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发展

 

《创新蓝皮书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0)》
詹正茂 熊思敏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ISBN:978-7-5097-1772-1

 

 

 丛书名:创新蓝皮书

目录

 总报告:创新、分权与效率——走向繁荣的选择……………………………………………001

创新政策的基础理论、国际经验与研究前沿…………………………………………………031

  一 技术进步、创新与经济增长…………………………………………………………031

  二 创新政策的国际对比与借鉴…………………………………………………………049

  三 创新政策研究前沿——Research Policy(2009) ………………………………064

中国的区域创新…………………………………………………………………………………106

  一 创新型国家中的创新区域概况………………………………………………………107

  二 区域创新评价…………………………………………………………………………110

  三 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评价……………………………………………………………122

  四 珠三角地区创新能力评价……………………………………………………………137

  五 中部地区创新能力评价………………………………………………………………149

  六 东北地区创新能力评价………………………………………………………………163

  七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评价………………………………………………………………176

  八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趋势及对策与建议………………………………………………194

中国的城市创新…………………………………………………………………………………198

  一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及现状…………………………………………………198

  二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202

  三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206

  四 创新型城市评价………………………………………………………………………213

  五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237

  六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265

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基于城市的数据……………………………………………………269

  一 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创新城市建设……………………………………………………269

  二 韩、日消化吸收再创新经验与启示…………………………………………………271

  三 指标、样本选取与数据………………………………………………………………273

  四 直辖市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275

  五 江苏省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281

  六 消化吸收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85

  七 政策建议………………………………………………………………………………288

中国的企业创新…………………………………………………………………………………293

  一 企业创新概述…………………………………………………………………………294

  二 大中型企业创新………………………………………………………………………301

  三 民营企业创新…………………………………………………………………………306

  四 中国企业创新的行业特征……………………………………………………………311

  五 中国企业创新的区域特征与比较……………………………………………………322

  六 政策建议………………………………………………………………………………335

  七 企业创新案例…………………………………………………………………………340

中国的科技金融…………………………………………………………………………………365

  一 科技金融概念与内涵…………………………………………………………………366

  二 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创新……………………………………………………………366

  三 政策性担保支持科技创新……………………………………………………………370

  四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376

  五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379

创业板:功能、结构与趋势……………………………………………………………………392

  一 科技金融的里程碑——创业板推出…………………………………………………392

  二 创新型国家体系与创业板……………………………………………………………396

  三 创业板之电子信息产业………………………………………………………………403

  四 创业板之先进制造业…………………………………………………………………415

  五 创业板之生物与新医药产业…………………………………………………………425

  六 创业板之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产业…………………………………………………435

院士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调研报告………………………………………………………………444

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建议…………………………………………………………480


中文摘要

 

  为深化创新理论研究,动态跟踪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评述年度创新热点,我们继续出版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报告(2010)》。

  在理论层面,报告全面梳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沿革,总结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一般研究方法;对创新

政策理论和各国经验展开评述,以期为我国创新建设提供借鉴;综述Research Policy 2009年全年文献,以反映创

新政策研究的最新动态。

  在宏观层面,报告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四个角度构建了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

2009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创新综合排名,根据该体系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西部、中部五大功能区

展开创新的投入产出研究,并提出建议;城市报告构造了要素投入水平、环境支撑能力和效益实现三个维度的创新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GDP排前50名的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1个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创新案例分析。

  在微观层面,报告将创新的微观要素——企业、金融支持、人才等与调研和热点问题相结合,并展开讨论。我

们从规模、性质、行业、区域四个角度,考察企业创新状况,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费投入较高,但

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弱;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强度不断提高,但存在研发人员素质不高、

科技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行业在人才规模、素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上,均存在显著差距;

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按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科技金融近年发展迅速,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科技创新

的支持力度;资本市场推出了创业板,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报告针对创业板推出,

结合其行业分类特点开展创业板专题研究,着重分析创业板各高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院士问卷调查显示,院

士在成果产业化、组建稳定团队等方面存在困惑,而科研体制进一步优化是院士2010年继续关注的问题。共产党

 

 

               化“危”为“机”,加快创新型

               国家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21世纪的今天,全球面临两大危机的挑战:一是2008年以美国次贷风波为肇始的国际金融海啸,其波及范围之

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也受到严重的冲击,外部需求萎缩、出口下滑,一些

外向型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经济增长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国产业、收入、区域等结构性矛盾更加

突出。二是由化石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引致的全球气候危机,气候变暖带来的诸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洪

水、干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两大危机,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各种发

展战略,其重中之重是希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先机,实现转“危”为“机”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因

为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的。19世纪50年代,世界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电

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

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20世纪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世界进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

网络化的新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直接造成了大国的崛起与没落。如英国早期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最早发明和推广

蒸汽机技术,从而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19世纪,以电气化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了

德国、美国、日本;20世纪,美国作为世界科技中心,尤其是后期以信息技术引领了世界发展潮流,高新技术产业

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

利下降,能源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转

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要实现“三大转变”,即由外需拉动向

内需拉动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知识驱动型转变、由外生动力增长向内生动力增长转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创新型

国家建设,加快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国民经济

又快又好发展。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绿色崛起的根本

途径。

  新形势下,全球的科技创新竞争逐步聚焦于创新人才和重要创新源头。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

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国家队,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激烈的竞争中造就和吸引最优秀的创新人才,为经济繁荣和国家安

全贡献战略性基础科学成果。科学院还应该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制度环境方面,积极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

制度安排,在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成才、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2010年是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实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标的第一个重要

关口。对我国五年来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全面的评估、动态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

(2010)》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内容涵盖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

政策到实践,从区域、城市到企业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到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较

为翔实,及时总结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经验和不足,科学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对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

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

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科学的精神,化经济危机和气候危机

之“危”为我国实现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之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