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入手,重新界定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国内外社会菅理的创新实践中归纳总结了当前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舟山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典范为研究个案,通过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揭示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对于基层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以期为其他城市借鉴带来启示。
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节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社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
三、创新社会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二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二、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一、社会管理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二、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历程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内涵
一、学术界对社会管理内涵的界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内涵
三、社会管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管理
二、奴隶社会的社会管理
三、封建社会的社会管理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管理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演变历程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控制型社会管理模式
一、全能控制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二、全能控制型社会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三、全能控制型社会管理模式的作用与不足
第二节 从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管制型社会管理模式
一、管制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二、管制型社会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三、管制型社会管理模式的作用与不足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
一、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二、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三、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第四章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差”
二、社会发展现象“拉美化”
三、社会矛盾冲突“常态化”
四、公共服务水平“低端化”
五、社会管理模式“传统化”
第二节 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环境的风险性对社会管理体系的挑战
二、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对社会管理网络的挑战
三、群众需求的渐进性对社会管理资源的挑战
四、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对社会管理方式的挑战
五、历史使命的艰巨性对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
第五章 国内外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概况
一、美国社会管理模式概况
二、英国社会管理模式概况
三、日本社会管理模式概况
四、发达国家社会管理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国内社会管理成功典范
一、北京东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二、上海“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枫桥经验
第六章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社会管理理念人本化
一、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
二、社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含义
三、社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
第二节 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
一、管理主体多元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
二、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构建
三、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具体要求
第三节 社会管理手段多样化
一、管理手段多样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支撑条件
二、管理手段多样化的含义
三、完善社会管理手段的具体要求
第四节 社会管理方法科学化
一、管理方法科学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含义
三、管理方法科学化的具体要求
第五节 社会管理机制长效化
一、管理机制长效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社会管理五大机制
三、社会管理机制长效化的具体要求
第七章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第一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产生过程
一、“网格化管理”理念的产生
二、“组团式服务”实践的探索
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的形成
第二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网格定位,实现全方位覆盖
二、健全体系,开展组团式联系
三、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
四、搭建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
五、完善机制推进民主化治理
六、建立机构,加强常态化保障
第三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运行机制
一、责任包干机制
二、民意表达机制
三、民情研判机制
四、民主决策机制
五、分层解决机制
六、信息共享机制
七、考核激励机制
八、组织协调机制
第八章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一、舟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第二节 党建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舟山党建工作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深化党员联系群众的需要
第三节 舟山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
一、舟山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舟山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需要
第九章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经济条件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优势不断显现
三、外向经济快速发展,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交通设施得到改善
五、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第二节 政治条件
一、具有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工作队伍
二、具有浓厚的民主和法治氛围
三、具有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力量
第三节 社会条件
一、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
二、有利的城市化空间条件
三、有利的社会外部条件
第四节 技术条件
一、信息网络技术
二、数字化城市建设
三、电子政务技术
四、科技发展水平
第十章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具体成效
一、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形成共谋科学发展之风
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三、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整合管理服务资源,提高基层政府办事能力
五、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
第二节 主要经验
一、坚持与时俱进,将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
二、坚持围绕大局,将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
三、坚持因地制宜,将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相结合
四、坚持以民为本,将注重管理和突出服务相结合
五、坚持公共治理,将党政引导和群众参与相结合
六、坚持建章立制,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
第三节 创新意义
一、工作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二、工作体系:由“条条为主”向“条块联动”转变
三、工作方式:由“粗放机械”向“精细灵活”转变
四、工作资源:由“相对分散”向“优化整合”转变
五、工作作风: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互动”转变
六、工作平台:由“传统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
七、工作机制: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
八、工作格局: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转变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龚鹰,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浙江海洋学院副教授,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礼仪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