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书荟萃

 

    王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范畴,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必然嵌入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下,由社会形态建构而成,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形塑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
    田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6月
    本书研究和设计了能够简洁明了体现家庭负担状况且方便使用的家庭负担系数,并分为以人口数量为纲量的家庭负担系数和以负担类型为纲量的家庭负担系数。书中还结合调查数据对全国总体的家庭负担状况进行了测量和估计,并依据家庭负担系数的大小,把中国家庭划分为完全负担家庭、高负担家庭、中高负担家庭、中等负担家庭、...
    杰弗里·亚历山大著 赵立玮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亚历山大的名著《社会学理论的逻辑》中的第四卷。本书首先从全局角度论述了社会学经典理论的兴衰变迁,根据帕森斯的学术发展历程分别论述了他的综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之后,作者从批判角度讨论了帕森斯理论的方法论错误和预设错误。最后,对“帕森斯主义”和“范式重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赵克斌 吕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自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比较的学术活动。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本书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全...
    李培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8月
    本书基于对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从深度和广度上展现研究者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在理论上建构“生活质量”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本书认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客观条件,如收入和消费、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第二是主观感受,如幸福感、满意度、环境评价、“好社会”判断等;第三是...
    王春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9月
    本书从以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视角,结合中国的城乡关系,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并由此展开对城乡关系一体化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之后提出城乡综合改革的建议。从理论上来说,本书梳理了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并针对中国的城乡关、城乡一体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对中国特定的城乡关系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对相关研...
    郑少雄
    三联书店 2016年5月
    本书以康定明正土司作为研究对象,从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史,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和谐共生的内在机制。康区政治人物,不管是土司还是喇嘛的权力、**都来源于社会外部,比如土司去往北京定期朝贡,喇嘛去往中心寺庙定期朝圣等。这一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方法论的创新,对于我们...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底线公平福利模式》是关于同一主题的,而且完全集中在底线公平理论这一个话题上,反映了作者景天魁个人研究民生问题的思想过程,虽然远远不能代表全国的民生研究,但作者认为作为窥豹之一斑,也许还可以作为批评的对象,这对于今后的民生研究是有益的。作者从提出底线公平概念到形成底线公平理论的时间跨度足有十年,...
    付子堂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基本内容包括导论和上、中、下三编。导论介绍法律社会学的立场与方法;上编包括法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演进、当代新思潮以及中国的法律社会学;中编包括法律实效、法律文化、法律职业和法官角色;下编包括法律与社会冲突、法律与纠纷解决、法律与乡村治理、法律与网络社会等。
    罗红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领域的一部专著。写作结构以“人为的事实”为基本线索,从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身体、性、语言、信仰、时空、交换等出发建立章节。其内容鲜活、真实、可读性强。作者基于人类建构的“文化事实”,提出了科学精神的文化问题,在系统地梳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家行为”及“科学范式”的基础上...
    潘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阐述中国农利社会福利体系的书。它的论述从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福利带来的变化,最后到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重建与探索。本书论证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要素:家庭、社会、国家和传统福利思想等历史遗产,...
    李建军
    社科文献出版社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无论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还是怯懦的逃避,自杀都是人类弱点最集中、最凝练、最深刻、最简单的体现。自杀不仅是对个体身体和生命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它可能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一大隐患。本书作者认为,自杀率居高不下意味着社会组织形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要人类的弱点无法...
    安东尼•吉登斯(田禾 译 黄平 校)
    译林出版社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
    谢建杜著
    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新生代农民融入城镇与叛逆城镇两个维度,运用城镇化和市民化理论框架,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出发,就如何实现农民工的生存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社会发展权等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等概念,并就建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熟协调机制和建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接纳机制以及接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