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发展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西藏卷(第一辑)》
杨本锋等著
出版社:2010年12月
出版日期:
ISBN:978-7-5097-1273-3

 

 

丛书名: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

内容简介:本书包括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居委会、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柳梧村、那曲地区那曲县那曲镇门地22村、扎囊县扎其乡德吉新村,通过调研反映了西藏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宗教信仰与宗教事务管理、居民的国家意识与民族宗教观等方面,结构完整,基调健康,论述有理有据,文字流畅,条理清楚,调研材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民族手工业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居委会调查报告

序 言…………………………………………………………………………………………/1

第一章 概况与村史…………………………………………………………………………/1

  第一节 概况……………………………………………………………………………/1

  第二节 村史……………………………………………………………………………/23

第二章 基层组织……………………………………………………………………………/28

  第一节 基层组织概况…………………………………………………………………/28

  第二节 规章制度………………………………………………………………………/35

  第三节 民主法制………………………………………………………………………/46

  第四节 居民委员会选举情况…………………………………………………………/54

第三章 农牧业发展…………………………………………………………………………/59

  第一节 农业……………………………………………………………………………/59

  第二节 养殖及农业产业化……………………………………………………………/74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80

  第四节 农牧业服务体系………………………………………………………………/86

第四章 社会发展……………………………………………………………………………/89

  第一节 人口……………………………………………………………………………/89

  第二节 社会分层………………………………………………………………………/93

  第三节 家庭……………………………………………………………………………/96

  第四节 婚姻与亲属关系………………………………………………………………/103

  第五节 社会礼仪………………………………………………………………………/107

第五章 民族与宗教…………………………………………………………………………/117

  第一节 民族……………………………………………………………………………/117

  第二节 宗教……………………………………………………………………………/119

第六章 各项事业……………………………………………………………………………/132

  第一节 农村义务教育…………………………………………………………………/132

  第二节 医疗卫生………………………………………………………………………/146

  第三节 社会保障和救济………………………………………………………………/160

第七章 基本生活……………………………………………………………………………/169

  第一节 住房……………………………………………………………………………/169

  第二节 食品……………………………………………………………………………/171

  第三节 运输及衣着……………………………………………………………………/176

  第四节 能源……………………………………………………………………………/178

  第五节 文化体育………………………………………………………………………/182

  第六节 安居工程………………………………………………………………………/184

第八章 民族手工业与农牧民收支…………………………………………………………/199

  第一节 民族手工业……………………………………………………………………/199

  第二节 杰德秀地毯厂调查报告………………………………………………………/210

  第三节 农牧民收支……………………………………………………………………/218

  第四节 劳务输出………………………………………………………………………/233

第九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求…………………………………………………………………/239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239

  第二节 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殊内涵与外延…………………………………/242

  第三节 杰德秀居委会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经验分析…………………………/249

  第四节 基层政府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261

后 记…………………………………………………………………………………………/272

作者简介:
杨本锋,西藏民族学院法学硕士,陕西省永寿县政府副科级研究员。
唐文武,法学硕士,任职于武警拉萨指挥学。
王雪锋,西藏民族学院法学硕士,湖南耒阳市正源学校教师。
郑洲,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孙继琼,经济学博士,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陈朴,西藏民族学院法学硕士,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目录

 

图1-1 贡嘎县行政区划 ……………………………………………………………………/3

图1-2 杰德秀镇GDP变化趋势………………………………………………………………/7

图1-3 杰德秀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 ……………………………………………/8

图1-4 贡嘎县各乡镇GDP比较………………………………………………………………/8

图1-5 杰德秀居委会示意 …………………………………………………………………/11

图1-6 101省道(2007年3月19日郑洲摄) …………………………………………………/12

图1-7 康鲁商业街街道(2007年3月19日郑洲摄)………………………………………/19

图1-8 康鲁商业街上的连锁便民超市(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19

图1-9 康鲁商业街上的服装店(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20

图1-10 邦典(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 …………………………………………………/24

图2-1 新建安居工程点(2007年3月22日郑洲摄)………………………………………/44

图3-1 位于101省道边的基本农田(2007年3月22日郑洲摄) …………………………/61

图3-2 农田水渠系统 ………………………………………………………………………/62

图3-3 农牧民开着拖拉机去农田耕种(2007年3月23日郑洲摄)………………………/67

图3-4 农田里的老鼠洞(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71

图3-5 水渠里的垃圾(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72

图3-6 农田旁布满了垃圾(2007年3月20日郑洲摄)……………………………………/73

图4-1 年龄比例构成 ………………………………………………………………………/90

图4-2 平错顿郁老人(2007年3月23日郑洲摄)…………………………………………/91

图4-3 老人衣服上的长寿标志(2007年3月23日郑洲摄)………………………………/92

图4-4 普布次仁家收购的氆氇(2007年3月25日郑洲摄)………………………………/95

图4-5 婚后居住方式 ………………………………………………………………………/102

图4-6 藏历新年中做的点心(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14

图5-1 一农牧民正在顿布曲果寺外转嘛呢筒(2007年3月27日郑洲摄)………………/124

图5-2 手持念珠和经筒的农牧民(2007年3月27日郑洲摄)……………………………/126

图6-1 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34

图6-2 合作医疗证(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50

图6-3 农村合作医疗证保偿须知(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51

图6-4 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对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评价 …………………………/154

图6-5 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家庭医疗账户本(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58

图6-6 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证(2007年3月28日郑洲摄)…………………………/162

图6-7 特困户阿南(2007年3月28日郑洲摄)……………………………………………/164

图7-1 农牧民正在进行安居工程建设(2007年3月27日郑洲摄)………………………/169

图7-2 农牧民家客厅一角(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70

图7-3 房屋顶的绘画(2007年3月28日郑洲摄)…………………………………………/171

图7-4 巴果家正在酿制青稞酒(2007年3月24日郑洲摄)………………………………/174

图7-5 风干的牛羊肉(2007年3月28日郑洲摄)…………………………………………/174

图7-6 农牧民家中停放的拖拉机(2007年3月27日郑洲摄)……………………………/177

图7-7 太阳灶(2007年3月23日郑洲摄)…………………………………………………/178

图7-8 传统炉灶(2007年3月22日郑洲摄)………………………………………………/178

图7-9 晒干的牛粪(2007年3月26日郑洲摄)……………………………………………/179

图7-10 农牧民的娱乐活动(2007年3月26日郑洲摄) …………………………………/183

图8-1 两母女正在为纺织做准备(2007年3月27日郑洲摄)……………………………/201

图8-2 课题组成员和一位正在家里纺织的妇女合影(2007年3月25日郑洲摄)………/203

图8-3 农牧民家中破旧的氆氇机(2007年3月26日郑洲摄)……………………………/206

图9-1 西藏财政自给能力指数 ……………………………………………………………/246

图9-2 西藏与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差距 ……………………………………/247

图9-3 西藏农村公共产品的异化 …………………………………………………………/247

 

 

                  表 目 录

表1-1 贡嘎县所辖镇、乡情况 ……………………………………………………………/3

表1-2 贡嘎县国内生产总值(GDP)………………………………………………………/5

表1-3 1999~2005年贡嘎县乡镇人均纯收入 ……………………………………………/9

表1-4 外来经商人员统计 …………………………………………………………………/13

表1-5 杰德秀民族构成情况 ………………………………………………………………/15

表1-6 杰德秀居委会与其他村(居)委会比较 …………………………………………/17

表1-7 杰德秀镇营业场所统计 ……………………………………………………………/21

表1-8 围裙和氆氇简介 ……………………………………………………………………/26

表2-1 居民委员会构成 ……………………………………………………………………/28

表2-2 各村党员人数 ………………………………………………………………………/30

表2-3 团员人数统计 ………………………………………………………………………/32

表2-4 杰德秀居委会团员人数统计 ………………………………………………………/32

表2-5 杰德秀镇各村安居工程新建户和改造户统计 ……………………………………/42

表2-6 杰德秀镇“四民”活动情况统计 …………………………………………………/45

表2-7 参与民主选举的情况 ………………………………………………………………/56

表3-1 杰德秀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一五”规划项目 ………………………………/66

表3-2 2006年杰德秀居委会退耕还林补贴兑现情况 ……………………………………/68

表4-1 杰德秀居委会人口增长速度 ………………………………………………………/90

表4-2 职业构成 ……………………………………………………………………………/93

表4-3 5户以商业为主的家庭………………………………………………………………/94

表4-4 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通婚范围 ……………………………………………………/104

表4-5 对扩大通婚范围的态度 ……………………………………………………………/105

表4-6 婚姻决定权与择偶方式 ……………………………………………………………/107

表4-7 婚后居住方式 ………………………………………………………………………/108

表4-8 节日礼俗 ……………………………………………………………………………/113

表6-1 杰德秀居委会家庭户主的文化程度 ………………………………………………/133

表6-2 对当地农村办学条件的看法 ………………………………………………………/134

表6-3 对城乡教育区别的评价 ……………………………………………………………/135

表6-4 对当前“三包”政策的评价 ………………………………………………………/136

表6-5 杰德秀居委会流失学生统计 ………………………………………………………/140

表6-6 家庭医疗账户基金总账构成 ………………………………………………………/148

表6-7 2006年杰德秀居委会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153

表6-8 巴果家庭医疗账户基金总账 ………………………………………………………/159

表6-9 家庭医疗账户基金及家庭成员就医明细账 ………………………………………/159

表6-10 杰德秀居委会特困户和五保户统计………………………………………………/161

表7-1 沼气项目布局 ………………………………………………………………………/180

表7-2 沼气窖投资概算表(含劳务投入) ………………………………………………/181

表7-3 指挥部人员组成 ……………………………………………………………………/188

表7-4 杰德秀镇安居工程改建户统计 ……………………………………………………/189

表7-5 安居工程新建项目占地标准 ………………………………………………………/191

表7-6 农牧民施工队人员构成 ……………………………………………………………/194

表7-7 杰德秀镇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施工队 ……………………………………………/194

表8-1 贡嘎县杰德秀镇地毯厂员工花名册 ………………………………………………/212

表8-2 杰德秀镇地毯厂公用物品清单 ……………………………………………………/214

表8-3 2006年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收入构成情况 ………………………………………/224

表8-4 2006年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支出结构情况 ………………………………………/226

表8-5 劳务输出类型 ………………………………………………………………………/234

表8-6 劳务输出去向 ………………………………………………………………………/235

表8-7 2006年杰德秀居委会农牧民收入构成情况 ………………………………………/236

表9-1 农村公共产品类型 …………………………………………………………………/249

表9-2 对目前基本生产类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情况的评价 ………………………………/251

表9-3 对目前基本生活类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情况的评价 ………………………………/253

表9-4 对目前福利保障类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情况的评价 ………………………………/255

表9-5 农村公共产品位序结构 ……………………………………………………………/256

表9-6 杰德秀镇政府所有请示报告 ………………………………………………………/262

 

 

青藏铁路带来的新农村:西藏拉萨市柳梧村调查报告

 

序 言…………………………………………………………………………………………/1

第一章 柳梧村所在县、乡概况与基本村情介绍…………………………………………/1

  第一节 柳梧村所在县、乡概况………………………………………………………/1

  第二节 柳梧村基本情况………………………………………………………………/8

第二章 柳梧村基层组织……………………………………………………………………/14

  第一节 柳梧行政村组织………………………………………………………………/14

  第二节 柳梧村规章制度………………………………………………………………/18

  第三节 柳梧村民主法制………………………………………………………………/24

  第四节 柳梧村村民自治工作…………………………………………………………/33

第三章 柳梧村经济发展……………………………………………………………………/39

  第一节 柳梧村第一产业………………………………………………………………/40

  第二节 柳梧村第二产业………………………………………………………………/55

  第三节 柳梧村第三产业………………………………………………………………/61

第四章 柳梧村社会发展……………………………………………………………………/64

  第一节 柳梧村人口……………………………………………………………………/64

  第二节 柳梧村的贫富差距问题………………………………………………………/67

  第三节 柳梧村家庭……………………………………………………………………/69

  第四节 柳梧村婚姻与亲属关系………………………………………………………/76

  第五节 柳梧村社会礼仪………………………………………………………………/82

第五章 柳梧村民族与宗教…………………………………………………………………/101

  第一节 柳梧村民族……………………………………………………………………/101

  第二节 柳梧村宗教……………………………………………………………………/102

第六章 柳梧村的社会事业…………………………………………………………………/109

  第一节 柳梧村村民教育………………………………………………………………/109

  第二节 柳梧村科技……………………………………………………………………/121

  第三节 柳梧村的医疗卫生……………………………………………………………/123

  第四节 柳梧村文化……………………………………………………………………/133

附录一 专题报告……………………………………………………………………………/137

  专题报告一 青藏铁路开通一年后对沿线村、镇的影响……………………………/137

  专题报告二 西藏失地农民调研报告…………………………………………………/149

  专题报告三 培育雪域高原的企业家精神助推柳梧村城市化进程…………………/163

附录二 访谈笔录……………………………………………………………………………/172

  访谈笔录一………………………………………………………………………………/172

  访谈笔录二………………………………………………………………………………/173

  访谈笔录三………………………………………………………………………………/175

  访谈笔录四………………………………………………………………………………/176

  访谈笔录五………………………………………………………………………………/177

  访谈笔录六………………………………………………………………………………/178

  访谈笔录七………………………………………………………………………………/179

附录三 调研问卷汇总………………………………………………………………………/181

附录四 材料(部分)………………………………………………………………………/184

  材料一 青藏铁路通车给柳梧新区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184

  材料二 柳梧村机动车辆登记表………………………………………………………/188

后 记…………………………………………………………………………………………/191

 

 

                  图目录

图1-1 堆龙德庆县境内的火车大桥(2007年8月6日曹佛宝摄) ………………………/2

图1-2 柳梧乡自然风光(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6

图1-3 柳梧乡政府(2007年8月6日曹佛宝摄) …………………………………………/7

图1-4 和柳梧乡乡干部座谈(2007年8月6日曹佛宝摄) ………………………………/7

图1-5 柳梧村通向拉萨大道上的农牧民(2007年8月2日陈朴摄) ……………………/11

图1-6 柳梧村的商店(2007年8月1日陈朴摄) …………………………………………/12

图1-7 柳梧村的饭店(2007年8月1日陈朴摄) …………………………………………/13

图2-1 村委会成员在工作(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17

图2-2 柳梧乡规章制度(2007年8月6日曹佛宝摄) ……………………………………/18

图2-3 柳梧新区规划图(2007年8月7日陈朴摄) ………………………………………/21

图2-4 柳梧新村(2007年8月5日陈朴摄) ………………………………………………/22

图2-5 柳梧新区规划各项指标(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22

图3-1 柳梧村的自然环境(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41

图3-2 即将收割的小麦(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44

图3-3 被征的土地上已建起漂亮的拉萨火车站(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48

图3-4 调研人员在柳梧村一家茶馆内作调研(2007年8月5日陈朴摄) ………………/62

图3-5 停在火车站等待拉客的柳梧村车队(2007年8月7日陈朴摄) …………………/63

图4-1 调研人员和柳梧村村民(一)(2007年8月1日陈朴摄) ………………………/71

图4-2 调研人员和柳梧村村民(二)(2007年8月6日陈朴摄) ………………………/71

图4-3 雪顿节展佛(2007年8月14日陈朴摄)……………………………………………/93

图4-4 雪顿节赛牦牛(2007年8月14日陈朴摄)…………………………………………/93

图4-5 柳梧村望果节文艺表演(2007年8月2日陈朴摄) ………………………………/98

图4-6 柳梧村望果节期间村民在过林卡(2007年8月2日曹佛宝摄) …………………/99

图5-1 柳梧村寺庙门口(2007年8月1日陈朴摄) ………………………………………/104

图5-2 调研人员和柳梧村寺庙里的小喇嘛(2007年8月2日陈朴摄) …………………/106

图5-3 柳梧村寺庙内的佛像(2007年8月2日曹佛宝摄) ………………………………/107

图5-4 柳梧村寺庙门口的转经筒(2007年8月1日曹佛宝摄) …………………………/107

图6-1 柳梧村完全小学操场(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10

图6-2 柳梧村完全小学乒乓球台(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11

图6-3 柳梧村完全小学教室(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12

图6-4 柳梧村小学宣传栏(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17

图6-5 柳梧村村民家庭医疗基金账户(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24

图6-6 柳梧村卫生所内(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25

图6-7 柳梧村药品价格(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27

图6-8 柳梧村完全小学图书室(2007年8月5日曹佛宝摄) ……………………………/134

图6-9 柳梧村邀请的文艺表演队(2007年8月3日曹佛宝摄) …………………………/136

 

 

                  表目录

表2-1 柳梧村村委会成员情况 ……………………………………………………………/15

表2-2 柳梧乡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法和步骤汇总 ………………………………………/19

表4-1 2006年柳梧村二、三组所调查的家庭人口、户数统计 …………………………/65

表4-2 2007年,柳梧村46户家庭人口年龄分布 …………………………………………/65

表4-3 柳梧新村二、三组46户家庭类型统计 ……………………………………………/70

表6-1 《家庭医疗账户基金总账》资金构成情况 ………………………………………/123

附表3-1 柳梧新村相关数据 ………………………………………………………………/181

附表4-1 柳梧村机动车辆登记 ……………………………………………………………/188

 

 

天路带来的吉祥:西藏那曲地区那曲镇门地22村调查报告

 

序 言…………………………………………………………………………………………/1

第一章 引论…………………………………………………………………………………/1

第二章 门地22村所在县、镇概况与基本村情介绍………………………………………/4

  第一节 门地22村所在县、镇概况……………………………………………………/4

  第二节 那曲镇门地22村基本情况……………………………………………………/11

第三章 门地22村的基层组织………………………………………………………………/16

  第一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状况……………………………………………………/17

  第二节 规章制度………………………………………………………………………/22

  第三节 近年来门地22村“两委”工作大事…………………………………………/24

  第四节 2005年门地22村村民委员会选举情况………………………………………/31

第四章 门地22村的经济发展………………………………………………………………/35

  第一节 畜牧业…………………………………………………………………………/35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7

  第四节 扶贫救济………………………………………………………………………/65

第五章 门地22村的社会发展………………………………………………………………/68

  第一节 人口……………………………………………………………………………/68

  第二节 家庭……………………………………………………………………………/71

  第三节 社会礼仪………………………………………………………………………/74

  第四节 节日礼俗………………………………………………………………………/79

第六章 门地22村的民族与宗教……………………………………………………………/83

  第一节 民族概况………………………………………………………………………/83

  第二节 宗教概况………………………………………………………………………/88

第七章 门地22村的社会事业………………………………………………………………/99

  第一节 教育事业………………………………………………………………………/99

  第二节 畜牧业科技……………………………………………………………………/103

  第三节 医疗卫生………………………………………………………………………/106

  第四节 文化事业………………………………………………………………………/111

附录一 专题报告……………………………………………………………………………/116

  专题报告一 以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推进门地22村牧业产业化进程…………/116

  专题报告二 对门地22村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几点认识………………………………/126

  专题报告三 以青藏铁路为契机推进那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144

  专题报告四 西藏农牧民的发展性贫困初探…………………………………………/156

附录二 调查访谈录…………………………………………………………………………/196

  访谈笔录一………………………………………………………………………………/196

  访谈笔录二………………………………………………………………………………/201

  访谈笔录三………………………………………………………………………………/206

附录三 相关材料……………………………………………………………………………/211

  材料一 “除陋习”提高生活水平,“树新风”改善生活质量……………………/211

  材料二 “美德在农家”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218

  材料三 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创建法治示范村…………………………………………/224

后 记…………………………………………………………………………………………/233

 

 

                  图目录

图2-1 门地22村草原风光(2007年7月29日王雪锋摄)……………………………………/5

图2-2 门地22村草场资源(2007年7月29日王雪锋摄)…………………………………/7

图2-3 那曲门地22村风力发电(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8

图2-4 那曲镇门地22村饮水设备(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9

图2-5 那曲门地22村自然风光(2007年7月29日王雪锋摄)………………………………/12

图2-6 那曲火车站一角(2007年8月4日王雪锋摄) ………………………………………/13

图2-7 火车站附近自然环境(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4

图2-8 火车站周边环境(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14

图2-9 那曲火车站场景(2007年8月4日王雪锋摄) ………………………………………/15

图3-1 全国妇女“除陋习、树新风”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9

图3-2 十星级文明户奖牌(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9

图3-3 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称号(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20

图3-4 文明户奖状(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20

图3-5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27

图3-6 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28

图4-1 草场资源(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37

图4-2 畜牧业发展(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38

图4-3 臧绵羊养殖(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38

图4-4 那曲县那曲镇奶制品加工销售点门面(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52

图4-5 奶制品生产(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53

图4-6 门地22村村民居住环境(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59

图4-7 门地22村村民居住情况(1)(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59

图4-8 门地22村村民居住情况(2)(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60

图4-9 门地22村新建设的房屋(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60

图4-10 那曲镇门地22村安居工程(2007年11月20日王雪锋摄)…………………………/61

图4-11 安居工程户(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61

图4-12 门地22村村民家具设备(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63

图4-13 门地22村村民室内一角(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63

图4-14 门地22村牧民家里的彩色电视机(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64

图4-15 门地22村牧民家庭设备(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64

图5-1 那曲镇赛马节场景(2007年11月20日王雪锋摄) ………………………………/81

图5-2 那曲镇赛马节一角(2007年11月20日王雪锋摄) ………………………………/82

图5-3 那曲镇赛马节娱乐活动(2007年11月20日王雪锋摄) …………………………/82

图6-1 室内宗教信仰摆设(2007年11月20日王雪锋摄) ………………………………/95

图6-2 转经筒(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96

图7-1 那曲门地22村文化室(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11

图7-2 那曲县防保服务中心2006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113

图7-3 那曲镇22村小康示范村和“三代”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113

图7-4 那曲镇门地22村冬春草场承包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 ……………………………………………………/113

图7-5 那曲镇门地22村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14

图7-6 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2007年7月31日王雪锋摄)…………………………/114

图7-7 那曲门地22村旅游业外景(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115

图7-8 那曲门地22村旅游业一角(2007年8月1日王雪锋摄) …………………………/115

 

 

                  表目录

表4-1 那曲火车站站前征地补偿费数据汇总 ……………………………………………/43

表4-2 2006年门地22村牧民收支情况 ……………………………………………………/46

表5-1 门地22村男女人口分布情况 ………………………………………………………/68

表5-2 被调查50户家庭人口年龄分布 ……………………………………………………/69

表5-3 门地22村被调研50户的家庭类型统计 ……………………………………………/72

附表1-1 门地22村2005年牲畜死亡情况 …………………………………………………/128

附表1-2 门地22村2006年幼畜存活情况 …………………………………………………/129

附表1-3 畜产品产量及销售情况 …………………………………………………………/139

附表1-4 西藏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166

附表1-5 2001~2005年西藏生产总值构成情况 …………………………………………/166

附表1-6 西藏GDP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产业配置结构及其偏离度…………………………/167

附表1-7 西藏每千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人数 ………………………………………………/169

 

 

扶贫综合开发绩效研究: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调查报告

 

序 言…………………………………………………………………………………………/1

第一章 德吉新村扶贫搬迁建设概况………………………………………………………/1

  第一节 德吉新村所在县、乡基本情况………………………………………………/1

  第二节 德吉新村扶贫搬迁建设简介…………………………………………………/11

第二章 德吉新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73

  第一节 德吉新村行政组织建设………………………………………………………/74

  第二节 德吉新村基本规章制度………………………………………………………/78

第三章 德吉新村经济发展概况……………………………………………………………/83

  第一节 德吉新村农业生产发展………………………………………………………/83

  第二节 德吉新村农牧业规模经营实施情况…………………………………………/103

  第三节 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110

第四章 德吉新村人口与家庭发展…………………………………………………………/119

  第一节 德吉新村人口发展……………………………………………………………/119

  第二节 德吉新村社会分层分析………………………………………………………/122

  第三节 德吉新村农牧民家庭概况……………………………………………………/126

  第四节 德吉新村婚姻与亲属关系……………………………………………………/129

  第五节 德吉新村社会礼仪……………………………………………………………/132

第五章 德吉新村民族构成与宗教信仰……………………………………………………/136

  第一节 德吉新村的民族构成…………………………………………………………/136

  第二节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的宗教信仰………………………………………………/138

第六章 德吉新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44

  第一节 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144

  第二节 农牧业科技服务………………………………………………………………/155

  第三节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161

  第四节 基层文化体育事业建设………………………………………………………/179

附录一 德吉新村专题调研报告……………………………………………………………/192

  专题调研报告一 扎囊县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绩效研究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视角………………………………/192

  专题调研报告二 德吉新村朗赛岭提灌站维修问题的调查分析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的研究……………………/211

  专题调研报告三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基于扎囊县德吉新村的调查分析……………………………/223

  专题调研报告四 需求不足对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农牧民实际需求的视角分析……………………………/239

附录二 德吉新村部分搬迁群众入户访谈笔录……………………………………………/255

后 记…………………………………………………………………………………………/286

 

 

                  图目录

图1-1 扎囊县城远景(2007年4月7日郑洲摄) …………………………………………/2

图1-2 德吉新村村内道路实景(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 ……………………/4

图1-3 德吉新村新植的草皮和大树(2007年4月2日郑洲摄) …………………………/8

图1-4 搬迁前的尼玛多吉农户的居住条件(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 ………/12

图1-5 搬迁前的扎其乡民主村卫生所(2007年4月7日郑洲摄) ………………………/13

图1-6 搬迁前的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2007年4月7日郑洲摄) ………………………/14

图1-7 德吉新村地理位置示意(2007年3月郑洲绘)……………………………………/21

图1-8 “三大开发”建设前的朗赛岭区域面貌(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 …/21

图1-9 搬迁居民次仁扎西在自家的新房前(2007年4月2日郑洲摄) …………………/23

图1-10 德吉新村自来水进村入户实景(2007年4月2日郑洲摄)………………………/24

图1-11 德吉新村农村电网安装实景(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25

图1-12 作者参观德吉新村朗赛岭提灌站(2007年4月8日范远江摄)…………………/26

图1-13 德吉新村农田灌溉实景(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26

图1-14 德吉新村农业综合开发实景(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27

图1-15 “三大开发”建设后的朗赛岭开发区新貌(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28

图1-16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购买了六轮拖拉机(2007年4月1日郑洲摄)………………/30

图1-17 课题组成员与多吉书记在村委会办公室访谈(2007年4月2日范远江摄)……/55

图1-18 课题组与扎囊县县长普布同志交谈(2007年4月2日范远江摄)………………/57

图1-19 德吉新村致富能手罗布随巴(2007年4月2日郑洲摄)…………………………/65

图1-20 作者在民主村采访贡堆书记(2007年4月7日范远江摄)………………………/72

图3-1 德吉新村农牧民群众在收割青稞(2007年8月3日郑洲摄) ……………………/91

图3-2 2002年德吉新村玉米生产效果(扎囊县扶贫综合开发办公室摄) ……………/94

图3-3 德吉新村大棚蔬菜生产效果(2007年4月12日郑洲摄)…………………………/95

图3-4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饲养的奶牛(2007年4月2日郑洲摄) ………………………/96

图4-1 五保户拉珍母子合影(2007年4月3日郑洲摄) …………………………………/121

图5-1 笔者采访敏竹林寺民管会主任江白坚增(2007年4月8日范远江摄) …………/140

图6-1 扎其乡第二小学图书室(2007年4月9日郑洲摄) ………………………………/146

图6-2 课题组在扎囊县德吉新村青年种养殖示范点调研(2007年4月9日次多摄) …/160

图6-3 村民在德吉新村卫生所就诊实景(2007年4月6日郑洲摄) ……………………/169

图6-4 德吉新村卫生所药房实景(2007年4月6日郑洲摄) ……………………………/172

图6-5 多吉书记、罗布随巴副主任在村文化活动室(2007年4月7日郑洲摄) ………/181

附图1-1 中央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比较 ……………………………………………/194

附图2-1 中央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比较 ……………………………………………/213

附图2-2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局部均衡分析 ……………………………………………/215

附图4-1 教育与社会最适示意 ……………………………………………………………/242

附图4-2 西藏全区中小学数量发展示意 …………………………………………………/246

附图4-3 西藏全区中小学入学率、升学率示意 …………………………………………/247

 

 

                  表目录

表1-1 德吉新村商业发展情况一览 ………………………………………………………/9

表1-2 搬迁前德吉新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考察 …………………………………/15

表1-3 德吉新村部分搬迁群众搬迁前耕地与住房情况一览 ……………………………/15

表1-4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接受教育情况一览 ……………………………………………/19

表1-5 德吉新村8个村民小组帮扶实施情况一览…………………………………………/29

表1-6 搬迁后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对比 ……………………………………………/30

表1-7 搬迁后德吉新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一览 …………………………………/32

表1-8 搬迁后德吉新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一览 …………………………………/36

表2-1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户数及人口数增长 ……………………………………………/73

表2-2 2001年以来德吉新村党员发展情况 ………………………………………………/77

表3-1 2004年德吉新村农业生产种植情况 ………………………………………………/84

表3-2 2004~2005年德吉新村农业生产种植情况 ………………………………………/85

表3-3 朗赛岭开发区开发前后粮食与人均收入对比情况 ………………………………/90

表3-4 2006年德吉新村搬迁群众粮食收成情况 …………………………………………/101

表3-5 2006年扎其乡各村劳务输出统计 …………………………………………………/112

表3-6 2006年德吉新村部分群众外出务工收入一览 ……………………………………/115

表4-1 德吉新村人口年龄结构分布 ………………………………………………………/120

表4-2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从业结构 ………………………………………………………/124

表4-3 德吉新村部分搬迁群众家庭人均收入分布 ………………………………………/126

表4-4 德吉新村搬迁群众家庭生活类型一览 ……………………………………………/127

表4-5 西藏农村亲属称谓关系一览 ………………………………………………………/131

表6-1 扎其二小学生享受“三包”及奖助学金一览 ……………………………………/149

表6-2 扎囊县2004~2006年农牧民群众参加合作医疗情况统计 ………………………/165

表6-3 2006年扎囊县扎其乡各村农牧民合作医疗一览 …………………………………/166

表6-4 扎囊县2006年门诊补偿情况一览 …………………………………………………/170

表6-5 扎囊县2006年住院补偿情况一览 …………………………………………………/171

表6-6 2006年扎囊县农牧区医疗制度门诊补偿情况一览 ………………………………/173

表6-7 2006年扎囊县农牧区医疗制度住院补偿情况一览 ………………………………/176

表6-8 扎囊县2006年住院分娩补偿情况一览 ……………………………………………/177

附表1-1 搬迁前部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现状一览 ………………………………………/196

附表3-1 2006年扎其乡剩余劳动力转移统计 ……………………………………………/230

附表3-2 2006年德吉新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一览 …………………………/232

附表4-1 2001~2005年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增长一览 …………………………………/245


序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农村在变,牧区在变,城市也在变,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今非昔比,农牧民的观念同样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今天的我们怎样才能为后人留下这一瞬间,留住它们的轨迹?作为有历史感、责任感的学人,怎样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这一历史责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以下简称“百村调查”),便是中国一批学者立足调研,探求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巨变的求索和努力!

  我们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对西藏乡村巨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反映,特别是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做一次现场实录,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到来,为了尽一个学人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目的也就定位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献礼!同时,这一工作也着力反映了西藏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与前期研究成果资料,为维护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我们就积极地承担并完成这一重大课题的调研,调研的对象自然是西藏自治区。

  一 西藏自治区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

  西藏自治区山川秀美,气候独特,土地富饶。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构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体。境内绵亘着众多巨大的山脉,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唐古拉山、昆仑山四大山脉,横亘于高原的南侧、中部和北缘,属于横断山脉系列的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则南北平行而下,蜿蜒于西藏东南,从而将西藏地区分割为四个相对的自然区域,即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和喜马拉雅山地。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高大山脉是构成高原地貌的骨架,也是古代冰川发育的中心,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大多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是河川径流水的主要来源。境内江河、湖泊众多,外流江河有位于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从西至东流经全区,主要支流有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习惯称“一江三河”,是西藏主要农区,东部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西部有象泉河、狮泉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怒江上游分水岭以西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的藏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上游分水岭及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带,年流量仅占江河径流量的8%左右,而外流域面积占了西藏自治区的51%。西藏还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大小湖泊约有1500多个,其中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4个,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1/3。

  早在四五万年前,西藏地区就已有古人类活动,他们披荆斩棘,同大自然进行长期斗争,并繁衍生息,成为这片高原的最早开发者。藏族著名典籍《贤者喜宴》对此做了形象的描述:“食用果实变成人,采集树叶当衣衫,如同野兽居森林,好象珞(巴)、门(巴)遍西藏。”考古工作者的发现和发掘表明,西藏地区的先民先后经过了旧石器、新石器和铜石并用等时期,各个时期都与内地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石器晚期,他们由蒙昧走向文明,由氏族、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又建立了蕃、象雄、苏毗等奴隶制邦国。公元7世纪初,蕃国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以其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在西藏高原上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到9世纪中叶,吐蕃在奴隶和平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在其本土逐渐形成许多割据政权,10~13世纪前半叶逐步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13世纪中叶,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此后,中国经历了元朝、明朝、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西藏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毫无权利可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实现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十七条协议》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对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宽容和诚意,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但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根本反对改革,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企图永远保持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并于1959年3月10日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投身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伟大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西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作为西藏历史巨变的一部分,农村、牧区的变迁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尤其值得重视。

  首先,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据统计,在民主改革中,国家共没收和赎买农奴主土地280多万亩,分给20万户的80万农奴和奴隶,农奴和奴隶人均分得土地3.5余亩。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迅速改变了西藏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条件。据统计,土改基本完成的1960年,西藏全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长12.6%,比土改前的1958年增长17.5%。牲畜存栏总数1960年比1959年增长10%。在民主改革中,西藏建立起第一个供销社、第一个农村信用社、第一所民办小学、第一所夜校、第一个识字班、第一个电影放映队、第一个医疗卫生机构。

  其次,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而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从此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西藏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51~2008年,国家就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亿元。1959~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多亿元,年均增长近12%。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的支持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据统计,1959~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倍,年均增长8.9%。1959~2008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由142元提高到13861元,增加13719元。旧西藏的农牧业基本靠天吃饭、靠天养畜,如今农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贡献率达到36%。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9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1959年的91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近370公斤;年末牲畜存栏总数由1959年的956万头(只)增加到2008年的2400余万头(只)。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几乎终身负债,根本谈不上纯收入,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0.1%。1959年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如今西藏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已有20万户百余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83平方米。目前,从城市到农村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西藏人均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且,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西藏农牧区的医疗卫生条件,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藏消灭了天花,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目前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人均达到140元。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西藏的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有80~99岁的老人13581人、百岁以上的老人62人,是中国人均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二 “百村调查”西藏13个村(镇)调查点的选择与基本情况

  “百村调查”专家组为西藏共分配了13个村(镇)的调查任务。具体选择要求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西藏农村当代发展的基本面貌。由于地理环境和条件不同,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平衡,故在目标村(镇)的选择上,不同发展程度村(镇)的均匀分布是我们所主要考虑的。其他还关注了村(镇)的区位、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特征等。

  “百村调查”在西藏的调研工作在“新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百村调查”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在基本统一的调查大纲和问卷的框架下,注意发挥和体现西藏雪域高原的优势与特色。西藏地区的调研以13个村(镇)的调查为主,分别在西藏的边境、农区、牧区、城郊、青藏铁路沿线的13个村(镇)同时开展,主要包括:(1)堆龙德庆县的柳梧新村;(2)扎囊县的德吉新村;(3)贡嘎县的杰德秀居委会;(4)那曲县门地办事处22村;(5)拉萨市纳金乡城郊村;(6)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村;(7)那曲县的罗玛镇14村;(8)贡觉县的岗托村;(9)定结县日屋镇德吉村;(10)错那县的勒布村;(11)日喀则市的8~9村;(12)当雄县的当曲卡村;(13)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

  三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的人员组成与调研简况及预期目标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共由18位成员组成,倪邦贵研究员、孙宏年博士分别为第一、第二主持人,18名项目组成员中有7人各自承担1个村、6人分2组分别承担2个村、3人1组承担1个村、2人4组承担4个村,分别展开调查。西藏项目主持人强调所有承担人必须深入村(镇)15~20天,认真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形成基本感受和准确认识,之后再以写实的笔法完成文本撰写。由于项目组成员科研能力强弱不一,大部分人缺乏研究经验,为了保证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基本上完成任务,项目组为他们制定了共同的入户调查问卷、调研提纲和写作提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要求他们从入户调查入手,以调研提纲保障全面,没有大的遗漏,再以写作提纲保证叙事结构规范合理。每位作者在文本写作过程中,除基本遵守写作提纲外,还可以突出所调查村庄的特点,对写作大纲进行个性化灵活处理。除此之外,经常召开项目组会议,相互交流研究经验心得,学习各自长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发挥项目组集体力量,以及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整个工作进展基本做到规范有序、有条不紊。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的准备工作从2006年底着手进行,到2007年5月底基本完成,利用近半年的时间,西藏项目组总负责人倪邦贵研究员与项目组全体成员采用电话联系、个别交流与当面沟通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前的培训与交流。2007年3~12月,西藏13个村(镇)的调研工作基本全面展开,其间由于各种原因,还进行了个别人员调整。在此期间及之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在北京、银川、南宁和北戴河召开了多次协调会,通报了各地的研究进展和经验,统一了各地的进度,规范了研究进程。到2009年12月底,历时近3年时间[指村(镇)调研和文本撰写],西藏13个村(镇)的调研和文本写作基本完成,并且都进行了多次修改。经2009年4月北戴河会议审订,第一批4个村(镇)的成果先期于8月中旬正式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

  四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的研究方法与最终目标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以西藏的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现状的社会调研为基本方法,强调学术调查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以民族学、社会学入村入户的调研方法为主,同时关注现实政治、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调一般共性调查与专题访问调查相结合,在一般共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专访或专题调研的切入点;强调总结经验与完善不足相结合,在总结各项工作经验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在调查选点方面,遵循选择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村(镇)(以行政村为主)的原则。在一般性问卷和统计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众典型人物、教师、宗教人士等特定人员的专题访谈,倾听和收集他们对基层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形成能说明问题的专访或专题调研报告。

  “百村调查”西藏项目组以西藏的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主要目的在于摸清西藏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包括西藏基层政权建设、西藏和谐社会构建、西藏的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西藏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事务管理、西藏居民的国家意识与民族宗教观、西藏的“三老”人员情况、西藏的基层经济发展现状、西藏的基层文化教育现状、西藏的基层人才队伍状况、西藏的基层社会治安等方面。

  根据“百村调查”项目的总体设计,西藏项目组确定的目标是:总结西藏地区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同时发现、弥补其不足,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百村调查”在西藏的调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通过典型调研,认真总结西藏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重要成绩,总结其有益的经验;第二,在调查中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第三,根据西藏现有发展状况及其所具有的发展条件和机会,预测其发展前景。

  作为“百村调查”西藏13村(镇)项目组负责人,我们深深地知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值得认真去做。历史将证明,今天我们为西藏这13个村(镇)留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份表格、每一张照片,作为它们真实情况的反映,都将是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当然,我们也同样深知,由于作者众多,水平不一,成果的质量因而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出现各种错讹。在此,作为丛书西藏卷主编,我们代表相关的作者表示歉意,并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向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献礼!

 

                                        倪邦贵 孙宏年

                                        200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