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陆学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之道
陆学艺
凤凰网
2013-05-16

喜大狼:大红鹰世纪大讲堂现在开讲,我是喜大狼亿人口的命运值得大家关注,他们在农村生长,在城里打工,他们何去何从?今天我们邀请中国社会学会的会长陆学艺教授来讲一讲,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陆学艺教授的基本背景。

喜大狼:教授从您的基本背景来看,您的一生好像跟农村结下不解之缘。

陆学艺:我也是农民家庭出身,我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的研究,跟农民打交道。

喜大狼:那么我们还知道您有一段时间去山东当了一段县太爷,当县太爷感觉怎么样?

陆学艺:那就可能比当教授还难。

喜大狼:为什么?

陆学艺:因为当教授就是念书、教书嘛,当县太爷就要管好几十万人,管他们的生产、生活,然后各种矛盾要处理,特别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那个时候去,主要是研究县级机构的改革问题。因为在包产到户以后,农村发展起来了,经济基础已经发生变化了,但是上层建筑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是带着去改革县乡两级政府机构的任务去的,当然去调查跟实践了三年以后,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非常难,不是几个人能够办到的。

喜大狼:您还写过一篇文章,非常有影响的文章,叫做《农村真苦,农民真穷》。那跟这段经历有关系吗?

陆学艺:这个词不是我的,但是我把它论证了。讲这三句话的人大家可能知道,是湖北省的一个乡党委书记。是他说出来的,到现在为止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他是以一个乡党委书记这个身份写的,他是亲身经历了。我是作为一个教授对于全国形势比较熟悉,所以帮他来论证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喜大狼:我们知道老师作为社会学会的会长,在会务繁忙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还能够和他的同仁们一起,用他们的学术智慧来推进中国的社会改革,好,下面我们就欢迎老师给我们讲。

陆学艺:我今天讲的题目,就是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讲农民工问题的来龙与去脉,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由来。第二个问题,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个问题,农民工体制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第四个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治上来治理。

现在我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由来。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化国家,一定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一定会有大量的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里面来,变成城里面的工人或者职员,变成城市的居民,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中国在1949年解放以后也搞工业化,在1957年以前也基本上是直的这个道路,一方面我们工业大量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农民大量的进城。那个时候每年城市化程度提高一个百分点,但是从1958年以后,这个情况就变化了。就是说从1958年以后,我们国家搞了人民公社化,搞了公社化以后呢,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搞人民公社不光搞农业,同时它也搞工业,所以那个时候公社里面办了一些农机修配厂了,什么小化肥厂了,生产大队里面办了一些比说米面加工厂了等等。

喜大狼:人民公社还是一级政权呢。

陆学艺:是啊,它是政社合一。所以那个时候很吸引人,在公社办的厂里面工作的人,他是工人,但是他的身份还是农民。跟社员是没有区别的,按工分分配,但是他干的活已经是工业劳动了。所以农村里面有工业生产,那可以说由来已久,这件事情演变到现在的农村。应该说是文化革命的后期,比如讲我的老家苏南那个地方,无锡那个地方,它不光是搞农业修配厂搞点小化肥。不光是这个,到了文化革命后期,因为城市里面停工停产,有好多工业品很需要,所以农村里面呢,那个时候比如讲现在的华西,这些地方呢,它已经在生产大队里面办了一些工厂,生产了一些非农业的,跟农业没有关系的这种产品。比如说生产衣服了,生产鞋子了,生产机械零件了,那个时候叫队办厂,队办企业。那么搞了一段以后,公社看到这个利益很好,效果很好,所以也有些公社办的企业,所以到了文化革命结束的时候,象苏南这些地方已经有不少农村工业,大家都叫社队企业,那么这个社队企业里的工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农民工了,但是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还是叫社员。他们搞工业生产,但是他同样还在生产队里记工分,跟农民的分配是一样的,它的身份是社员,是农民。那这个事情什么时候又起变化了呢,就到了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大家都知道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全国搞了包产到户,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支持这个活动,那么整个农村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八十年代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就起来了,没有几年工夫,这个体制问题变了以后,原来是个短缺经济,当然粮食要分配的。到了1984年,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农民出现卖粮难了,那么农民有了余粮,也有了余钱,也有了多余的劳动力。所以从19841985年以后,大量农村工厂就出来了。1984年,农业部下文,把社队企业统一更名为乡镇企业。

喜大狼:你的老家好像办得特别好,还做出一个苏南模式。

陆学艺:对对。乡镇企业办起来了以后,那乡镇企业里面的工人呢,实际上都是农民。但是,什么时候有这个农民工这个词呢,这跟我们社会学所有关,我们社会学所的第一任所长,大家都知道是费孝通先生,1983年的时候,他就开始搞小城镇的研究。课题组里有个叫张雨林的教授,他1984年写文章,他给起了个名字,叫农民工。所以农民工这个词跟我们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还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个农民工大量地出来了,当时我们中国社会学界也好,后来的经济学界也好,整个的社会科学界对这件事,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且总结出来这个农民工呢,叫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觉得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可以解决城乡的差别,可以缩小城乡的差别,可以搞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以前都认为大城市有毛病,所以可以避免大城市的弊病。所以政府后来在文件里面写到这一段,说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个伟大创造。所以把农民工这件事情呢,当时是给予高度的支持,所以这样了以后发展得很快。

那么大家都知道八十年代初期,深圳那个时候起来了,珠江三角洲那个地方,来了大量的香港的资本,包括有些台湾的,向上海还有外国的,首先到广东珠江三角洲那一块儿就是叫三来一补。后来我们讲的加上独资企业跟合资企业就是三资企业,大量的三资企业起来以后,深圳招的工人不光是离土了,也离乡了,所以又有离土又离乡的工人,所以这个农民工,有这么两个类型,一个叫离土又离乡,一个叫离土不离乡。那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主要是讲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那么这个事情大致可以说一个过程大概。1988年以前,到1988年我们全国的农民工,大概是三千万人。

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大发展,基本上那几年是每年增加一千万农民工,到1996199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八千万人。农民工就是离土又离乡的有八千万。到2002年的年底农业部有个统计,这个农民工达到九千四百六十万。我说的这个数也只能说是个估计数,虽然是农业部的也精确不了。因为国家没有一个专门的统计,大致是九千来万的数。那么那边呢,这几年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呢,这几年有所减少,最多的时候到过一亿三,这几年中西部的乡镇企业不景气,所以现在我估计能够进厂的,比如说每年工作,在工厂里工作超过四个月,五个月的,也就是四、五千万人。所以这刚才喜大狼先生讲的,有一亿多人,光是农民工,这两类人就超过一个亿四千万。

喜大狼:超过一个亿。

陆学艺:现在我讲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农民工现在是在城镇里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是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念几个数字给你们。现在工人里面,在第二产业里面的劳动力里面,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占57.6%,非农业户口的,就是城市户口的劳动力反而只有42.4%了。

喜大狼:是少数派。

陆学艺:是的,我待会儿说为什么是这样。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是饭馆啦,各种商业和服务业,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占37%,非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占63%,因为这些第三产业,还是以城市里面为主,但是总数来说,这个比如我们讲工人阶级总数来说,因为二、三产业都叫工人,那么农业户口的人,已经占了多数,所以说我们现在农民工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喜大狼:无处不在。

陆学艺:还有个数,现在在建筑工人里面,造这个大楼的,修路的,这个建筑工人,农民工占到整个建筑工人的79.8%。电子元器件的设备制造,就是搞电子这一类的装配工,那么是68.2%,矿业的占52.5%,社会服务与居民服务的55.9%,餐饮旅游业的占58.4%,经销人员占58.3%。

喜大狼:这个比例都比较大。

陆学艺:都超过50%。所以我就说这个主体有些地方已经离不开他了,比如说咱们北京就是这样。

喜大狼:到春节就是这样。

陆学艺:咱们北京到了春节这个农民工一回家过年,那对不起了,送煤的没有了,送奶的没有了,小店铺没人了。尤其保姆回家了,老头、老太太没人管了,所以已经离不开了,清洁工垃圾没人扫了,这是第一。

第二农民工为社会做这些贡献,有这么多人,那么现在农民做工最重、最累、最苦的活,最危险的活是农民工干的。大家都知道了,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比较长的,我们在深圳调查,平均工作每个月是二十六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是在十一个小时以上。他们一般没有节、假日,要过年才能回一次家,他们收入比较低,这个待会儿我讲具体的内容。所以他们创造的财富是很多的。

我们这些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唱过一个歌叫《工人阶级有力量》,那里面有两句词我记得,就是说工人阶级有力量表现哪里,说高楼大厦是我们建,铁路、煤矿是我们造。现在这两句话都靠不住了,80%的高楼大厦是建筑工人干的,是农民工干的。大概是这样,现在我们通常按八千万农民工讲,他创造的财富大致这样,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以二万五千块钱一年来算,他们创造了二万亿。有二万亿财富是农民工创造的。去掉他的工资收入,农民工为我们这个国家每年创造一万三千六百亿人民币。所以现在看到,哪个地方哪各单位用的农民工多,哪个地方就富。你看北京,上海,特别是广东,现在广东的农民工超过一千七百万,深圳有四百多万。深圳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几年工夫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出来了,现在给它打工的农民工不低于四百万,这是第二。

第三呢,农民工的贡献还有一个事实,农民工进城打工,他当然给城市里面创造财富,同时也解决了,缓和一些城乡的矛盾。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地方的收入,解决了一些问题,不然这个矛盾,城、乡这个矛盾还要大一些。因为农民工进城来打工,在北京来说,在当地来说,他比当地的收入一般要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他是二等公民。但是在他老家来说,他就说得过。比如我刚才讲人均收入八千块钱,那么他在北京,在这些城市里面是低的,但是他到了农村相对二千多块钱的农民的人均收入来说,他还是高的。所以每年大概我们算了一下,比如讲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湖南这些省,农民工汇回去的钱,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这个农民工,他出来三年、五年以后,见了世面,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经营之道,建立了关系,回去也可以办乡镇企业,变成小老板了,也有的。所以说农民说他贡献的里面我想至少可以讲这么三个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二。

现在我讲第三个问题就是农民工体制带来的种种的社会问题。前面讲的好的一面,但是不好的一面呢,农民工这个体制在中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面有的这种社会现象,现在看来,实践证明这个并不是个好的办法。我现在分两个方面来讲,第一它在对农民工个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五十年代的时候,讲我们那时候出来,当然我是考上大学了,我那个时候进来当工人的话,也没有户口问题。进来以后干两年,好的就转正了,就落了户了。我的弟弟、妹妹1960年以后就不行了,这个路子就堵了,所以只能当农民工了,现在这个农民工。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不少领导干部都是,那时候是农民工出身的,因为没有户口限制,他就可以变成正式工,也入了党了,当了劳动模范了,当了国家干部了,最后当了高级领导干部了。这都是,我们那时候来北大的时候,那时正在建设嘛,后来说十大建筑大家都知道,搞人大会堂的时候我们几个劳动模范都起来了,以前搞十大建筑,1965年出了多少人,出了多少个干部,那么现在一千个大建筑也不止了,却没有培养出什么干部和技术人才,因为打完工就把他们轰回去了,都没了,这是第一。

再就是说,在政治上你干了五年、干了十年、干了二十年,但农民工永远是农民工,你现在是干工业的活了,甚至你的技术也不错了,但是你仍然是临时工,农民工这个帽子,农民两个字去掉不了,户口没有,这是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我给他总结主要是三句话,同工不同酬,干同样的活,你是城里面的人挣八百块,是农民工就五百块。 同工不同时,城里面的工人八小时工作制,加班、过年过节加班又要加几倍(工资),农民工一般没有这个,叫你加班你就加了。同工不同权,城里面的工人,特别在国有企业,公有制企业里面,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主人,可以有话的,可以说话的职工大会上有一票,那农民工一般是不参加,有的连工会都不能参加。农民工里面的党、团员一般也不过组织生活。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那么大概有这么十个方面,第一在就业居住方面。住的方面,受到限制和歧视。甚至我们有些大城市,前几年都发布文件,某几种行业,一百多个行业,不许农民工插手,不能招收农民工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