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安全与社会控制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救护部编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
ISBN:978-7-5097-2301-2

 

 

内容简介:这是日本史上最强地震;这是战后65年来日本面临的最大危机;——灾难面前,日本的建筑、预警体系、救援机制得到了怎样的考验?以邻为鉴,日本政府、媒体和民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目  录

 

3·11,东日本震颤 …………………………………………………………………………/1

  9.0级!日本史上最强地震 ……………………………………………………………/3

      2011年3月 11日 14时46分, 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

    发了海啸。这场140年不遇的天灾,已经夺去13705条鲜活的生命,尚有

    14175人下落不明,经济损失可能高达25万亿日元。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

    发生事故,核泄漏危机远远没有结束……

  10米浪高!海啸横扫三县………………………………………………………………/14

      世界第一的防波堤,阻挡不住10米的巨浪。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日本

    岩手、宫城、福岛三个县的沿岸地区遭到没顶之灾,毁灭性的海啸不但冲

    毁了码头、良田、房屋,更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

    超过地震本身,早已习惯地震的日本人在海啸之下再也无法抑制目光中的

    恐惧。

  福岛惹祸!核泄漏阴霾未散……………………………………………………………/22

      福岛核电站的核事故级别已经被定为最高7级。人们投向日本群岛的

    目光中除了深深的同情之外,更多了一丝忧虑。世界各地陆续在空气甚至

    水中发现了来自福岛核电站的辐射物质。我们不必谈核色变,但必须深刻

    反思——如何安全利用核能?中国核电的现状怎样?未来又何去何从?

 

灾难中的那些“考生”们……………………………………………………………………/33

  日本政府:大考合格……………………………………………………………………/35

      在震后24小时里,日本政府反应迅速,应对有效,在随后的救灾部署

    和核危机处置上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相比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更有

    媒体采用“涅”来形容。尽管有批评的声音,但多数人对日本政府的表现

    给出了“及格”的分数。

  日本媒体:评定优秀……………………………………………………………………/43

    评语一:快、准、狠的播报,赢得了公信力。

    评语二:哀而不伤,客观报道。

    评语三:批评犀利,量化细致。

  日本国民:答卷满分……………………………………………………………………/53

      日本民众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镇定、有序、节制和坚韧令世人震惊。

    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教育和训练的结果。不论是旅居日本的外国

    人,还是旅华日本作家、日本留学生,都用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点。网上

    甚至流传“向日本人学习的10件事”……

诺亚方舟在哪里………………………………………………………………………………/71

  避难所:生命的庇护港…………………………………………………………………/73

      日本的避难场所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学校、体育馆等室内避难所,

    一种是公园、绿化带及高筑平台等室外避难场。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建设

    各种避难场所并组织民众进行防灾演练,有效地减轻了震灾的伤害。尽管

    存在物资紧缺等问题,但众多的避难场所的确帮助灾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

    刻。

  建筑物:海啸中的“不死鸟”…………………………………………………………/81

      9级地震中不倒下,百吨游船压顶不垮塌,10米海浪里不解体……地

    震海啸之下的日本建筑牢固程度让人印象深刻。日本的楼房能抗7级以上

    地震,日本学校校舍的抗震强度更是令人惊叹,这样的建筑大大减少了地

    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反思我们的建筑质量,差距在哪里?

警钟为谁长鸣…………………………………………………………………………………/87

  以邻为鉴:我们准备好了吗?…………………………………………………………/89

      每个社区都有避难所,每个家庭都有防震袋,每所学校都上防震课。

    完备的灾害预警体系,“从娃娃抓起”的防灾避震训练,“时刻准备着”

    的各种防震设施,随手可得的避险工具……这些是日本人抵御地震的法

    宝,也是我们借鉴学习的方面。

  自救互救:让生命之花在废墟上绽放…………………………………………………/102

      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

    念。

      瞬间的地震带来巨大的损坏和伤害。第一时间如何自救?怎样开展互

    救?海啸警报响起时,怎样迅速逃离险境?发生核辐射后,科学的防护措

    施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丛书名:点击放大 图书作者 前  言

 

  地动山摇,惊涛骇浪,火光冲天,满目疮痍……这不是灾难片《2012》中的镜头,而是现实中的真实场景,它就发生在我们的邻邦日本,时间是2011年3月11日下午。

  9.0级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海啸,还有核电站损毁引起的核泄漏,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上万个家园被毁,几百个村镇从地图上消失,甚至日本东部沿海半个东京面积的国土也沉入了海底。

  311大地震震痛了日本,也震惊了世界。在这场灾害大考中,日本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表现都由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展现在世人面前。网民们议论热烈,纷纷给他们评议打分:菅直人政府及格过关;日本媒体表现不俗,可得优秀;而灾区民众得分最高,近乎满分。

  大地震震撼了岛国,却没震乱民心。日本民众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淡定从容、冷静有序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并非依靠政府指导而是公民自我管理的秩序,来自平时的防灾教育与训练。“从娃娃抓起”的防震避震演练,“时刻准备着”的各种防震设备,广泛分布的专门和临时避难所,构筑成了坚固的抗灾堡垒。

  在地震海啸之后巍然不倒的“不死鸟”建筑,也成了灾区的一道风景。日本的大部分建筑物都能抗7级以上地震,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更是达到抗10级地震的标准,因而成为最好的避难所。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完善的地震预警机制也为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助力不少。日本气象厅2007年引入一套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比S波传导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提前15秒左右发出地震预警,使民众有宝贵的30秒左右的时间逃生。

  地震不可以预测,但可以预防;海啸不可以阻挡,但可以预警;辐射不可以看见,但可以检测。面对着还没有结束的灾难,亲历者也好,局外人也罢,都要认真应对和反思。中国也是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大地震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能把发生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把抵御灾害的能力提升到最高。这也是日本地震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座谈时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的确,每一次灾难的降临,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历练。体恤悲悯,团结友爱,奉献牺牲,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也使得人世更值得留恋。生活的家园可以被摧毁,但精神的家园不可以倒塌。多难兴邦,在危难之中提高大众抗压能力,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与文明水平,不仅是政府的急迫责任,更是我国教育所要努力的方向。

  本书由许春山、朱国政、王珊珊、中根哲也执笔,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图书报刊和博客的内容,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救护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