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40周年所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2)

2012-08-01

目录

Ⅰ 综论

1 2011年——中国公民意识之群体觉醒元年——何道峰/001

2 2011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刘佑平 李扬/012

3 2011年民间公益发展报告——朱健刚 赖伟军/045

Ⅱ 行业篇

4 2011年中国慈善行业发展综述——杨刚/063

5 志愿者捐赠发展报告——丁元竹 江汛清/080

6 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冯晶 宋宗合/103

7 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困境与创新——徐永光/125

8 非公募基金会:使命与责任——刘洲鸿/137

9 慈善会系统研究报告——何斌 唐丽君 朱文涛/160

10 红十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张剑辉/184

11 中国首善:股权第一捐——贺韧/199

12 中国慈善超市的创新式发展:社会企业理念及其实践

——杨刚 李壮/204

13 环保领域彰显慈善公益价值——汪永晨/227

Ⅲ 境外篇

14 从救济到公益:特区时期澳门慈善的发展——娄胜华/241

15 美国慈善在2011——何莉君/259

16 国际NGO在中国——谢世宏 柯思林/283

17 美国NGO在华活动分析报告——刘佑平 等/304

Ⅳ 年度热点篇

18 深圳壹基金:转型获公募身份/ 326

19 微博冲击下的中国红十字会直面挑战/ 332

20 东莞坤叔助学团队喜获登记/ 340

21 微博“打拐”:公民行动,官民共治/ 347

22 一条微博掀起的“中非希望工程”舆论风波/ 355

23 中华慈善总会与尚德公司之间的“发票”事件/ 362

24 河南宋基会风波及其反思/ 370

25 爱心GDP,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 379

26 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

——中国民间组织首个海外公益项目/ 385

27 老兵回家/ 390

28 免费午餐——启动政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396

29 爱心衣橱衣加衣=爱/ 404

30 大爱清尘

——救助患有尘肺病的农民工兄弟/ 411

31 “一个鸡蛋的暴走”

——民间联合劝募的力量/ 418

32 中华儿慈会·“童缘”,连接民间公益慈善之路/ 424

Ⅴ 附录

33 2011大事记/ 429

34 后记——杨团/449


作者简介:杨团,研究员,国务院公共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室主任,《社会学研究》编委,《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2011年是中国公益慈善史迄今为止最值得回味的一年。这一年,慈善公信力围绕数量众多且分量很重的密集性公益问责事件而展开,“微博打拐”、“大爱清尘”、“宝贝回家”、“爱心衣橱”及“免费午餐“等创新微公益在网上展开,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公民公益的公共空间,普及了全民公益理念,成为中国公益事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而本书则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了2011年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问题与不足、未来与前景。作者简介  杨团,研究员,国务院公共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室主任,《社会学研究》编委,《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推荐中文目录目  录

Ⅰ 综论

1 2011年——中国公民意识之群体觉醒元年——何道峰/001

2 2011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刘佑平 李扬/012

3 2011年民间公益发展报告——朱健刚 赖伟军/045

Ⅱ 行业篇

4 2011年中国慈善行业发展综述——杨刚/063

5 志愿者捐赠发展报告——丁元竹 江汛清/080

6 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冯晶 宋宗合/103

7 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困境与创新——徐永光/125

8 非公募基金会:使命与责任——刘洲鸿/137

9 慈善会系统研究报告——何斌 唐丽君 朱文涛/160

10 红十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张剑辉/184

11 中国首善:股权第一捐——贺韧/199

12 中国慈善超市的创新式发展:社会企业理念及其实践

——杨刚 李壮/204

13 环保领域彰显慈善公益价值——汪永晨/227

Ⅲ 境外篇

14 从救济到公益:特区时期澳门慈善的发展——娄胜华/241

15 美国慈善在2011——何莉君/259

16 国际NGO在中国——谢世宏 柯思林/283

17 美国NGO在华活动分析报告——刘佑平 等/304

Ⅳ 年度热点篇

18 深圳壹基金:转型获公募身份/ 326

19 微博冲击下的中国红十字会直面挑战/ 332

20 东莞坤叔助学团队喜获登记/ 340

21 微博“打拐”:公民行动,官民共治/ 347

22 一条微博掀起的“中非希望工程”舆论风波/ 355

23 中华慈善总会与尚德公司之间的“发票”事件/ 362

24 河南宋基会风波及其反思/ 370

25 爱心GDP,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 379

26 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

——中国民间组织首个海外公益项目/ 385

27 老兵回家/ 390

28 免费午餐——启动政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396

29 爱心衣橱衣加衣=爱/ 404

30 大爱清尘

——救助患有尘肺病的农民工兄弟/ 411

31 “一个鸡蛋的暴走”

——民间联合劝募的力量/ 418

32 中华儿慈会·“童缘”,连接民间公益慈善之路/ 424

Ⅴ 附录

33 2011大事记/ 429

34 后记——杨团/449
英文目录CONTENTS

BⅠ Overview

 

B.1 Birth of a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mong Chinese Citizens in 2011

——He Daofeng/001

B.2 Charitable Donations in China in 2011——Liu Youping, Li Yang/012

B.3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in 2011——Zhu Jiangang, Lai Weijun/045

 

BⅡ Sub-sectors

 

B.4 China: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in Philanthropy

in 2011——Yang Gang/063

B.5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Donations

——Ding Yuanzhu, Jiang Xunqing/080

B.6 Developmentof Philanthropic Serivces

——Feng Jing, Song Zonghe/103

B.7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Fund-raising Foundations

——Xu Yongguang/125

B.8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Non-public Foundations:

——Liu Zhouhong/137

B.9 Research on Charity Federation Systems

——He Bin, Tang Lijun and Zhu Wentao/160

B.10 China Red Cross: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Zhang Jianhui/184

B.11 The richest man in China: TA First Case of Stock Donation

——He Ren/199

B.12 Innovation in Charity Market Deveopment: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Social Enterprise——Yang Gang, Li Zhuang/204

B.13 The Value of Philanthropy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ng Yongchen/227

 

BⅢ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B.14 From Relief to Philanthropy: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in

the Macau SAR——Lou Shenghua/241

B.15 US Philanthropy in 2011——He Lijun/259

B.16 International NGOs in China——Shawn Shieh, Signe Knuston/283

B.17 American NGO Activity in China——Liu Youping, et al/304

 

BⅣ Annual Highlights

 

B.18 Shenzhen One Foundation: Transformation to a

Public Foundation/326

B.19 Microblog Confrontation with China Red Cross/332

B.20 Successful Registration of the Dongguan Uncle Kun Educational

Support Team/340

B.21 Anti-trafficking by Microblog: Citizens: Action and

Government Co-management/347

B.22 Microblog Message Triggers Public Controversy on

China-Africa Hope Project/355

B.23 Donation Receipt Scandal between China Charity Federation

and the Shangde Company/362

B.24 Crisis and Reflection in Henan Song Qingling Foundation/370

B.25 A Caring GDP-Chinese Urban CityPhilanthropy Index/379

B.26 Sudan-China Abuausher Friendship Hospital-First

Chinese Charity Overseas Project/385

B.27 “Veterans Come Home”/ 390

B.28 “Free Lunch”-Launching a Government Student Nutrititon

Improvement Project/396

B.29 “Wardrobe with a Heart”:Clothes + Clothes = Love/404

B.30 “Love Clears the Lungs”Helping Laborers with Pneumoconiosis/411

B.31 Walking for An Egg-The Power of the United Way/418

B.32 China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Love Child”-

Connecting to the Road of Philanthropy/424

 

BⅤ Appendix

 

B.33 2011 Chronology of Philanthropy/429

B.34 Epilogue——Yang Tuan/449
序   言摘要

 

 

  2011年是中国公益慈善史上最值得回味的一年。

  没有发生大灾的2011年,不仅保持了较高的捐赠总量和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势头,还在公信力、政策转型和社会创新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10年的446万个增长到2011年底的462万个。其中,有社会团体25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4万个,基金会2614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5993万人,比上年下降31%。

  2011年的慈善捐赠总量为845亿,比2010年的1032亿元下降了181%。其中,2011年货币及有价证券捐赠686亿元,比2010年的87146亿元下降2129%,2011年的物资捐赠折价总值159亿元,比2010年的161亿元下降12%,不过,若扣除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大灾的应急捐赠等不可比因素,2011年的捐赠总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保持了自2007年以来稳步发展的态势。

  2011年,境内外个人和企业的款物捐赠分别占我国捐赠总量的3162%和5748%,合计为8911%。且根据捐赠总量所占GDP的比重,北京、福建、宁夏、广东、陕西、上海、海南、山西、贵州和青海在全国位列前十名。

  分析显示,2011年境内捐赠使用最集中的领域分别为教育3368%、扶贫2899%、人类服务1028%、医疗892%、文化体育科技718%、救灾610%和生态环境462%。

  2011年,我国筹集彩票公益金689亿元,志愿服务价值约10亿元。若在款物捐赠845亿元基础上加上这两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捐赠和社会筹集总价值近1544亿元,占我国GDP比重为032%。

  2011年,公众对慈善公信力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对数量众多且分量很重的密集性公益事件的问责。6月至9月,公众对具有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的捐赠一个接一个的质疑和问责轰动了全国。中国公民自觉地介入慈善公益问责这种利他的公共事务,尤其是网上网下自发聚集的群体社会问责行动,以往从未如此集中地出现过。它表明中国的普通公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和个体自觉,集体投身于中国的社会改革与创新实践,公民意识群体性觉醒的时代开始了。

  2011年的公益法律政策处于转型进程之中。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指明了现行体制内社会变革的方向: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年中,民政部发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5年,我国将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地方的慈善立法和相关政策也有进展和突破。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都进入了慈善立法的最后阶段;深圳、广州尝试开放公募权;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宁夏、宁波对社会组织登记注册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地方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服务外包、政府资助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这表明地方政府部门从“政府管理社会”、“政府办社会”的传统思维向着“政府支持社会”、“政府培力社会”的新思维转型。

  2011年慈善公益界的重要社会创新,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微博演进为全民媒体,创造出微公益这种全民公益的新形态。

  从“微博打拐”到“大爱清尘”,从“爱心衣橱”到“免费午餐”,快速聚集了公民的慈善公益意愿和慈善捐赠,同时让全民公益的理念和文化得到了迄今为止史上最广泛的自动传播。微公益拓展了公民公益的公共空间,使公民对于社会事情的参与度和关注度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助推器。公益实践与微博结盟进行政策问责与慈善行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创举。

  展望2012年乃至若干年后的中国慈善事业,将在以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慈善法规政策将加大立法强度和实施力度;二是慈善公益组织的登记和行业自律将进一步加强;三是公民广泛参与的新媒体、微公益等多样态、多元性、高效率的方式冲击一切具有官僚习气的公益慈善组织,迫其做出改革的抉择;四是慈善界、传媒界、政府界、企业界之间平等互动与对话将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的中国,慈善捐赠可能从现在的百亿量级达到千亿量级,参与慈善的公民将从少数人上升为数以亿计,中国的慈善必然突破预设的弥补公共财政不足的地位和角色。2011年正处于这一新的变革时代的重要转折关头。其间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慈善公益体制该怎样设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角色怎样才能各安其位,政府如何通过放权、支持、规范和监管民间公益重塑公共形象,商业与慈善如何区隔,各类主体如何在慈善公益平台上通过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环境的改革与创新达到共赢目标等等,均会在未来的长时段里发挥其社会挑战倒逼社会改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