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网络

 

《农民工社会网络与观念行为变迁》
靳小怡 任义科 杜海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ISBN:9787509753521

 

 

 

内容提要:

  利用深圳调查数据,本书重点分析了农民工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和复杂网络特征,揭示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婚姻、生育和养老观念与行为,以及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在梳理国家宏观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本书可使读者深入认识农民工的观念与行为,了解他们的社会融合意愿,为制定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公共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重要概念/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11

  第四节 数据与方法/14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16

  第一节 基本理论/16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31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的观念与行为/36

  本章小结/49

第三章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51

  第一节 调查地的选择与概况/51

  第二节 街头拦访调查/54

  第三节 抽样调查/56

  第四节 调查结果/70

  本章小结/77

第四章 农民工个体中心网络基本特征分析/79

  第一节 社会支持网络/79

  第二节 社会讨论网络/84

  本章小结/92

第五章 农民工整体网络基本特征分析/93

  第一节 分析方法/93

  第二节 二方关系/96

  第三节 三方关系/99

  第四节 整体网络特征/102

  本章小结/107

第六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复杂性特征分析/109

  第一节 小世界现象/109

  第二节 无标度特征/111

  第三节 社群结构/119

  本章小结/127

第七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影响/129

  第一节 研究设计/129

  第二节 社会网络与婚姻观念/136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婚姻行为/147

  本章小结/152

第八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154

  第一节 研究设计/154

  第二节 社会网络与生育观念/164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生育行为/175

  本章小结/184

第九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发展意愿的影响/186

  第一节 研究设计/186

  第二节 发展意愿现状/193

  第三节 社会网络对发展意愿的影响/194

  本章小结/198

第十章 农民工对流入地、流出地政府的信任/200

  第一节 研究设计/200

  第二节 农民工对流入地、流出地政府信任现状/204

  第三节 农民工对流入地、流出地政府组织信任影响因素/211

  第四节 农民工对流入地、流出地政府工作人员信任影响因素/219

  本章小结/226

第十一章 国家宏观农民工服务管理政策分析/230

  第一节 国家宏观政策主要内容/230

  第二节 国家宏观政策知晓情况/243

  第三节 国家宏观政策评价/247

  本章小结/254

第十二章 地方性农民工服务管理政策分析/256

  第一节 地方性政策主要内容/256

  第二节 地方性政策评价/272

  第三节 农民工政策需求分析/288

  本章小结/292

第十三章 结论和展望/294

  第一节 主要结论/294

  第二节 政策建议/299

  第三节 研究展望/305

参考文献/309

附 录/333

 

序言:

农民工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长期城乡分隔的二元体制使农民工既不同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成为体制和文化意义上的边缘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内容涉及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民工角色、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等许多方面。

近年来,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不仅表现在居住社区、福利以及劳动权益等制度性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婚姻、生育、养老等观念和行为这种非制度层面与市民现代性上。事实上,由于身份的不同,农民工虽身处城市,却与市民交往较少,他们的交往圈主要集中于与他们身份相同的血缘或地缘关系者。对血缘、地缘关系的依赖,并非一种传统的“农民习惯”,而是一定结构安排下节约成本的理性选择。由于流动,原有的在乡土社会已经存在的初级关系网络不能提供预期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农民工构建新的关系网络便成为必然。

面对具有流动特征的农民工观念、行为融合的复杂社会问题,传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基于属性变量的统计分析难以完全描述和深入研究,而基于关系变量的结构分析(主要是社会网络分析)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一方面,中国乡土社会特别重视以家庭为纽带的血缘和地缘关系,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性”,并具有很大的惯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很难因生活地点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变动或由农民到工人的职业变动而改变;另一方面,农民工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再社会化的过程,对农民工来说,他们在城市使用正式制度的成本高昂。因此,农民工融入城市,最为理性的选择仍然是利用其“人脉”,即求助于社会网络(社会关系)这种传统的非正式制度方式。从社会网络角度切入这一系统的互动关系及其结成的社会纽带,是一种更容易走进农民工特殊生活的范式。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成熟和完善,社会网络的概念已经开始用于农民工问题研究,但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分析的系统性。社会网络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方法。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通常被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多采用质性研究,而沿着量的研究路径的尝试则不多见。造成这种结果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国内有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二是网络分析方法相对复杂,而且网络数据收集困难。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统计特征皆不同的复杂网络。复杂网络在20世纪末成为网络研究热点,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特征的描述上。小世界现象(Small-World Phenomena)和无标度特性(Scale-Free Property),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两类复杂网络特征。社群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研究也成为近年来复杂网络研究最受关注的领域。尽管复杂网络研究朝气蓬勃,但是由于学科特点、学者研究兴趣的不同,复杂网络研究方法还很少被应用到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中。类似农民工问题这样的复杂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包括复杂网络在内的多种方法加以研究,而且现实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期待着理论、方法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发展领域的复杂社会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ititute)、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研究所以农民工问题作为背景,将复杂性科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公共管理和社会学领域,在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复杂系统建模等研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相关研究内容被纳入西安交通大学211平台和985哲学社科基地建设。从2004年开始,这一研究领域受到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985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5ARK00105CRK002)、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06710837107112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4-0931NCET-07-0668NCET-08-0451)、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批准号:IRT085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批准号:121093),以及美国圣塔菲研究所国际项目、斯坦福大学CDEHA种子基金(批准号:AG017253-06)等的联合资助。20054月,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我们组织了深圳市农民工问卷调查,将前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民工问题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专题:①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特征、形成原因和融合后果研究;②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婚育、家庭和养老观念行为影响研究;③面向农民工流动的复杂网络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后2人,已培养8名博士(均已获学位)、10名硕士(均已获学位)。上述专题的研究成果将陆续以专著的形式与读者分享。这些专题从不同侧面使用了深圳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考虑到专著的独立性和方便读者阅读,在每一本专著中都介绍了数据采集过程,但介绍的重点因研究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这部书是专题②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全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总体设计,理论和文献综述,数据采集,个体网络和整体网络的结构,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婚姻、生育、养老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在总结现有流动人口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本书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人口流动课题组所有成员多年工作的结晶,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也感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其他同人和深圳市等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此外,作者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教授,他是课题组的缔造者和研究方向的开启者。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310

于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