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以公民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湘西农村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土地制度和农民身份的变迁为主线,考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作者提出当代中国农民的身份经历了阶级化、结构化、社会化和公民化四次重大变迁,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程度最终取决于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进度。作为第一部以公民权为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专著,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三、理论假设、分析框架和叙述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有关概念的简要说明
第二章 土地改革、阶级划分与农村政治分层
一、革命政权的建立:嵌入性政治与强制性变迁
(一)共产革命的胜利
(二)南下干部
(三)建政征粮
二、划成份: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一)阶级理论的输入
(二)早期的阶级划分
(三)土地改革与阶级成份
第一章 导 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三、理论假设、分析框架和叙述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有关概念的简要说明
第二章 土地改革、阶级划分与农村政治分层
一、革命政权的建立:嵌入性政治与强制性变迁
(一)共产革命的胜利
(二)南下干部
(三)建政征粮
二、划成份: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一)阶级理论的输入
(二)早期的阶级划分
(三)土地改革与阶级成份
三、斗地主:革命专政和暴力再分配
(一)诉苦:预热革命斗志
(二)批斗:宣泄阶级仇恨
(三)没收:瓜分胜利果实
四、怨恨:阶级敌人的武器
(一)仇杀
(二)哀求
(三)色诱
(四)泄愤
(五)自杀
(六)转移
五、小结
(一)两极社会催生社会暴力
(二)革命专政排斥人权法治
(三)阶级成份取代公民身份
第三章 集体化、城乡隔离与农民结构化
一、强制集体化:从阶级身份到社员身份
(一)集体化: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员:农民身份的结构化
(三)干部与社员:支配与服从
二、城乡隔离:农民与市民的制度分野
(一)统购统销:农民与市场的割裂
(二)剪刀差:农民的额外“贡税”
(三)户籍墙:农民与城市的阻隔
三、大饥荒:公民权缺失综合症
(一)农民与饥荒
(二)天灾与人祸
(三)权利与剥夺
四、民意表达成本:以武文俊信访案为例
(一)联系群众与民意表达
(二)信访制度与武文俊上书
(三)公安六条与革命审判
五、小结
(一)强迫农民意愿的理想追求
(二)剥夺公民权利的发展观念
(三)超越宪法规则的权力运行
第四章 家庭承包、社会发育与公民权生长
一、平反与摘帽:农民内部身份的平等化
(一)转折:经济建设置换阶级斗争
(二)平反:政治纠错与权利救济
(三)摘帽:从阶级敌人到公社社员
二、承包责任制: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一)包产到户:回归个体农民
(二)分化流动:形塑社会农民
(三)村民自治:培育参与农民
三、农民负担: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多边张力
(一)无代表征税:臣民型义务与非公共化行政
(二)掠夺性政府:私有化权力与非正当化暴力
(三)维权型抗争:体制内诉求与非制度化参与
(四)新农村建设:城乡社会平等与公民身份重构?
四、小结
(一)国家主导农民身份变迁
(二)自由选择创造惊人奇迹
(三)“土皇帝”与地方专制主义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农民公民权成长与现代国家构建
一、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演进逻辑
(一)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二)农民身份的结构化
(三)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四)农民身份的公民化
二、农民与国家关系演变的模式与前景
(一)传统社会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虚实双线关系
(二)土改时期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双边二重关系
(三)集体化时期农民与国家:三位一体、双边二元关系
(四)改革以来农民与国家: 四位一体、强弱双线关系
(五)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可能前景:多元一体、合作共赢关系
三、公民权:现代国家最基本的公共品
(一)公民权短缺是农民问题的主因
(二)现代国家以公民权为基础
(三)全球化推动中国公民权发展
(四)农民公民权成长的新起点
(五)提升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张英洪,出生于湘西农村。研究员,法学博士。现居北京,主要从事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尤其关注农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尊严和社会正义。主要著作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利》、《认真对待农民权利》等。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