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个体城市学:综合性与交叉型的新兴城市科学
王续琨
《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6期
2010-12-20

 

个体城市学是指以单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科学在中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由国外引进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在本土化研究中创建了城市文化学、城市形象学、城市社区学、城市住宅学等新的分支学科,而且已经或正在创建一系列研究城市个体的学科,如上海学、延安学、北京学等。个体城市学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成为1990年代以来城市科学本土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个体城市学兴起

个体城市学研究在国外出现于1980年代,先期提出的学科有伦敦学、巴黎学、东京学、名古屋学、汉城学(首尔学)等。
  1980年代诗人贺敬之首先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1991年出现论述延安学的期刊论文,2005年延安大学成立延安学研究院,2006年西安政治学院成立延安学研究所。1985年上海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提出上海学这一名称,1986年召开首届上海学研讨会,同时筹建了上海学研究所。1992年《社会科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倡导创建深圳学的论文。1994年北京学者提出创建北京学的动议,1998年北京联合大学组建北京学研究所,1999年召开首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经在报纸期刊上出现的个体城市学名称,还有澳门学、潮州学、大理学、鄂尔多斯学、温州学、湖州学、绍兴学、景德镇学、武汉学、宁波学、重庆学、成都学、邯郸学、杭州学、西安学、大连学等。其中,上海学、延安学和北京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就世界范围而言,城市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城市同人类文明同步发展。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集聚地,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宗教、生活状貌。城市是人类生命史在一个具体阶段、在一个特定空间的聚焦点。学者们对城市个体的专门研究,首先将目光投向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名城是很自然的。因为像上海、延安、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或重要的历史地位,有着丰富的发展经验,它们作为研究对象有着开掘不尽的研究课题。然而,城有城貌,市有市情,千城千貌,千市千情。不管是千年古都还是明星新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缘特点、资源条件、物产优势、演进轨迹、文化禀赋、建设基础,为了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都需要对自身进行专门的研究。

 

研究特定城市的具体问题

显而易见,每一座城市的经历和现状都是独特的,与其他任何城市不同的。科学学科创生和演化的历史表明,寻觅、辨析、确认特有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生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座城市作为一个人类聚落、行政区域、社会系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一门个体城市学的特有研究对象。城市科学尽管包含大量的分支学科,但它们分别以城市系统整体的某个层面或侧面作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涉及某个具体城市的具体问题。普通城市学作为城市科学的核心分支学科,探讨城市领域的各种一般性、普遍性、共同性问题,同样也不可能涉及某个具体城市的具体问题。换言之,个体城市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目前所有学科都没有专门给予关注的问题,城市科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和普通城市学都不能代替个体城市学。这就是创建和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体城市学的学理依据。
  一座城市及其所属区、县(或县级市)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社会、教育、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置于个体城市学的研究视野之中。个体城市学的基本研究线索,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城市历史研究。其重点是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包括综合城市史和分域城市史,后者如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移民人口史、教育史、规划史、建筑史、建设史、交通史、管理史等。
  城市文化研究。现代城市是文化的万花筒,城市文化研究,既要对城市地方戏曲、音乐舞蹈、节庆民俗、方言土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剖析和研究,又要进行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探讨城市文化的渊源、特质,文化流动、传承、交融的过程和机理,主流文化与各种亚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的继承、扬弃和创新等。
  城市发展研究。发展是硬道理。城市发展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是城市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对策,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建设研究。主要探讨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辩证思维(生产与生活、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新建与改造、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实施方略、管理措施等。
  城市生态研究。以城区作为主体兼及辖区内的县和乡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探讨如下问题:城区和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征,城镇绿地及其生态效应,城镇环境污染源、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城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对策等。
  城市经济研究。重点研究城市区域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城市区域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辖区的最佳规模,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模式和土地经济,城市公共产品投入产出关系和政府的投资政策,城市区域住宅和房地产经济等。
  城市社会研究。其主要课题包括城市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和阶层结构变化的社会动因,城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变革原因和调适过程,城市居民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城乡人口迁徙的社会原因及其调控对策,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城市社会治安状况及其综合治理途径等。
  城市管理研究。既探讨对城市实施整体性管理的各种一般性问题,如城市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城镇治理理念和辖区农村治理理念、城区和辖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等,又要探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管理活动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如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管理、能源资源管理、土地住宅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人口户籍管理、居民生活管理等。

 

倡导综合式和交叉型研究思路

个体城市学并不是上述八个方面的简单加和,其研究内容应当是以上述基本研究线索作为节点,既纵横交错又相对完整的研究课题网络。以上八个研究线索的前四个方面具有纵向贯通性,后四个方面具有横向贯通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贫富不均等城市问题或城市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综合性,不能仅仅从前述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应当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多层面、多侧面的跨学科研究。个体城市学倡导这种综合式、交叉型的研究思路,通常需要将前四个方面与后四个方面相互连通。研究中,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将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贯穿起来,阐释城市精神、探究城市现象、总结城市经验、概括城市道路和解析城市模式
  就学科属性而言,个体城市学是一门以特定地域——一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地方学、区域学,是一门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心理学、文化学、教育学、语言学、文艺学、科学技术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等众多学术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或多边缘学科。以往关于各个城市的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构建个体城市学的前期基础。个体城市学的创建和发展,将使关于一座城市研究的各种成果得以条理化、体系化、理论化、学科化,进而使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科学发展。
  推动个体城市学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当重点落实以下三项发展对策。第一,组建研究队伍。个体城市学研究队伍的形成,既要靠研究者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靠有关部门、单位的有效组织,组建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将分散的研究力量聚合起来。第二,设立研究项目。个体城市学研究列入地方科学技术规划或计划项目,才能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有较好学术研究基础和经费条件的高等学校,也理应将研究其所在城市的个体城市学纳入相关科学研究计划之中。第三,开辟学术园地。报刊等媒体都可以为展示个体城市学研究成果,作出各自的贡献。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