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与社区研究》
李素菊 袁光亮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ISBN:978-7-5097-1831-5

 

 

丛书名:社区论丛

内容简介: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要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解决社区工作的新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区发展研究所组织编写了《社会工作与社区研究》。本书分“社会工作专家论坛”、“本土社会工作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区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等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视野对社会变迁下的首都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专家论坛

服务社区建设培养社会工作人才…………………………………………………………(3)

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16)

积极建设首都社会工作者队伍……………………………………………………………(27)


第二部分 本土社会工作探索

灾后重建中急需专业的社会工作………………………………………陆士桢 南 燕(37)

校地共建专业社工机构发展模式初探……………………………………………万 军(43)

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社会工作发展道路………………………………………李素菊(51)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思考………………………………………………袁光亮(63)

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于泽浩(74)


第三部分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思考…………………………………………孙 莹(83)

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矫 杨(92)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戴 军(101)

社会工作专业并行式实习的探索…………………………………………………高连云(109)

关于“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的研究与思考……………………………………高 屹(116)

论社会工作大专生进入社区工作的适宜性………………………………………田 阳(123)

 

第四部分 社区工作研究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王小兰 陈 涛(141)

社区治理与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刘绮菲(150)

社会工作者本土化培养模式的探索………………………………………………王衍臻(159)

社区青少年家庭工作方法研究……………………………………………………王 颖(166)

 

第五部分 社区心理研究

青少年校园教育与社区教育中的情绪与情感问题研究…………………………董 辉(193)

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于新红(200)

我国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及其思考………………………………仲宁宁 田国胜(211)

北京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李红武 张瑞凯 戴 军(218)

 

第六部分 社会工作实务

引导培育社会组织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军…………………………………戴建中(231)

论司法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席小华(239)

农民工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主体性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张瑞凯(249)

面向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工作……………………………………………………高连云(262)

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与社会教育的平台…………………………………………吴长青(271)

 

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年报(2009年)……助人社工事务所编制(276)


序言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优势。近百年来,它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得到党政领导及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实践。特别是在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进一步指出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300万人”。这一决定将推动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校伊始,就将学校的命运与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探索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过程中,既研究社会问题,又承接政府的任务和课题,从而使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更好地连接起来,努力为首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于1986年,学院的首个系及专业为青年教育系及青年教育专业,1995年更名为青年教育与社会工作系,开始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并于1999年正式招生。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教师长期的艰苦努力,社会工作系逐渐发展壮大。2004年初,社会工作成为独立设置的系,并成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社会工作专业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市级高职示范专业。社会工作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首批会员单位,200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理事单位。2009年,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社会工作法律实务”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目前,社会工作系下设三个专业,除社会工作专业外,还有心理咨询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

  社区发展研究所是在社会工作系的基础上建立的系所合一的研究机构。2008年12月23日,社区发展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群刚,西城区副区长陈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钧,北京市社科院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戴建中,以及部分城区社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代表参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汪明浩,为研究所题词:“行而上,低中见高,高低结合有专长;实为先,行中求实,知行统一著文章。”研究所办所宗旨为“依靠政府,面向基层;研究实务,服务社区”,以首都基层社区社会建设为研究平台,创建教学、科研、实训、育人和服务四位一体一服务的办系模式。社会工作系教师和社区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将通过高低结合,知行合一,发现并研究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原生性问题。

  多年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全体同仁,在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首都“双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引起了北京市社工委社会办的高度关注,并在国内社会工作教育界获得良好反响。社会工作系探索和总结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首都社会服务模式,即“北青社工”模式,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社会工作》等媒体和专业刊物都对该模式进行了专门报道和研究。2009年8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研究人员在江西井冈山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上专门介绍了“北青社工”模式。

  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和谐社区。社区社会工作内容广泛,社区低保、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站、社区非营利组织、外来人口等都是社区发展研究需要讨论的问题,有很多课题需要去研究。社会工作系立足首都,服务社区,突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念,强化首都本地化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以实务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首都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需要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瞄准街道社区工作者和机构社会工作者岗位,深入首都街道、社区,采用双督导、双基地、面向基层、订单培养、顶岗实训等多种工学结合的符合首都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近三年241位学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单位对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满意度为91.3%,对学生技能满意度为85.2%,学生专业对口率为81.3%。2009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对该事务所进行了专门报道。

  社会工作系教师一直贯彻教学相长、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社会工作系以首都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围绕首都社区工作者培养目标,服务首都社会建设,依托北京市教委科研创新平台——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社区发展研究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工作系近五年主持和参与课题或项目27项,其中市级(含市教委)以上项目21项,科研经费达578.5万元;社会工作系教师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3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1篇,独著或编著2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4部,其中主编北京市精品立项项目教材4部;副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推荐教材3部。在社会工作系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的27项课题或项目中,有16项是直接服务首都社会建设的。正是通过这些研究,社会工作系根据首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实际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成功申办了高职心理咨询专业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拥有此专业的院校,社会服务对象由青少年变成全体居民。

  社会工作系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参与式教学。专业课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社会工作实训室的各种设备,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影视分享法、社工专业技巧训练、示范演练、实训室模拟训练、实践工作坊、实践访谈、社会工作实务整合训练等形式。社会工作系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校外专业实训工作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开展双基地工作,开展社区服务,这些做法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和接受。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拥有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21家。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对这些实训基地进行了专门报道。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社会工作系认真贯彻社会工作助人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系为首都相关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和专业技能服务。近五年来,共开办或参加社会服务活动80项,服务对象近5000人次。从2005年至今,社会工作系还依托北京团市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年会,每次培训首都共青团干部、心理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200人以上,共计1000人次以上,并通过征文、评比等形式编辑出版一线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从2007年起,为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的官兵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训练和减压服务达600人次,特别是2009年3月“两会”期间的心理减压服务,18名师生分9个组,同时为近400名武警官兵提供心理减压服务,受到武警官兵的好评。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专门报道了社会工作系为武警官兵提供的系列专业服务。从2008年起,社会工作系为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亚运村街道办事处,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和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开展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社区工作者专业培训和社区文化、法律辅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共计3000人次以上。同时,社会工作系校内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常年免费开放,并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还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说烦解忧”热线合作,为社区居民服务。设在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南锣鼓巷社区和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的校外服务室(心理咨询室)也常年对外开放。社会工作系在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的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服务还被朝阳有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本书收集的文章,正是社会工作系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中获得的成果,以及各级领导、专家在社会工作系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提交的论文。这些文章对于探索和推动中国化的社会工作道路,特别是首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无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今后,社会工作系及社区发展研究所还将继续秉承已有传统,更好地服务首都社区发展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及师资队伍建设,服务首都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服务首都一线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我们坚信,经过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社会建设将开出灿烂夺目的鲜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将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

 

                                    本书主编:李素菊 袁光亮

                                    2010年4月于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