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及对策
刘静姿
《人民论坛》2011年第36期
2012-02-09

【摘要】当代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其网络政治行为参与方式、参与途径具有鲜明的特点。青年参与网络政治对我国的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实现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发挥政府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网民的引导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政治环境。

【关键词】青年  网络政治参与  状况  对策

 

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青年这一群体,深受我们党和人民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之中,并且日益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

    政治参与是“政治系统内的公民、社会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选择政治领导人,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监督决策、政策执行等实施的政治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借助于互联网载体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是“在网络时代,发生在网络空间,目标指向现实社会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特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选举、网络对话和讨论、与政党及政界人士和政府进行政治接触以及网络政治动员等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②青年是我国网民群体的主体,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2011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20092010年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作了统计,其中10~19岁年龄阶段的网民所占比例分别是31.8%27.3%20~29岁是28.6%29.8%30~39岁是21.5%23.4%。根据国家统计局所界定的青年年龄:“15—34岁为青年人口(人口普查)”,青年无疑是网民群体的主体,网民群体所占比重超过其他群体,其智力水平、对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及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等方面也决定了他们是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要力量。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成为青年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频现的网络事件,都反映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频繁度和活跃度。从“我爸是李刚”的撞人事件到药家鑫事件,从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钟如九微博“直播”到网民“宜黄慧昌”所写博文《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中所爆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从四川会理县“悬浮照”事件到县政府开通微博与网民致歉及互动,从自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到网友热议中国红十字的运作,并促使红十字会开通微博、网上公开慈善资金使用情况……当代青年用自己的网络行动关注着国家及社会事件,推动着制度的完善、政府信息的公开,并与政府形成互动,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这些都与传统政治参与大不相同。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主要有:通过浏览网站网页的途径获取和收集政治信息,如政府的官方网站、其他新闻媒体的网站网页等;通过网络论坛(如天涯论坛、强国论坛)和微博等发帖、跟帖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抒发自己的政治态度;直接到官方网页或是微博、电子邮箱等去反映情况、了解信息;通过网络虚拟社区,参与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政治活动或是通过网络而发起的现实的政治运动中,如一些网络虚拟社区开办的“心连心”活动,网络的虚拟竞选活动等等。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方式和途径及功效等方面都展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一,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场所,没有身份和地位的悬殊差别,有的只是同一个身份,即网民,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一特点增强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网络是一个快捷的平台,各种信息在它发生时都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中,它摒除了传统政治参与中繁杂的手续和程序,具有便捷性;同时网络还是一个舆情集中的平台,它汇聚网络的各种声音,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场”,会得到现实中政府的重视,因而也具有高效性。其三,具有自下而上的特性。传统政治参与往往是依靠政党、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自上而下地进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多是由网民自身出发向政府问政,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其四,具有以点带面的功效。青年参与网络政治,起初是专门针对某一社会事件,随着对事件的深入关注,往往由这一事件扩展到与其相关的制度和设施等,即一个大的面。其五,具有两面性。网络政治参与提升了青年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展了政治参与的范围,增强了青年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当然,网络中存在的多种消极意识、虚假信息,甚至是反动的言论导致了部分网民的困惑和失落,而不少非理性网民的参与,难免会导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也就无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有着深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拉近了青年与社会、政府的距离,有利于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及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扩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青年都可以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保证了民主的广度;同时,随着青年网民对社会事件关注程度的不断深入,参政议政越触及社会政治的底部,民主的深度也就越发深入。

    消极影响。一方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虽然遍及社会的各种领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青年皆有所参与,网民中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所凸显的数字鸿沟,难免有失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所代表的全面性,影响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普遍性,过激的网络政治参与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了现实民主政治的混乱;另一方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离不开网络政治这个大环境,当前西方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一并冲入了现实的网络之中,混淆了部分青年网民的视听,许多青年网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带有情绪化倾向,会给现实中的政治行为和决策带来很大压力,也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对策

    第一,实现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即“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最主要的便是要使社会制度体系中的规则系统真正名副其实地‘规则化’——法律化。”将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制度的体系范畴,使其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消除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人治”现象,实现“法治”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关键所在。因而,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民的权利和责任,以法的形式明确政府的责任及规范政府的行为。

    第二,发挥政府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导,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建设好新型电子信息化政府,改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树立其在网络社会中的权威性,第一时间以真实、准确、详细的信息引领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避免网络政治参与中因舆情误导而发生的过激参与行为;加大网络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减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发展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让网络政治参与代表更全面的声音;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有效地实现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接轨,落实好“线上问题线下解决”。

    第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网民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针对在校学生,它还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网络社会中部分青年网民的非理性参与,与现实中所出现的思想状况、心理情绪,甚至法律常识缺乏是分不开的。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观教育教导青年网民,以正确的舆论去引领网民,提升青年网民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减少网络中的非理性参与行为。

    第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政治大环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在网络政治大环境中实现的,网络政治大环境的好坏,影响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成效。健康和谐的网络政治大环境,一方面应该具备有良好的公共精神,即“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使之成为影响和约束青年网民网上行为的有效准则和规范;另一方面要建设好优良的网络政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以沟通、互动、自由、民主及理性的理念和精神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政治大环境,从而实现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

 

    注释:

    ①②④李斌:《网络参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83299页。

    ③吴烨宇:“青年年龄界定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3期。

    ⑤贺培育:《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1~223页。

    ⑥罗迪:“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3期。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