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
内容简介:本书系政治社会学及法律社会学专题研究,作者以变迁社会中的经验现象为据,围绕历史以及转型中基层社会的制度、行为和观念变迁等主题,精选文章,各论题聚焦于社会冲突的来源和秩序转化、公共组织角色变化的政治后果、秩序稳定的社会结构基础、中国社会利益组织化的特点、阶级组织化不活跃的原因,以及社会建设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目录
自序/1
第一篇 辨析
“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3
方法观念及其哲学基础:简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26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
——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原则辨析/42
国家政权建设:问题与回顾/50
第二篇 历史
地方权威的授权来源/69
群众路线:共产党在边区的执政实验/94
阶级政治与单位政治/107
利益组织化结构:非同质内聚/120
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129
第三篇 秩序
土地纠纷解决:规则的不确定/155
二元整合秩序:一个财产纠纷案的分析/175
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
——义乌工会的新角色/194
法律身份与社会身份:未经区分的重叠认同/205
第四篇 变迁
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221
社会言论:正当性理据的变化/237
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基础/256
政府财政与公共利益/273
社会建设:传统经验面临挑战/295
作者简介:张静,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系政治社会学及法律社会学专题研究,作者以变迁社会中的经验现象为据,围绕历史以及转型中基层社会的制度、行为和观念变迁等主题,精选文章,各论题聚焦于社会冲突的来源和秩序转化、公共组织角色变化的政治后果、秩序稳定的社会结构基础、中国社会利益组织化的特点、阶级组织化不活跃的原因,以及社会建设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作者简介 张静,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推荐中文目录
目 录
自序/1
第一篇 辨析
“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3
方法观念及其哲学基础:简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26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
——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原则辨析/42
国家政权建设:问题与回顾/50
第二篇 历史
地方权威的授权来源/69
群众路线:共产党在边区的执政实验/94
阶级政治与单位政治/107
利益组织化结构:非同质内聚/120
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129
第三篇 秩序
土地纠纷解决:规则的不确定/155
二元整合秩序:一个财产纠纷案的分析/175
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
——义乌工会的新角色/194
法律身份与社会身份:未经区分的重叠认同/205
第四篇 变迁
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221
社会言论:正当性理据的变化/237
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基础/256
政府财政与公共利益/273
社会建设:传统经验面临挑战/295
自序
本文集得益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出版基金支持,致谢。当行政班子决定给十年以上的教授出版文集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似乎到了该留下一些东西的年龄。
年龄是自然规律,公平,没什么可沮丧,但令人沮丧的是选文。我为选文而犯难,原因是不确定哪些东西值得留下来。为政者追求立行,为学者追求立言,但对我而言,探索未知很有趣,一旦变成已知的就降低了重要性,更何况还可能含有错误认识,不留也无妨。
这么说并不是因为谦虚,而是价值观使然:个人的记忆不如组织的记忆重要。我确信知识必须经由制度规则才能固化,使人类真正受益。人类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不是因为有人说过什么,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经历了什么,他们需要防止什么。实际上,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忘记知识,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多都曾在历史上以更高的水平讨论过。对此,我们只有承认,社会知识必须转化为真实的制度规则和组织行为才能延续。
在这个意义上,个人记忆的作用微不足道。这本文集留下来的唯一价值,是向读者敞开心扉,让他们了解我所经历的转型时期,我对它的认识和解释,我采用的标准和理由,乃至我的困惑和局限……以便他们能够批评并超越这些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