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第一步改革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再度复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立了头功。农村第一步改革开了个好头,但农村改革设定的任务至今尚未实现。
1978—1984年,农村改革迈出第一步,实现了农业生产制度的转变,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改革从启动、较量、博弈到普遍实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实行,农业生产体制方面的改革基本实现,农业连年增产,1984年又获特大丰收,初步解决了农产品的供给问题。1984年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中央发布第四个一号文件,宣布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生猪、水产品、蔬菜等也逐步取消派购,开始了农村流通领域体制的改革。这两件大事标志着农村第一步改革告一段落,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开始。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最大成就是废除了人民公社、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它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再度复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立了头功。
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实行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导致了人民公社的撤销。农村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交还给农民,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恢复了农户经营,而且劳动力也可以自主择业,为日后形成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准备了条件。有人称这次改革是第二次土改,又一次解放了农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很快改变了粮食和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购买力有了显著提升。市场扩大了,农民生活改善了,这就为城市和国有企业改革准备了物质和思想条件。回顾1978—1984年那段历史时,人们往往称赞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农村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第一个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是1949—1955年)。
农村改革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总体上尚未改革的条件下首先实现的。待到1984年农业大丰收,转而改革农村流通体制、触及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系时,问题就来了,加上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涉及城市居民的利益关系,城市居民这时还是低工资、低收入,国家财政还很窘迫,不仅付不起改革成本,反而要从改革中减少支出。所以在1985年,农村进行流通领域体制改革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就举步维艰了。可以说,农村第一步改革开了个好头,但农村改革设定的任务至今尚未实现。
在农村,经过第一步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农产品大量涌现,迫切要求改革原有的统派购制度。决定1985年进行以改革农村流通领域体制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是合理、正确的。但是,“长期实行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只是承担着产品分配的职能,同时也承担着利益分配的职能”。那时候,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启动,国家同农民的利益关系、城市居民同农民的利益关系都是刚性的,不能动。这就使农村第二步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宏观不利的困境。
1985年一号文件宣布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时,只取消粮棉统购。实际执行中,统销继续保持,而且统销价格不变,以保护城市居民利益,维持居民和农民原有的利益关系;国家没有财政支持,以维护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粮棉统购制度改革,在利益关系层面讲,就只能是在农民这个最大的社会群体内部进行利益关系调整。而恰恰在这个攸关农村第二步改革战略成败的开局决策上,在具体额定合同定购价格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出台的新的粮棉合同定购价格,成了统一的收购价格,对原来统购任务重的发达地区有利,而对中、西部原来统购任务较轻的地区不利。这就激励了不该激励的农民(发达地区的农民已转向乡镇企业),压抑了不该压抑的农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是增产粮棉的生力军),而且给广大农民一个错误的信号:“国家的政策变了。”实行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粮棉就大幅度减产,农业生产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徘徊时期(粮食总产量到1989年才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
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进行得虽然也不顺利,但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的城市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农村至今也还没有实现这种转变,基本上还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城乡之间有很多差距,而城乡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体制方面的差距,或者说,这些差距是由这种体制性的差距派生的,所以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进行农村体制改革。
社会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和谐,要协调发展,首先要协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两个基本结构。在当今中国工业化社会中,经济结构已经是中期阶段,而社会结构还处在初期阶段,这种不协调的基本结构正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原因。
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社会结构,却正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没有得到应有改革的结果。所以,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社会结构,还必须继续进行改革。
农村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重。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是,要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当前,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还很多,最主要的体制性障碍有两个:一是户口制度,这是束缚农民的紧箍咒,一定要先改革,使九亿农民重新获得国民待遇,获得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入场券;二是土地制度,现行的所谓集体所有制,已经变得畸形了,这是产生城乡之间、农村内部诸多纠纷的主要根源,一定要改革,使农村土地产权明晰,使农民有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立足之地。
总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再一次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使九亿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把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使他们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添新的巨大动力,推动历史滚滚向前。审时度势,现在是该下决心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