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家庭与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
郑丹丹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
ISBN:978-7-5097-2407-1 页

 

 

丛书名:妇女与性别研究参考书系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将女性主义方法论、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策略具体化、形象化,用实际研究案例解析的方式展示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魅力和特色所在,加深学生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并辅以案例练习,使学生能够知行结合,从知道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到了解并运用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目录

 

本书序……………………………………………………………………………………………1

导言——本书的目的和用法……………………………………………………………………1

  一 写作本书的目的………………………………………………………………………1

  二 关于本书的说明………………………………………………………………………2

 

                第一部分 概 述

第一章 女性主义认识论——合法性论证……………………………………………………7

  一 对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批判……………………………………………………………7

  二 哈丁的女性主义认识论………………………………………………………………11

第二章 女性主义方法论——视角决定一切…………………………………………………15

  一 女性主义对学术传统的批判及反思…………………………………………………15

  二 关于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22

第三章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多样性与包容性……………………………………………27

  一 强调“批判性重构”的研究模式……………………………………………………28

  二 利用非主流社会科学研究模式………………………………………………………30

  三 立足具体情境与经验立场……………………………………………………………30

  四 关注语言的控制作用…………………………………………………………………31

  五 关注制度的关联………………………………………………………………………33

  六 改造传统量化研究方法………………………………………………………………34

  七 强调研究过程的情境性与互动………………………………………………………36

  八 强调方法综合——跨学科特质………………………………………………………37

 

           第二部分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案例解析

第四章 如何用性别视角分析日常生活………………………………………………………41

  一 女性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关注…………………………………………………………41

  二 研究案例:小学生为何妖魔化妈妈?………………………………………………42

  三 研究方法解析:对日常生活进行女性主义分析的做法……………………………58

第五章 如何揭示女性的隐性弱势地位………………………………………………………64

  一 于貌似强势中揭示弱势的价值与意义………………………………………………64

  二 研究案例:家庭策略还是性别之争?………………………………………………65

  三 方法解析——如何于强势处揭示弱势地位…………………………………………80

第六章 如何在研究中纳入女性经验…………………………………………………………85

  一 为什么要纳入女性经验………………………………………………………………85

  二 研究案例:于敏的琐碎痛苦…………………………………………………………86

  三 方法解析:如何在研究中纳入女性经验……………………………………………101

第七章 如何在研究中关注语言………………………………………………………………105

  一 为什么需要重视语言…………………………………………………………………105

  二 案例展示:商业性性服务/消费者:一种新的命名………………………………107

  三 方法解析:女性主义关注语言的具体做法…………………………………………127

第八章 如何揭示父权制的生产机制…………………………………………………………132

  一 从身体角度揭示父权制的生产机制…………………………………………………132

  二 案例解析:身体的社会型塑与性别象征……………………………………………135

  三 方法解析:如何通过身体来揭示父权制的生产机制………………………………154

第九章 如何在定量分析中纳入性别视角……………………………………………………161

  一 女性主义定量研究的特点……………………………………………………………161

  二 案例解析: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162

  三 女性主义量化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171

第十章 如何用女性主义理论主导研究………………………………………………………174

  一 如何用女性主义理论主导研究………………………………………………………174

  二 案例解析: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框架…………………………………175

  三 方法解析——如何用性别视角主导定量研究?……………………………………187

第十一章 如何理解并分析女性身份群体建构问题…………………………………………190

  一 性别身份问题…………………………………………………………………………190

  二 案例展示: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193

  三 如何探讨女性身份群体建构?………………………………………………………213

第十二章 如何在性别研究中体现知行结合…………………………………………………216

  一 为女性——研究的政治取向…………………………………………………………216

  二 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等级金字塔现象…………………………………………………216

  三 研究方法解析:如何在研究中做到知行合一?……………………………………225

 

             第三部分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训练

第十三章 练习示例1:性别化的压力认知和反应 …………………………………………229

  一 写作过程………………………………………………………………………………229

  二 案例描述:消极家庭事件及生活史回顾……………………………………………230

  三 案例分析………………………………………………………………………………241

  四 研究启示………………………………………………………………………………248

第十四章 练习示例2:工作场所的性别身体型塑 …………………………………………252

  一 写作背景………………………………………………………………………………252

  二 案例基本情况:组织中的身体规训…………………………………………………253

  三 案例分析………………………………………………………………………………262

  四 研究启示………………………………………………………………………………280

第十五章 研究设计展示1:如何揭示变量的关系 …………………………………………282

  一 研究设计简介…………………………………………………………………………282

  二 “亲子冲突与父母角色理想有关”验证思路………………………………………284

  三 研究范例:一位家庭主夫的自白……………………………………………………285

  四 几点说明………………………………………………………………………………291

第十六章 研究设计展示2:如何描述状况及变迁 …………………………………………293

  一 “父母角色理想30年变迁”研究设计………………………………………………293

  二 几点说明………………………………………………………………………………300

第十七章 研究思路展示——案例教学成果汇集……………………………………………301

  一 案例:梦琪——“他”和“她”的变性人生………………………………………301

  二 可能引起的思考与争论………………………………………………………………306

  三 可能的分析思路………………………………………………………………………311

第十八章 案例习题……………………………………………………………………………315

  案例1 美国最高院受理“史上最大”性别歧视案 ……………………………………315

  案例2 李筝的闹心事 ……………………………………………………………………318

  案例3 新时代的秦香莲? ………………………………………………………………320

  案例4 《蜗居》里的女性形象 …………………………………………………………323

  案例5 《家有儿女》中表现的性别观念 ………………………………………………324

  案例6 众说“伪娘”19岁快男刘著“惊艳”惹关注 …………………………………325

  案例7 2005超女王贝整容命丧手术台 …………………………………………………327

  参考答案……………………………………………………………………………………329

 

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中文)………………………………………………………341

Network for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343

作者简介:郑丹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本 书 序

                     孙秋云

 

  像我这样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而今已是“知天命”年龄的人,在读书时代所接受的多是机械的“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认识论教育。“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等这样的知识观和认识论一直被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信奉,并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既然人们的认识只能是反映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确确实实只有一个,则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当然应该是统一的、一致的,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也只有一条:客观的、实证的“科学主义”路径。凡与此相悖或相左的基于主观的、建构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的,都该接受批判并将其抛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在这全国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的灌输和主导下,对待世界的看法,只有“唯心”和“唯物”的区别,怎么会有男女的区别?“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一定能够办到!”这是响彻我们青少年时代的响亮口号,也是当时全国普通大众服膺并真心拥护的主流思想理念,其留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烙印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

  让我在研究工作中开始注意到“男女有别”,是从认识郑丹丹博士开始的。那是2002年秋季的一天,我正在给大学二年级的本科学生讲授《文化人类学概论》,抬头发现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上比平时多了一位个子娇小、长相清秀的“大女生”,其穿着打扮虽与普通女生没有大的区别,但神情更为自信、干练。课间休息时她谦虚地跑上来说她是新来的年轻老师,名叫郑丹丹,系里领导希望她尽快地熟悉教学任务,所以她就跑来听听我的课,想取点经什么的,云云。那时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正处于发展的困难时期,迫切需要大量的青年才俊加盟。我早就听系总支书记说有一个研究婚姻家庭和女性问题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博士要来,因此见面后自然十分高兴。不久,她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著作《中国城市家庭夫妻权利研究》出版,获得了诸多同仁的好评,其扎实的功底、独特的性别研究视角和论题,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后,她在圆满地完成教学之余,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浙江学刊》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身体的社会型塑与性别象征——对阿文的疾病现象学分析及性别解读》、《夫妻关系“定势”与权力策略》、《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亲子冲突原因辨析——非性别与性别视角的解读》、《社会意识的行动逻辑——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框架》、《无法分隔的公私领域——以下岗女性为例看职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交织关系》、《痛苦的社会建构——一个女子的口述史分析》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女性研究专题论文。2006~2008年又主持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导入案例教学法,培养社会学研究思维——以家庭社会学为例”,编写了以女性研究为主体的近30万字的案例分析资料和教学研究心得,受到了课题验收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我在替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鼓励她将其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和凝练,作为教学研究成果公开出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是她近些年来在这方面辛勤耕耘的结果。

  “世界无边,人生有涯!”这是古今中外睿智达人面对难以穷尽的宇宙奥妙和人生遭际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发出来的一句感叹。在这句感叹中,叹息的是人的生命太过短暂,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研究或想的问题搞清楚,就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这句话用来表达世人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做出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似乎也一样精确、贴切。茫茫宇宙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而普通世人平时对宇宙或世界只能感知或认识与自己生活有那么一点联系或自己想认识的那一小部分,这构成了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的主观世界。构成这个主观世界图景的大部分知识,也不全是作为个体的世人亲力亲为取得的,而是从别人(包括前人)的描述或叙说中加以判断、吸收、综合而来的。因此,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隔着一个真真切切的语言世界。由于每个人都是特定时代、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的具体的人,因此,语言世界中描述的客观世界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描述(叙说)者诸如时代、民族(国家)、文化、信仰、性别、阶层(级)等方面的烙印。通过语言世界的描述、综摄而形成的个人或特定群体的主观世界,上面所说的烙印之深就更不用说了!感谢郑丹丹博士在本书中以详尽、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女性主义看世界的视角,感谢她以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大家展示了女性主义看待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看了她的这本书,就像逛了一次展品丰富、内涵独特的女性主义研究博物馆一样。她很谦虚地说这本书是写给有志于搞社会研究的准备入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看的,我想对于那些对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思潮并不太熟悉、了解的研究专家亦大有启发和裨益。

  郑丹丹博士是我们系潜质颇佳的青年教师,她在婚姻、家庭、女性、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好评和反响。她谦虚、好学、认真、执著与淡定的性格亦为与她有过接触的同仁所喜爱。作为年长她一轮的“过来人”,我期望她的学术研究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她的事业之花能够盛情绽放。

  是为序。

 

                                        2011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