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太堡社区作为个案研究,探究中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两个方面说明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有关社区建设的建议,力求建设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主体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职能专业化,参与大众化的社区框架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社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
一、 社区与中国社区
“社区”一词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他指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这些情感的因素存在于家庭或着生活,工作于同一地方的人群之中,这些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彼此亲密无间,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征是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这些人群程度不同地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社区中的每一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1】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可以看到,帕克更加突出社区的地域性,而忽视了滕尼斯所提出的社区的本质特征:亲密无间的关系与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在现实生活中所提到的社区概念也许更加侧重于帕克的地域性。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所出现的社区复兴运动,还是50年代联合国所提倡的社区发展运动,抑或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兴起的社区建设运动,都倾向于把社区定义在城市之中,在一定地域基础上,有着一定规模的人群所联结而形成的社区,并且这些运动中的社区都带有行政区划的特点。这或许更贴近我们对于社区的理解。
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从中国的行政区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区是严格按照地域来划分的五级行政区,属于国家政治组织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其中之一。地域行政性的突出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现实的必要性。对于社区管理,尤其是城市社区管理,自新中国成立后,就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负责。街道办事处是作为国家政权的派出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贯彻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本辖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推动本辖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区建设等,为本辖区民众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居委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和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维护居民的权益;开展便民利民社区服务,办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发展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创建社区文化,实现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同时,向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我国传统上的社区是建立在单位制基础上的“街居制”,而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原先的“街居制”逐渐转变为“社区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现在我们就以太堡社区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以此探求社区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 个案研究——太堡社区
(一)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太堡社区居委会,隶属于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自2000年成立,已经有11年的历史。社区的行政面积为0.6平方公里,行政边界东以双塔南路为界限,以西属于太堡社区,以东属于东太堡社区,西到涵洞,北接白云小区,南及龙堡街。社区分为14个小区,共有1548户,5137人。其中,男性2644,女性2493,老人1059人,未成年人865人,残疾人32人,退休人员710人,失业人员358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已经占到了社区总人数的21%,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也说明了社区养老在现在社会养老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社区中拥有社区医疗保险的共有600人,社区低保户共有15户,每人每个月的补助是330元。社区目前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不过,据社区负责人说,社区的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已有将近1000人提交养老保险申请。
社区内拥有多个便利商店,109医院,幼儿园等多个便民利民的公共场所,社区毗邻美特好超市,太原农贸市场,每个小区内都有供居民娱乐休闲的公共设施。据社区负责人说: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居民对于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
可见,太堡社区是一个较具规模,设施较为完善,并且有一定居民认同感的社区。
(二)社区组织机构情况
(1)太堡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的常设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居委会办公室的组织成员包括主任(书记)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社工3人,计划生育负责员2人,两保人员(包括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3人,退休职工管理者1人,卫生监督员2人,安全员1人,其成员共有16人。其中,除了3名社工是通过国家考试应聘上岗,其余都是通过每三年一次的全体居民直选而产生的。工作人员以女性居多,就太堡社区居委会来说仅有一名男性在此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集中在40岁左右,学历大都在以上高中,三名社工的学历在大专以上。
(2)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由社区内的居民代表组成,是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人数占社区人口的3%,大概为154人。居民代表主要是依据每个小区的人数按比例来推举。
(3)社区党支部,主要由主任(书记)和副书记来统管整个社区的党员,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带领社区完善党建工作。
(4)居民小组。根据14个小区,分为14个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的组长由本小区的居民推举产生,作为居民代表,也参加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三)社区针对居民的活动
在调查中,我们主要记述了社区近一个月来的活动。
社区残联工作人员为社区残疾人申请了拐杖等残疾人用品,并与2011年12月1日送到社区残疾人手中。
在法制宣传日,社区司法所工作人员为驻地单位送去50本法制书籍,为单位农民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临近元旦,社区为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了。同时为特困老人发放福利购物卷,包括10斤大米,50斤面,以及5升金龙鱼福利购物卷。
社区负责人还告诉我们,临近“双节”,寒假放假,社区将组织学生为孤寡特困老人打扫房间,送去信念的礼物,同时准备社区新年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的生活。
在居委会的宣传画报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关于社区的活动,包括防震知识宣传,全民健身迎奥运,学习科学发展观,社区书画展,再就业培训,义务劳动,铲雪除冰等各式各样丰富的活动。
可见社区针对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活动丰富多彩,彰显了社区的文化优势,也凸显了社区在基层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指出:人们组成一个家庭,因为他们共同行动;组成一个社区,因为共同生活。【2】显然,社区和家庭是社会中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是完整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承载着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更好的发挥社区的功能,促进社区的和谐,继而以社区小系统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王春光提出社区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促进民主;二是提升社区服务,促进民主。前者旨在建构一个善治的社区管理模式,解决居民参与不足、社区资源配置效率低、社会治安差等具体问题,而后者则解决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的生活不方便,以及对社会秩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各种生活需求问题。【3】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对太堡社区的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进行审视。总体来说,从太堡社区的组织结构以及针对居民所开展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基层组织,在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口,失业人口,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服务越来越完善,在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的管理方面也做到相对较好,社区尽力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但是很明显的,社区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还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 社区管理方面
(1)在社区管理中,第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社区管理的“民主性”“自主性”正在逐渐丧失。一方面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办事处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越来越多,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街道的指挥和考核,居委会实际上成为了街道办事处行政领导的下属机构。【4】居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它对基层社会的代表性不足,与行政职能上升相对应的就是社区的自治性下降,虽然社区主要负责人仍人是由居民直选产生,但是这种直选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化的过程,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就是由于现在社会居民的公民意识不高,社区参与不足,很多人认为社区是政府部门,社区工作人员是政府官员,官民对立的思想使他们更多的把社区当作管理机构,而不是代表自己利益的自治组织。
(2)社区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的社区管理人才。从太堡社区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工作人员以中年妇女为主,普遍教育水平不高,这批社区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在经验,阅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随着单位制的瓦解,原先的居民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居民对于自己生活的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民工涌入城镇,各种利益群体的分化,商品房小区的建设等这些新出现的因素,仅仅依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老套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新的社区发展,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
(3)与社区服务一样,社区的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政府经费的有限性限制了社区管理的改善和发展,政府的政策也在某些方面限制了社区组织的发育。
(二) 社区服务方面
(1)伴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社会中出现的严峻社会问题也通过社区表现出来。例如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失业人口的问题,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残疾人、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等,虽然社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的是社区所提供的服务仅是一些低层次的,覆盖面窄,针对性较弱,服务种类单调,服务质量缺乏保障,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社区新型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社区的后勤服务进程缓慢,社区资源整合不足,一些服务和活动设施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2)社区服务的提供主要由政府来负担,社区服务主体的单一化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也使得社区服务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 对社区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模式,对中国的社区建设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建设。
在我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而且社区体制改革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应更多地采用非行政性(如法律、经济、民主等)手段来确立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于政府来说,政府仍然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应该更多的尊重社区的自主权,允许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政府应该及时出台新的加快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创造更加宽松的社区建设环境。
(二) 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实现社区真正自治。
根据社会学的人格定义中,公民人格特征指的是公民涉及一切公民行为时的稳定心理特征,即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5】公民意识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公民作为社区主体之一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促进社区实现真正自知;另一方面公民意识的提高也有利于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形成,从而参与到社区管理中。例如新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建设中初步显示出一定的力量。
(三) 加强社区的科学管理,吸纳社区专业人才。
社区发展中新出现的因素迫切需要引进社区的科学化管理模式,科学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培养社区管理专业人才,吸纳专业人才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成为现在社区改革的必然趋势。正如美国城市管理中的理事会-经理模式。理事会挑选并任命受过专业训练的城市经理来处理城市管理的日常事务,该经理遵照理事会的意志办事。社区引进专业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更能促进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 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实现社区主体多元化。
在美国的自治社区中,社区资金的筹集主要来源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也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占有一席之位。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间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社区组织化的程度。而中国由于“强政府弱社会”的二元动力格局的影响,公民意识的缺乏,民间组织的发展一直没有凸显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鼓励支持社区成立多种多样的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让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真正实现社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主体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职能专业化,参与大众化的社区框架体系,使社区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挥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作用,更好的发挥各种职能,从基层解决民众问题,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在整体社会中缓解社会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资料:
[1]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帕克.集合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春光,梁晨.对当前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的几点理论反思.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8
[4]李德,李丰春.反思、借鉴与探索: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6
[5]云淑萍.社区治理视野中公民意识培养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