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科塞的冲突理论看我国社会建设
陈成文 高妮妮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第8期
2009-08-02

 

[内容摘要]科塞认为,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冲突既对社会具有破坏性作用,又对社会具有整合作用。科塞的冲突理论给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二是要完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

[关键词]科塞  冲突理论  社会建设

 

作为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的理论既不同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也不同于冲突论的另一代表人物达伦多夫。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稳定均衡、协调一致的,他们忽视冲突的存在。达伦多夫认为:社会普遍存在冲突,但冲突只具有破坏性的消极作用。科塞一反传统观点,将以上二者的观点相结合,认为社会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冲突不单具有破坏作用,还具有社会整合的积极作用。学习科塞的冲突理论,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功能及其解决办法,有助于我们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科塞社会冲突论的基本思想

 

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这样给冲突下定义:“可以权且将冲突看作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至伤害对方。”①从其对定义的说明可以看出,发生冲突的根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权力、地位方面的不平等,以及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另一类是非物质性的,主要是价值观念和信仰的相异。

 

为了对冲突进一步研究,在对冲突及其根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科塞对冲突的形式进行了划分,他将冲突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群体间冲突和群体内冲突。科塞认为,群体内冲突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成员投入的多少及其关系的类型,群体间冲突的激烈程度也会对群体内部意见分歧的反应产生影响:随着群体间冲突激烈程度的增强,对群体内异端分子的容忍度越低。第二,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现实性冲突中,个人或群体只把冲突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在非现实性冲突中,冲突本身就是目的,它为的是宣泄敌对情绪和缓解紧张压抑的心理。科塞认为绝大多数冲突都可看作是现实性的,尤其是以组织形态出现的社会冲突基本上都属于这类。因为人们不过是想经过一场斗争来促进对话或谈判,引起当权者的注意,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②。第三,紧密关系中的冲突。这种冲突通常不易爆发,因为参与者的全部投入使得他们担心感情的发泄对他们的关系形成威胁,因而倾向于压抑冲突。第四,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意识形态下的冲突③。科塞认为,这种冲突类型要比单纯为个人原因而进行的冲突更激进、更冷酷无情④。

 

除了以上对冲突类型的划分,科塞冲突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对冲突功能的分析。他认为,冲突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冲突功能的性质取决于冲突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结构。就冲突的问题来看,如果冲突的问题涉及双方的核心价值,冲突就具有反功能,反之具有正功能。就冲突产生的社会结构来看,结构松散开放的社会里产生的冲突具有正功能,因为在这样的社会,敌对的情绪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从而通过消除产生不满情绪的原因来重新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相反,在僵化封闭的社会结构里产生的冲突则具有破坏性。由于在冲突功能问题上,科塞主要关注冲突的正功能,因此科塞的冲突论又常被称为“功能冲突论”。

 

科塞关于冲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体间的冲突对群体内部具有聚合功能,有助于群体团结。科塞认为,当群体成员面临外部冲突时,敌意的共享使得他们联合起来,为打败外部敌人而共同奋斗,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依赖性,由此增加了群体的内部团结。第二,群体内的冲突有助于群体、社会的稳定与协调。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有助于消除成员间的敌对关系和分歧,使得成员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协调一致与稳固。第三,冲突对群体、社会具有保护功能,起到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安全阀”学说最早由齐美尔提出,科塞吸收其观点并进一步完善,主张将安全阀机制制度化。科塞认为,冲突的“社会安全阀”功能类似于锅炉上的“安全阀”功能,通过它可以使敌对情绪、不满心理得到发泄,不至于破坏社会结构。相反,如果紧张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排泄,将会对整个群体、社会造成破坏。第四,冲突有利于新群体的建立。科塞认为,毫无联系的个人或群体在面对共同的对手时,可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暂时却相对统一协调的联盟⑤。第五,冲突有利于规则、规范的重新调整、建立、完善。科塞认为,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导致竞争对手们对本已潜伏着的规则和规范的自觉意识,从而强化对社会生活的参与⑥。第六,冲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平衡机制,是一种通过更改双方权力关系的基础来避免不平衡条件产生的重要途径,因而它有助于对立双方间建立并保持力量的平衡⑦。

 

二、科塞的冲突理论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现象,完全和谐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且和谐也不是一种孤立的、静态的和谐,它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在不断化解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达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过分注重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其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建设,造成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牵涉民生方面的问题。根据科塞的理论,长期积累的矛盾一有机会爆发就会对社会造成破坏。正因如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路,并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思路的提出,是我国认识到了目前社会建设中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遇到了一系列的困扰。分析科塞的冲突理论,揭示冲突的起因、功能,有助于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处理矛盾、冲突的机制,有助于更好的促进社会建设。据科塞的冲突理论,冲突根源于主客两个方面,因此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也应从主客两方面着手形成一套系统的对冲突具有调节、矫治功能的机制。

 

1.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借由科塞关于冲突起因的观点,可以看出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物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转型,出现了分工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造成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格局,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矛盾日趋激烈,社会资源在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分配上存在严重不公。就收入分配来看,200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达到3321。就教育资源来看,城乡在分配上极为不均。就社会保障支持体系来看,城市居民享有一套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却面临养老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问题目前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十七大提出的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是有力证明。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基于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等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

 

首先,要健全资源公平分配机制。这里的资源应包括两方面:第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这既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成员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把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让这些地区的儿童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状况,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的人拥有通过教育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第二,财富资源的公平分配。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最大程度的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实现财富资源的公平分配,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深入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按劳分配与按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样既保证了公平又可以合理的拉开收入差距。(2)建立完善最低工资制。最低工资制的建立既可以保证初次分配中的公正,也是在公正的基础上讲效率的基础性政策。这一制度的建立健全涉及劳动时间及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问题,当前要完善这一制度就需要把握好劳动时间这一关,并争取增加单位时间劳动报酬,从而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3)发挥税制的社会功能。税收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社会功能,它是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亦可促进慈善事业等第三部门的发展。因此,适时调整税制,确定合理恰当的税收起征点,可更好的发挥税制的社会杠杆作用。

 

其次,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其利益补偿机制的作用。转型期的中国,利益矛盾加剧,必然会产生弱势群体及新的利益受损群体,如城市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却不能享受与城市正式职工同样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以及住房保障,如此种种不平等待遇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满,使他们产生相对剥夺感,从而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郑杭生先生认为:“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必须明白当这些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以“三个基础,三个重点,两个补充”为体系的社会保障网,将弱势群体纳入补偿体系的范围,同时健全廉租住房制,解决城市农民工这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

 

最后,要改革就业制度,形成统一、开放、平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金融政策扶持劳动者就业。完善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增加就业岗位以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鼓励就地就业。

 

2.要完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完善的社会管理与稳定机制可以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从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

 

首先,要完善利益矛盾的表达机制。科塞认为,冲突的产生有主客两方面的原因。因此除了从客观上对矛盾冲突进行化解之外,还应注重从主观方面即在社会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调试,这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矛盾表达机制,使其充当社会的安全阀。从制度上保证一个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通道,有利于矛盾冲突得到化解。我们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信访制度。信访是社会成员个人或群体通过书信、访问等方式同社会组织、管理者发生联系,社会组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方式受理来信、来访的特殊活动⑨。一定意义上说,信访部门是名副其实的安全阀。它提供了一条消解敌对、不满情绪的渠道;提供了一个使冲突双方彼此了解、沟通的机会,从而有效化解矛盾、平息冲突。第二,要畅通其他社情民意渠道,建立社会舆论汇集和分析机制等,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矛盾、冲突消除在萌芽状态中,避免矛盾的积聚和冲突的爆发。

 

其次,要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由于冲突的形成与爆发往往历时较长,不会一蹴而就。为确保社会的稳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社会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冲突爆发前发出预警,以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及对策。“社会预警机制的有无及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公共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⑩。社会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社会心态研究两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成为建立完善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当务之急。“社会心态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直接的、在社会群体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理态势”{11}。社会心态不仅是判定一个社会运行状态良好与否的重要依据,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直接影响。社会心态一般可通过民意调查所反映,因此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方面的某些重大问题,社会调查机构应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以掌握第一手信息,从而为政府部门做出判断、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提供可靠、务实的依据。

 

再次,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呈日益增长之势。流动人口为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流出地区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社会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管理机制与我国的现状已不适应。第一,它主要强调对流动人口的“防范式管理”,忽视了他们在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他们无法被纳入现有的社会管理格局{12}。第二,这种管理体制主要强调对外来人口实行强制管治,而忽视对其进行引导的机制。第三,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化,流动人口的信息系统也没有实现与其它部门系统的接洽。正因当今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存在着以上不足,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便为更好的推进社会建设奠定基础。首先,对外来流动人口要实行社会化管理,联合公安机关、城市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个部门,加强其间的协作,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管理格局。其次,由以前单一的管理体制向多层次的服务与管理体制转变。保障外来人口在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基本权益,重视对他们的基本服务并及时给予帮助。再次,对流动人口要进行合理引导,建立流动人口引导机制。最后,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搭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对流动人口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共享,以便及时掌握关于外来流动人口的一些预警性、前期性的信息,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谐。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ASH011

 

注释:

①④⑤⑥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前言、第105114125页,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②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27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184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⑦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第23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⑧郑杭生:“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⑨李俊:“社会安全阀理论与信访制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⑩杜国强:“论社会冲突的性质及其调控——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载《工会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11}丁水木:“建立中国社会的社会稳定机制”,载《社会》1996年第11期。

{12}郑容:“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的分析与研究”,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成文,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

高妮妮,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