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区建设

 

《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
王永平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
ISBN:9787509743034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广州市有关职能部门及越秀区、海珠区、增城市等10多个区(县级市)的一些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了广州市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了广州市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书尝试将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进行整合,为社区理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目录
 
第一部分 主报告
 
1 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3
 
2 广州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探索【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74
 
 
 
第二部分 分报告
 
1 越秀区传统型社区居民自治调查分析【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课题组】/105
 
2 越秀区传统型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课题组】/118
 
3 社区自治中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现状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课题组】/129
 
4 传统型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实证分析【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课题组】/139
 
5 社区直接选举中的居民参与【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课题组】/150
 
6 单位型社区居民自治的实现途径探析【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课题组】/156
 
7 天河区天园街社区“议行分设”情况调查【天河区天园街课题组】/167
 
8 商业住宅小区居民自治的新型载体【天河区五山街课题组】/181
 
9 转制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广州市委党校黄埔分校课题组】/198
 
10 黄埔区转制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黄埔分校课题组】/210
 
11 传统社区与转型社区自治的运行机制调查【广州市委党校南沙分校课题组】/219
 
12 番禺区新型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番禺分校课题组】/240
 
13 白云区走马岗社区居民自治调查【广州市委党校白云分校课题组】/250
 
14 花都区基层社区党建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课题组】/259
 
15 萝岗区转制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萝岗分校课题组】/268
 
16 从化市北星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课题组】/283
 
17 增城市城镇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增城分校课题组】/292
 
后 记302
 
作者简介:王永平,研究员,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序言
 
陆学艺
 
 
 
在我国城市的公共治理体系中,社区是属地治理的基本单元,对社区问题的研究一向是社会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以王永平研究员为核心的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研究团队,长期关注城市治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本《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就是其中之一。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社区是在同一地域里,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人群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人们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这个概念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体,是实现人民群众自治的基层组织,承载着居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等学者把社区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它只是在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内部作为学术问题研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城市建立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在农村建立乡(镇)、行政村作为基层社会的基本单元。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浪潮席卷全国,这大大加快了社会流动。城市中很多原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里的人流向社会,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需要得到社会应有的公共服务。原来的街道、居民委员会架构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沈阳、武汉等城市的民政部门与社会学工作者合作,开发各种公共服务,引入社区这个概念,把在街道、居委会层级开展的这类公共服务,统称为“社区服务”。随着社区服务在全国广泛推进,社区这个概念由书斋走向社会,成为通用的名词,得到社会的认同。
 
199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设想,并专门召开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提出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要把社区建成包括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等诸多社区工作的平台,使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要载体,实行新社区制。1998年,国务院决定把民政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更名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从此,我国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制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广泛推行。社区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社区成为与广大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社会单元。在城市社区取得了很好成绩的背景下,国家把社区建设推向农村,在农村开展多种社区服务工作,把农村社区建设放到与城市社区建设同等的地位,使我国的社区建设进入城乡并举的新阶段。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多年来,国家主导、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行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城市,社区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已经普遍建立,成为区、街道下的基层组织,取代了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有的城市把街道改称为“社区委员会”,居委会仍保留原名),开展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农村,有一部分村民委员会也已改称为社区委员会,大多数还是沿用原来的名称,但也建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相关的公共服务。现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还在全国继续推进和完善中。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急剧变化的需要,由国家主导、各级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以在新形势下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的基层组织为目的,以开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新型社区的一系列工作。这同当年滕尼斯讲的社区含义是不一样的,就是同现在欧美诸多现代化国家实行的社区制也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社区,行政意义很重。我们的社区本来就是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演变而来的,承担着很多行政职能,而欧美诸国的社区实行的是自治制。但是,既然都称为社区,相同的方面也是很多的。我们开展的社区服务,很多内容同他们是一致的。往后,这类的社区服务会越来越多,同他们的一致性也会越来越多。
 
社区自治方面,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见,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自治是题中之意。当前,因为社区刚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转型过来,社区同街道、乡(镇)的各种关系还未理清,特别是由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社区建设的财力、物力都还需要依靠政府拨付,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开支还需要政府补贴。所以,实现社区自治,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探索现阶段如何建设民主自治的新型社区中,作出了很多努力,积累了很多经验。一批多种形式的社区自治模式正在涌现。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社区党建问题,是一项新工作,也是一项新任务。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起领导保障作用。
 
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社会的基本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进行社区建设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社区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建设一定要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适合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社区自治体制一定会逐步建立起来。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在把原居民委员会改制为社区委员会时,多数城市有两项组织措施:一是由城区街道向社区委员会派进脱产、半脱产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原来居民委员会是没有专职干部的;二是在社区委员会构建时建立社区党支部,并且明确规定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后来把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关系也转到社区。在目前社区组织结构中,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党组织,是社区组织体系的领导核心;二是社区自治组织。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而言,社区自治、社区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要通过做好党建,做好各项社区服务,推进社区自治。而社区自治是将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今后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如何推进社区自治,如何把这两项工作结合好,是社区建设面临的难题,也是社区建设研究需要探索回应的重要理论问题。
 
《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一书,直面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两大难题,足见作者们对社区建设实践前沿的洞悉,对理论探索的勇气与担当。本书尝试把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进行整合,在社区理论建设上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很值得重视和研读。
 
广州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得风气之先,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三来一补”为特色的工业发展的珠江模式,使经济蓬勃发展,一路领先。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也走在前面。广州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开展得都比较早,这是因为广州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变得复杂多元,需要社区服务,需要社区建设。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成绩先出,经验先出,与此同时,矛盾也先出,问题、难题也先出,广州就是这样一个发达城市。所以,广州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前沿性。以王永平同志为组长的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运用党校学员多、分布广,与基层有广泛联系的独特优势,针对广州的社区建设开展了长期的调查研究,梳理了广州开展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工作的历程,分析了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炼了广州推进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的创新经验,也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本书不仅有益于广州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为各地健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和形成基层群众自治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理论研究扎根于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最近30年,在社会学研究方面引进了大量国外的理论,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应用国外理论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照搬照抄是不行的。社区、社区自治等理论是引进来的。但中国的社区怎么建,社区自治怎么搞,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定要调查研究清楚实际状况,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王永平同志主持研究的这项课题,注意了理论层面的研究与社区党建及社区自治案例研究的结合,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大量通过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所得到的一手资料,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析结论。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依然值得大力倡导。
 
永平同志领导的研究团体近年来在社区问题研究领域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其成绩十分值得庆贺。但是,国外开展社区工作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社区工作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社区建设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依然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我衷心祝愿永平和他的研究团队能在这条研究道路上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2012年12月30日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广州市有关职能部门及越秀区、海珠区、增城市等10多个区(县级市)的一些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了广州市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了广州市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自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书尝试将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进行整合,为社区理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目录
 
第一部分 主报告
 
1 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3
 
2 广州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探索【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74
 
 
 
第二部分 分报告
 
1 越秀区传统型社区居民自治调查分析【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课题组】/105
 
2 越秀区传统型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课题组】/118
 
3 社区自治中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现状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课题组】/129
 
4 传统型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实证分析【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课题组】/139
 
5 社区直接选举中的居民参与【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课题组】/150
 
6 单位型社区居民自治的实现途径探析【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课题组】/156
 
7 天河区天园街社区“议行分设”情况调查【天河区天园街课题组】/167
 
8 商业住宅小区居民自治的新型载体【天河区五山街课题组】/181
 
9 转制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广州市委党校黄埔分校课题组】/198
 
10 黄埔区转制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黄埔分校课题组】/210
 
11 传统社区与转型社区自治的运行机制调查【广州市委党校南沙分校课题组】/219
 
12 番禺区新型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番禺分校课题组】/240
 
13 白云区走马岗社区居民自治调查【广州市委党校白云分校课题组】/250
 
14 花都区基层社区党建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课题组】/259
 
15 萝岗区转制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萝岗分校课题组】/268
 
16 从化市北星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课题组】/283
 
17 增城市城镇社区自治情况调查【广州市委党校增城分校课题组】/292
 
后 记302
 
作者简介:王永平,研究员,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序言
 
陆学艺
 
 
 
在我国城市的公共治理体系中,社区是属地治理的基本单元,对社区问题的研究一向是社会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以王永平研究员为核心的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研究团队,长期关注城市治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本《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就是其中之一。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社区是在同一地域里,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人群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人们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这个概念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体,是实现人民群众自治的基层组织,承载着居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等学者把社区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它只是在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内部作为学术问题研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城市建立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在农村建立乡(镇)、行政村作为基层社会的基本单元。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浪潮席卷全国,这大大加快了社会流动。城市中很多原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里的人流向社会,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需要得到社会应有的公共服务。原来的街道、居民委员会架构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沈阳、武汉等城市的民政部门与社会学工作者合作,开发各种公共服务,引入社区这个概念,把在街道、居委会层级开展的这类公共服务,统称为“社区服务”。随着社区服务在全国广泛推进,社区这个概念由书斋走向社会,成为通用的名词,得到社会的认同。
 
199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设想,并专门召开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提出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要把社区建成包括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等诸多社区工作的平台,使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要载体,实行新社区制。1998年,国务院决定把民政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更名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从此,我国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制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广泛推行。社区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社区成为与广大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社会单元。在城市社区取得了很好成绩的背景下,国家把社区建设推向农村,在农村开展多种社区服务工作,把农村社区建设放到与城市社区建设同等的地位,使我国的社区建设进入城乡并举的新阶段。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多年来,国家主导、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行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城市,社区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已经普遍建立,成为区、街道下的基层组织,取代了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有的城市把街道改称为“社区委员会”,居委会仍保留原名),开展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农村,有一部分村民委员会也已改称为社区委员会,大多数还是沿用原来的名称,但也建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相关的公共服务。现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还在全国继续推进和完善中。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急剧变化的需要,由国家主导、各级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以在新形势下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的基层组织为目的,以开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新型社区的一系列工作。这同当年滕尼斯讲的社区含义是不一样的,就是同现在欧美诸多现代化国家实行的社区制也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社区,行政意义很重。我们的社区本来就是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演变而来的,承担着很多行政职能,而欧美诸国的社区实行的是自治制。但是,既然都称为社区,相同的方面也是很多的。我们开展的社区服务,很多内容同他们是一致的。往后,这类的社区服务会越来越多,同他们的一致性也会越来越多。
 
社区自治方面,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见,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自治是题中之意。当前,因为社区刚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转型过来,社区同街道、乡(镇)的各种关系还未理清,特别是由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社区建设的财力、物力都还需要依靠政府拨付,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开支还需要政府补贴。所以,实现社区自治,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探索现阶段如何建设民主自治的新型社区中,作出了很多努力,积累了很多经验。一批多种形式的社区自治模式正在涌现。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社区党建问题,是一项新工作,也是一项新任务。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起领导保障作用。
 
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社会的基本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进行社区建设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社区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建设一定要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适合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社区自治体制一定会逐步建立起来。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在把原居民委员会改制为社区委员会时,多数城市有两项组织措施:一是由城区街道向社区委员会派进脱产、半脱产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原来居民委员会是没有专职干部的;二是在社区委员会构建时建立社区党支部,并且明确规定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后来把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关系也转到社区。在目前社区组织结构中,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党组织,是社区组织体系的领导核心;二是社区自治组织。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而言,社区自治、社区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要通过做好党建,做好各项社区服务,推进社区自治。而社区自治是将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今后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如何推进社区自治,如何把这两项工作结合好,是社区建设面临的难题,也是社区建设研究需要探索回应的重要理论问题。
 
《广州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一书,直面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两大难题,足见作者们对社区建设实践前沿的洞悉,对理论探索的勇气与担当。本书尝试把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进行整合,在社区理论建设上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很值得重视和研读。
 
广州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得风气之先,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三来一补”为特色的工业发展的珠江模式,使经济蓬勃发展,一路领先。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也走在前面。广州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开展得都比较早,这是因为广州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变得复杂多元,需要社区服务,需要社区建设。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成绩先出,经验先出,与此同时,矛盾也先出,问题、难题也先出,广州就是这样一个发达城市。所以,广州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前沿性。以王永平同志为组长的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运用党校学员多、分布广,与基层有广泛联系的独特优势,针对广州的社区建设开展了长期的调查研究,梳理了广州开展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工作的历程,分析了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炼了广州推进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的创新经验,也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本书不仅有益于广州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为各地健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和形成基层群众自治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理论研究扎根于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最近30年,在社会学研究方面引进了大量国外的理论,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应用国外理论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照搬照抄是不行的。社区、社区自治等理论是引进来的。但中国的社区怎么建,社区自治怎么搞,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定要调查研究清楚实际状况,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王永平同志主持研究的这项课题,注意了理论层面的研究与社区党建及社区自治案例研究的结合,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大量通过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所得到的一手资料,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析结论。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依然值得大力倡导。
 
永平同志领导的研究团体近年来在社区问题研究领域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其成绩十分值得庆贺。但是,国外开展社区工作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社区工作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社区建设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依然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我衷心祝愿永平和他的研究团队能在这条研究道路上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201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