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去世
张弘
《新京报》2013年5月14日
2013-05-18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昨天,中国社会学网发出讣告,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因病不幸于201351398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陆学艺遗体告别仪式将于近日举行,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陆学艺儿子岳雷接电话时表示,自己现在无暇多说。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说:“我今天中午刚去了医院。他平时身体很好,这次在家里心脏病突发,送到海军总医院已没有生命迹象。”

谢寿光说,本来我们计划今年8月份筹办大型的学术活动,全面总结他的学术成就。由于他突然离开,可能会把这个活动改为追思会。

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称:“老陆是我们这代社会学者的精神导师。他关切这个社会与民生,富有正义感,即使在面对某种压力的时候,他也勇于坚持。”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于建嵘听到这个消息后称:“他是我博士论文(《岳村政治》)的评议人,当时对我的论文评价极高。我在学术上从他那里受益很多。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人品风范,都对他非常敬佩。他是非常善良的人,对于三农问题,对于农村和农业有着一般学者无法企及的观察。”

■ 学界评论

他的一些贡献,可比肩费孝通

在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看来,陆学艺学术成就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农村、农业问题有重大的真知灼见,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城市化,做出了一般研究者难以望其项背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他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长期在安徽肥西等地实地研究,最早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理论上进行总结,通过内部要报,得到了中央领导支持。他这方面的贡献相当程度是被忽略的。

第二,他对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形势大好,粮食年年增产,出现卖粮难问题。他则提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危机。这个报告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点名提及过。由于他的及时提醒,中央长期关注粮食生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路走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他从农业研究转移到社会学方面,负责社科院社会学所和中国社会学会工作。贡献主要有:第一,首次提出八个农村社会阶层的概念,在我出版的《中国社会学年鉴》《社会学研究》发表过。第二,他长期关注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2001年提出中国社会十大分层,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引发争论。他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层已经分化,社会结构要及时调整,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其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他领导的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团队持续不断地做了近20年,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第四本马上就要出。比如,有学者说过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但像那样完整全面的研究,提出要壮大中间阶层的力量,促进中国社会良性发展,都是他提出来的。

应该说,陆学艺教授不仅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学学者中是佼佼者,他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方面的学术贡献,不亚于老一辈学者费孝通。

还有他近年来组织大型的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包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持续在做的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以及百乡村经济社会调查,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最后,他对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社会学会每年坚持一次年会。中国社会学的壮大发展,现在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他的努力和作用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