是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58年。前年的“ 非典”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世界卫生组织就卫生、防疫、医疗水平指标将我国排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倒数第四位,使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欠账实在太多。国家今后要把重点放到办公共事业上,经济建设投资则主要交给市场。

第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各阶层人民有共同理想、讲诚信、守法度、民风纯正的社会。中华民族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近代以来屡遭外族欺凌,中国人在自强过程中,挣脱封建主义的禁锢,接受西方的一些先进文明,特别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靠着这一先进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新中国。但在所谓“批判封、资、修”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丢掉了,把世界的一些先进东西排斥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摧残、对社会的破坏,后果极其严重,影响相当久远。现在大家都关心诚信问题、信仰、信任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民风问题,说明不如人意的现象严重存在。所以说,精神文明是“三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加强建设。

第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维护社会稳定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这是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方针,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稳定,是建立在社会和谐基础上的稳定,而不是别的什么稳定。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稳定的社会,而稳定的社会却不一定和谐。所以,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采取文明、法制、妥善的方式,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强制压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有序而持续的稳定。

党中央提出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可以说,这是在我国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党中央的一个重要决策,具有深远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个新理念,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在工作中积极加以贯彻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