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唯实(现代管理)2013年01期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问题。社会建设的提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社会建设以来,我国社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明显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怎样认识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深入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有两个重要理论贡献:一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像当年提出“小康社会”一样,“和谐社会”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认同。二是提出社会建设这个重要的新概念。它适应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把正在进行的各项社会组织、社会秩序、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明确概括为社会建设,从而使这些工作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理论上有了依据,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有力引导和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两者的关系来说,实质上前者是战略目标,后者是重要手段,和谐社会要通过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建设才能实现。
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现代化,包括实现民生事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等,其中社会事业现代化又包括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医疗卫生现代化等方面。可见,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既要统筹协调它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关系,也要统筹协调社会建设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关系,使它们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强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强调社会建设,既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局面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1 年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0.0%,第二产业占46.6%,第三产业占43.4%。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社会中期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经济建设相比,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社会结构还相对落后。例如,从就业结构看,2011 年二、三产业职工占总就业人口的65.2%,已经是工业社会的就业结构,但农业劳动力仍占34.8%。从城乡结构看,1978 年到2011年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1.3%,但仍明显落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从社会阶层结构看,中产阶层仅占28%左右。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动,但现在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还只是工业社会初期阶段的水平,与我国已处于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经济结构很不平衡、很不协调。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二者互为基础、相互支撑。一般说来,经济结构变动在先,带动影响社会结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调整进步,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优化。所以,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必须协调共进、相辅相成。社会结构变化可以稍滞后于经济结构,但这种滞后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阻碍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目前,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很多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好比一幢大楼,地基很好,是钢筋水泥的,四梁八柱也是钢筋水泥的,但墙壁和房顶还是木板和塑料的,一旦刮风下雨,就会进风漏雨。所以,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入手深入推进社会建设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我国社会建设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做起,着力解决好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基本民生问题;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正在大力推进,成效明显,顺民意、得民心。“十二五”时期,如果我们能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件大事做好了,我国的社会建设就能上一个台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前进一大步。
第二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政策创新,完善社会管理。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构建合理、开放、包容的社会结构。构建合理、开放、包容的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社会结构,是第二阶段社会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这就要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包括户籍体制、城乡体制、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体制都要进行改革,努力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配套的社会体制。
第三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1 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现代经济结构。相应地,社会建设将加速改革发展,社会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流动渠道更加畅通,中产阶层更加壮大,社会组织广为发展,社会结构更加优化,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
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将会互有交叉,只是不同阶段凸显不同方面的工作重点。现在看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方面的势头很好,关键在于社会建设。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搞好社会建设,保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