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自由主义何去何从?——《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
吴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年1月6日
2012-05-25

 

对于任何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来说,每个阶段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形态、主流价值观念,在影响甚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这些国家和大多数人的评价体系。那当今时代发达国家的理论形态、主流价值观念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当今世界整个大的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已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较大变化,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分析起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在于对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这正在成为理论界的普遍共识。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和大萧条,迫使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的理论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并由此显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那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显然已对西方国家的思想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几年间,围绕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研究成果不可谓不多。但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尤其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社会新形势,如何认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如何从一种思潮演变成一种制度安排和行为规范?未来新自由主义将何去何从?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是我们反思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应该解好的一道题。

  《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一书从制度与结构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制度主义、结构主义理论,并运用了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对制度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构成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根据、标准和尺度,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如何从一种理论思潮上升为一种经济制度,以及这种制度选择或安排中蕴含的结构性障碍。这种研究从更宽广的学术视角,为我们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以及政治文化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高了一种新的考量,提出了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新观点、新论断。

  本书还在深入剖析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同时,从制度与结构关系入手,反思世界各国进入后危机时代所遇到的各种经济上的困惑,深入挖掘产生这些困惑的思想理论根源。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动荡与作为主流思潮的新自由主义有着密切关联,人类社会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市场、国家、社会权力博弈中,实现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其社会结构所表现的矛盾,阐释了资本运作逻辑的本质,认为资本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暴露了人对物依赖的异化现象。

  其实,《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一书就是想通过审视新自由主义来为经济制度的重塑寻求理论依据。实践已经证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而新兴经济体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关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发展的经验,这也正是作者在书中所倡导的。

  本书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其研究不是仅仅针对新自由主义本身展开评析,而是试图依托制度——结构关系建立起一种理论分析体系。制度研究代表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新制度主义学派把制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实现了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结合。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并表现为一种制度的形式,即它是一种经济制度。本书作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就是从制度分析开始的。

与此同时,为了深入准确地说明新自由主义这个包括多种学派的理论体系,该书还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这样一个庞大理论体系进行评价,仅一门学科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才具有这种驾驭能力。《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的作者正是适应这种需要,整合哲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而展开的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跨学科研究的难度是较大的,这对理论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体现了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使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现实性,值得一读。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