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发展

 

《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
张海东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
ISBN:978-7-5097-2328-9

 

 

丛书名:社会质量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社会质量发源于欧洲,目前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欧洲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被欧洲国家用来衡量社会的发展程度。在其创立者那里,社会质量被定义为“人们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程度”。可以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是社会质量研究范式的本体论基础。本书有选择性地翻译了9篇社会质量领域的有影响力的文献,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用社会质量理论做了实证性研究,较为完整地呈现了社会质量这一全新研究范式的内容和发展前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地介绍社会质量研究的著作。

目录  

社会质量的理论化:概念的有效性

  ……………………………………沃尔夫冈·贝克 劳伦·范德蒙森 艾伦·沃克/1

人类与社会性

  ——人类发展、人类安全与社会质量话语的系统化比较……………德斯·加斯珀/41

社会质量研究的比较视角…………………………………劳伦·范德蒙森 艾伦·沃克/72

社会质量取向: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桥梁………………………………………艾伦·沃克/116

社会质量理论的原型及其对亚洲社会的适用性……………………………………林 卡/140

亚洲社会质量指标:什么是独特的?………………………………………………王丽容/156

社会质量作为社会进步的一种测量………………………………………李在烈 张德镇/188

老龄化的新视角:社会质量及其在亚太地区公共决策中的潜在角色…………小川哲夫/205

治理视角下的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的比较分析……………………………………王卓祺/218

从发展道路到社会质量:社会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张海东/236

社会信任和社会质量:浙江社会质量调查的

  数据分析和评估……………………………………………林 卡 柳晓青 茅 慧/245

上海社会质量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研究……………………………………袁 浩 马 丹/256

 

后 记…………………………………………………………………………………………/270

作者简介:张海东,吉林大学哲学博士、韩国釜山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社会学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

                     李友梅

 

  社会质量作为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一些从事社会发展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将其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开始产生影响。尽管是一个产生于欧洲的研究理念,社会质量却已跨过欧洲边界,开始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高度重视。不仅是学界重视,而且有的国家(例如泰国)的政府首脑也试图运用社会质量的框架寻求政治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这充分体现了社会质量的魅力和影响力。当然,在欧盟,许多国家早就采用社会质量指标体系来衡量各自社会的进步程度。

  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社会质量范式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研究的主导性话语系统中的一支。在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外来的研究范式被引入并逐渐成为主导性话语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者的惯常思维就是在其被引入时考虑这个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体系是否也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给社会质量在中国的适用性找出一个具有合法性的根据。

  在其创立者那里,社会质量被定义为“人们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程度”。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质量关注的是人的福祉和潜能,关注的是人们对共同体生活的参与。进一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社会质量把人当作发展的目标,社会要给人创造福祉,同时也要提升人之为人的潜能;另一方面,社会质量看到了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把参与共同体生活亦即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当作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尺度。这种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进步观念在社会发展研究和实践中缺位久矣。

  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研究和实践见物不见人。以GDP为核心的发展取向长久地支配和主导了我们的发展观念,这种单一的发展观导致现实中许多有经济增长而无社会发展的情况。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会必然地带来社会进步,只有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才能矫正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所以,可持续发展观、社会质量等发展理论都可能是对片面发展观所做的某种程度的修正,其理论内容和架构虽千差万别,但真意都在于将发展引向正途,向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回归。这一点也是社会质量理论能够很快从欧洲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是社会质量范式的本体论基础。从理论层面上说,社会质量摒弃的是单纯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谋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福祉。

  就现实推动力而言,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取向极为明显。实际上,由于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长期以来以经济政策取代社会政策,导致社会问题丛生,社会矛盾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摆脱社会政策从属于经济政策的怪圈,使社会政策不再是经济政策的“婢女”,而应成为受到高度重视的政策领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社会质量研究直接指向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质量理论及其指标反映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它涉及政府在收入保障、住房、公共卫生和教育等领域中的政策制定活动。因此,社会质量的政策意涵十分明显,它追求社会政策的制定应该朝向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类社会发展成果这一目标。

  社会质量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例如,在理论上,如何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入手,丰富其理论内涵,研讨其与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关系等;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建构适合中国本土社会的指标体系,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开展社会质量研究等。可以说,社会质量概念及理论的引入,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工具和视角,另一方面也给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挑战性的课题。

  上海大学的一些年轻学者和国内其他学者较早地意识到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性,进而致力于在国内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与国内其他学者一起成为亚洲社会质量研究网络的成员,与学术共同体成员互相交流信息和资料,开展研讨和比较研究,充满了活力和应对挑战的精神。《社会质量研究丛书》就是他们涉足社会质量领域的初步成果。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些年轻学者的探索精神在值得肯定的同时,其研究中也一定存在许多不足,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推动社会质量研究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