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结构与分层

 

《旅游、现代性与社区变迁:以徽村为例》
周春发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ISBN:978-7-5097-3925-9

 

 

丛书名: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社区的地位日益衰落。为了振兴农村经济与实现乡村复兴,一些国家政府选择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政策。本书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以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中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徽文化古村落(徽村)旅游开发前后十余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的机制与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第二节 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综述
 6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29
 
第二章 研究设计
 34
 
  第一节 理论工具与基本概念
 3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46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章节结构
 54
 
第三章 历史视野中的徽村
 57
 
  第一节 区域背景
 57
 
  第二节 徽村概况
 60
 
第四章 徽村旅游场域的结构
 73
 
  第一节 徽村旅游场域与权力场域的关系
 74
 
  第二节 徽村旅游场域的关系结构
 78
 
  第三节 徽村旅游场域的行动者惯习
 84
 
第五章 徽村旅游场域中行动者的行动逻辑(上)
 88
 
  第一节 功过孰分——老葛书记的生活史
 88
 
  第二节 “还我土地”——拦车事件
 94
 
  第三节 拆了又拆——拆建房风波
 102
 
第六章 徽村旅游场域中行动者的行动逻辑(下)
 114
 
  第一节 学者,还是商人?
 114
 
  第二节 “蜜蜂”,还是“蝗虫”?
 124
 
  第三节 村落之内—村落之外
 133
 
第七章 旅游场域中的徽村社会变迁
 142
 
  第一节 徽村旅游的开始与发展阶段
 142
 
  第二节 徽村经济结构的变迁
 146
 
  第三节 徽村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
 153
 
  第四节 徽村生态环境的变迁
 164
 
  第五节 孩子视野中的徽村变迁
 171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74
 
  第一节 结论与讨论(上):乡村旅游社区社会变迁模式
 174
 
  第二节 结论与讨论(下):乡村旅游与乡村工业化、外出务工模式的对话
 183
 
  第三节 研究反思186参考文献
 190
 
附 录
 200
 
  附录一:徽村古村落社会变迁访谈提纲(村干部、村民卷)
 200
 
  附录二:徽村古村落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村民卷)
 203
 
  附录三:徽村古村落社会经济状况调查问卷(家庭卷)
 206
 
  附录四:徽村古村落旅游市场调查问卷(游客卷)
 215
 
后 记
 219
 

作者简介:

周春发,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师。

                               王 宁 

  旅游无疑是一种消费活动。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旅游者购买和消费了视觉消除品(景观)或休闲消费品(休闲度假产品)以及相应的配套产品(交通、住宿、餐饮、纪念品以及导游服务等)。但是,旅游消费活动与其他消费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就日常消费活动来说,不论是发生在私人空间,还是发生在公共空间,我们的消费活动都没有对我们所居住的社区造成冲击。事实上,我们的消费活动与社区的关系是整合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活动本来就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与此不同,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则是发生在他们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以外。他们的消费活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的关系,明显地不同于他们的消费活动与自身所在社区的关系。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社区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因素。如果旅游者的消费活动不能有效地整合到当地社区,势必对当地社区生活的某些方面或某些人群构成冲击,甚至构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增加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积极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就是旅游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旅游消费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因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社会结构而异的。目的地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中介变量。旅游消费活动对当地社区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受到这个中介变量的影响。不仅如此,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当我们说旅游活动对当地社区造成的后果是积极或消极的时候,我们必须搞清楚:它究竟对谁而言是积极的,对谁而言是消极的?它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围绕旅游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由于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各种行动者在这种利益格局中所获得的收益或所发生的损益,都是不均等的。在此意义上,旅游者的消费活动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有如给当地社区投下了酵母,并因此可能导致冲突因子的发酵和膨胀。正因为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旅游消费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在当地社区是以不均衡的方式配置的,因此,我们很难笼统地说,发展旅游业是有利还是不利。正如上面所说的,相对而言,它或许对一些人更为有利,而对另外一些人更为不利。这可以从保持古民居的传统风貌这一点看出来。传统形式的民居是一个旅游吸引物。居民是否愿意保留这种民居形式,取决于是否存在具有更高回报的替代性产业。当存在这样的产业,许多村民或许就不愿保留这种民居形式,而更愿意拆除传统民居,建设现代化新居。在此情况下,强迫居民保留传统民居,必然引起他们的不满,并由此引发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凡是愿意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地方,多半是地理区位不佳、缺乏可替代优势产业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居民有着自发、内在的保护传统建筑等遗产的动力。与之相对,在那些存在可替代优势产业的地方(发展其他产业比发展旅游吸引物产业更合算),如西双版纳的曼景兰村,村民就不愿意保留传统的民居形式,相反,他们通过盖更为现代的房屋来发展出租业,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因此,要发展传统古村落旅游,就必须寻找保护古民居建筑的社会和经济动力。当这种动力不足或缺乏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在利益的权衡中,居民理性地选择了拆除传统民居。不仅如此,当他们觉得现代建筑更能满足其居住需求的时候,这种动机就会增强。可见,为了避免这种后果,不但必须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强化与本地建筑相联系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必须给予他们以利益补偿。这种补偿原则,就是一种在社会博弈中最能有效化解冲突的原则,即公平公正原则。但是,由于权力结构的失衡,这种公正性往往缺乏实现的机制。这也正是旅游发展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深层原因。这种状况,不但在旅游开发领域如此,在其他经济发展领域同样如此。旅游开发领域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不过是中国社会权力结构失衡所导致的社会传统加剧的一个缩影。旅游目的地社区的冲突和矛盾,使得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内在的统合,从而导致旅游者的不满。因此,旅游开发引发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冲突,会反过来引发游客和当地供给者的冲突。而旅游质量的下降,则导致目的地的逐渐衰落。如何破解这个怪圈,是旅游目的地政府和开发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上,社会学无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周春发的著作就是这样的一本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旅游供给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力关系、社会冲突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著作。本书显示了作者认真的治学态度、高屋建瓴的文献梳理水平和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夫。这是一本难得的基于田野调查的旅游社会学著作,为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旅游消费所导致的社会文化后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期待有更多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的旅游社会学著作问世。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