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其他

 

《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研究》
林晓珊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
ISBN:978-7-5097-3275-5

 

 

丛书名: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点击放大 图书作者

内容简介:汽车现已成为当前私人消费领域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焦点。本书围绕着城市家庭中的“汽车梦”究竟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话语建构,将国家与市场的追求转变成个人的生活理想与日常需要,进而塑造了“汽车梦”的神话,并掩盖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而在消费欲望遭受结构性因素宰制的同时,消费者亦将汽车当做重构日常生活实践的一种自主性工具因而“汽车梦”的建构实际上隐含着受控与自主的双重政治意涵,它是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实践迈向生活政治的樗性事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汽车:一个现代性的隐喻1

  第二节 问题与视角5

  第三节 思路和框架10

  第四节 方法及意义14

  第五节 概念界定27

第二章 汽车与消费:研究述评34

  第一节 汽车社会学34

  第二节 消费需要54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汽车社会的来临69

  第一节 交通工具的历史变革69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消费革命74

  第三节 汽车社会:一个新的社会形态78

第四章 汽车消费的政策转型与制度逻辑85

  第一节 公车消费87

  第二节 私车消费91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国家的现代化101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需要”生产111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民生自由119
 
第五章 汽车与生活世界的空间转型124

  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安排125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错位133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汽车化142

  第四节 空间约束与汽车消费149

第六章 消费主义与汽车梦的神话153

  第一节 “方便”之外154

  第二节 市场转型与消费主义160

  第三节 汽车广告的造梦策略166

  第四节 汽车广告的内容分析172

  第五节 汽车梦的神话:从启蒙到操纵180


第七章 汽车消费与日常生活实践190

  第一节 汽车消费与身份认同191

  第二节 生活风格的群体认同201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身体流动208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空间体验213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关系再生产222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228

  第一节 基本结论228

  第二节 迈向生活政治的消费实践238

  第三节 几点余论244

  第四节 创新、不足及未来展望251

参考文献260

附录279

后记292

作者简介:林晓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昔日壮观的自行车流到今日的滚滚汽车洪流,中国的交通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交通景观的这种变化,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体现。从制度的角度看,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是不允许私人拥有轿车的。这个政策同当时的抑制消费的制度安排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私人小轿车才得到我国政策的允许。20世纪90年代末期,私人小汽车纳入了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之中。从此,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其速度如此之快,以致一线大城市在高峰期统统出现了交通堵塞问题。汽车数量的增长成为引发城市病的一大原因。首都北京因为交通拥堵实在太厉害,甚至出台了摇号买车的政策。

  在中国社会,汽车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允许个人拥有小汽车,本身就具有解放的意义,它使人们从国家所强加的消费需求(包括对小汽车的需求)的制度性抑制中解脱出来,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购买小汽车。在这个意义上,私人拥有小汽车,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结果。国家不但不再抑制私人对小汽车的拥有,而且鼓励私人拥有小汽车,因为汽车工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小汽车热的兴起,未尝不是国家与个人“合谋”的结果。在这个背景下,市场自然不会使消费者放任自流。汽车企业借助媒体,不断地制造关于汽车的迷思,使得汽车成为人们的“必需”。在汽车的迷思中,汽车成为自由的象征,成为社会参与的标志,没有驾驶证,或者没有汽车,多少具有“落伍”、“过时”,甚至“出局”的意味。不但如此,由于汽车品牌具有等级系列,它为人们参与炫耀性消费提供了绝好的竞技场。名车于是成为车主财富和身份地位的名片。“郭美美事件”的起因,就是郭美美在网上炫耀其所拥有的名车。拥有一部汽车,甚至成为进入中产阶级的标志。“有房有车”成为许多人的奋斗目标,被赋予终极价值的含义。

  然而,汽车时代的到来,却给了许多城市一个下马威。汽车消费的悖论是,人们为了追求交通自由,却同时创造了交通的不自由——交通堵塞。但是,城市规划一旦纳入汽车社会的轨道,便没有回头路。这不但是因为城市的汽车化布局所造成的路径依赖,而且是因为消费欲求的不可逆转。而城市规划的汽车化考虑,恰恰是因为汽车消费需求的自然而然化和理所当然化。

  这一切说明,汽车梦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汽车梦的社会建构过程,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专著。可以说,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社会学角度对汽车梦的社会建构过程进行经验研究的一部专著。它选择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出发,在大量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梦”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社会学分析。它的出版,是对汽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一个贡献,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作为作者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我为本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和自豪。我衷心希望本书能引起读者对汽车文化以及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兴趣和重视,并吸引更多的同人加入汽车社会学的研究中来。

 

王宁

2011年11月21日于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