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学教程新编》以当代社会实践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巨变为背景,以社会学的中国化为学术取向,广泛借鉴国内外社会学的理论前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力求体现完整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社会学教程新编》作为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教材,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面向现实,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社会各界从事社会学研究提供一种重要的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学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背景与由来
二、社会学基本问题与社会学想象力
三、确定社会学对象的基本途径
四、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及其功能
一、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二、社会学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二、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创立与奠基时期
二、成熟与分化时期
三、多元化发展时期
四、新的理论综合时期
第二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
二、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与建设
三、中国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与基本程序
一、社会学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
一、社会学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一、问卷技术
二、访谈技术
三、观察技术
四、抽样技术
五、测量技术
第四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含义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第四章 社会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涵义
二、社会的特征与功能
三、社会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和特征
二、社会结构的组成
三、社会结构的表现形态
第三节 社会关系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
二、社会关系的分类
第四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一、自然环境
二、人口
三、文化
第五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涵义
二、文化的特征
三、文化与文明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一、文化的构成要素
二、文化的层次
三、文化的类型
四、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 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涵义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三、网络文化的主要构成
四、网络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特征
三、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四、社会化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及内容
一、社会化的条件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化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社会化过程
一、基本社会化
二、继续社会化
三、再社会化
四、过度社会化
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性化
一、个性化的涵义
二、个性化的特征及发展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第五节 网络文化与社会化
一、网络文化: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方式
二、网络文化对社会化的影响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
三、社会互动的形式
四、社会互动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互动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表演互动论
三、约定互动论
四、社会交换轮
第三节 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的涵义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第四节 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涵义
二、集体行为的条件与过程
三、集体行为的形式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
二、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社会群体的结构
二、社会群体的功能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
二、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与发展趋势
第九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概述
一、家庭的概念
二、家庭研究的视角
三、家庭的结构
四、家庭的功能
五、家庭关系
第二节 婚姻
一、婚姻的意义
二、择偶
三、婚姻的缔结
四、离婚
第三节 家庭的未来与走向
一、家庭变迁
二、家庭的未来发展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及要素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三、第三部门的形成与作用
第二节 社会组织目标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涵义及体系
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三、影响社会组织目标的因素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社会组织结构的涵义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中的职务、权力和地位
三、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
四、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组织管理
一、社会组织管理的涵义
二、社会组织管理的理论
三、社会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的功能
三、社区的分类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社区
第三节 社区变迁和社区发展
一、社区变迁
二、社区发展
第十二章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概述
一、城市化的内涵
二、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的特点
四、城市化的速度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进程与规律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阶段及特点
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四、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其特点
二、中国城市化的建设方针
三、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
三、阶级与阶层
四、社会分层的结构
五、社会分层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一、传统社会分层理论
二、当代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概述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框架
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特征及演变趋势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四、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第十四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及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制度
一、经济制度与社会转型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转型
三、教育制度与社会转型
第十五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
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一、越轨行为的涵义与分类
二、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
一、转型时期社会控制面临的挑战
二、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的创新
第十六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变迁的根源与类型
三、社会变迁理论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类型和发展模式
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走向及战略部署
第四节 全球化与社会现代化
一、全球化的含义
二、全球化的特征
三、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第十七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与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社会保障的模式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节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四、社会工作的现在与未来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
二、小组工作方法
三、社区工作方法
第十八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与要素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阐释
一、国外关于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论
二、我国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社会政策概述
一、社会政策的涵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四、社会政策的类型
第四节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三、当前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后记
作者简介:
胡俊生,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延安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员、中国教育社会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4项、参与和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5项、地厅级课题研究6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我国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辨析》等,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项3项,厅局级奖励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