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20日,笔者奔赴湖北省松滋市的卸甲坪土家族乡进行田野调查,对土家族传统民居展开了主题田野工作,本文即基于此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写作而成。
一、田野点概况
卸甲坪土家族乡地处湖北省松滋市西南边陲,拥有国土面积110.3平方公里。全乡辖8个村委会:卸甲坪、彭家沟、曲尺河、横过山、黄林桥、天星堰、乌溪沟、杨树坪。有146个村民小组,3429户,15000人。1958年年成立曲尺河公社,1975年改卸甲坪公社,1983年置卸甲坪乡。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五陵山东麓,襟湘带澧,是“两省四县市”的结合部位。东与松滋市刘家场镇接壤,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临危水与湖南澧县、石门隔河相望,海拔最高点
卸甲坪土家族乡神奇广裹。国上面积1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40亩,山林10.91万亩,全乡17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3645户,14447人。这里地形奇特,既有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也有特产丰富的冲积平原;既有幽深峡谷泛潺潺流水,也有山问盆地衬层层梯田。
卸甲坪土家族乡历史悠久,两河口遗址的发掘证明春秋战国巴人在此活动;秦汉至三国,土家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元代至清初,土家先民在此建土司、皇城、关隘,卸甲坪深溪土司建设颇为壮观。改土归流后,打破土汉履界,使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广泛。
卸甲坪土家族乡物产富饶。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5%,木材蓄积量15万立方米以上,动植物种类达1000余种,动物中有珍贵的金钱豹、锦鸡、娃娃鱼,植物中有杜仲、银杏、桂树、红心柚、弥猴桃等。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质优量大。
在湖北省现有的12个民族乡镇中,卸甲坪土家族乡是三个土家族乡之一;在三个土家族乡中,卸甲坪土家族乡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由于该乡地处偏远,与湖南的澧县、石门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人为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以上因素促成笔者选定卸甲坪土家族乡作为田野点。在蕴含丰富内涵的土家族文化中,民居建筑中的屋脊因其在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及重要性而引起了笔者的特别关注。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民居建筑是人们的居住之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实用功能。不仅于此,民居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物质存在,它还是民族传统历史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有机载体,民居中的雕梁画栋、窗棂台榭,乃至于一砖一瓦,无不处处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卸甲坪土家族乡的民族亦毫不例外地具备以上特点。本文所研究的屋脊顶饰专指坡面屋脊正中的装饰物,为了能与一般所称的脊饰相区别,暂以屋脊顶饰称之。
三、屋脊顶饰的功能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碰撞、冲突及矛盾,这种状况也明显地体现于卸甲坪土家族乡,传统的土家族砖瓦建筑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掌握和使用砖瓦建筑手艺的瓦工日渐减少,给本研究带来一些难度,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几位资深的瓦工。
个案访谈一:屋脊正中为什么要压瓦片
“屋脊的左右(两个檐角)(分别)对(应于)天上、地上,(屋脊顶饰)一般压5片,也有的是压10片。有的做成五角形,是跟师傅的手艺有关,新时期的黄色的缸瓦只压1片。脊梁是木头,所以不能压太重,怕压弯梁,漏水。也有用砖压的。偏房也压,厕所等小屋不压,(因为厕所等小屋)低于正屋,不需要防风。”
在对其他瓦工的访谈中,也有人认为,屋脊顶饰是为了达到平衡的效果,也有美观的因素考虑,起到遮雨、防风、保护梁柱等作用。
个案访谈之二:屋脊正中为什么要压瓦片“一种是美观,它两头要翘,另一种是点中,表示你的香火、神龛就是这里,主要起这个作用,再也没得其他作用的。屋脊两头往上翘,表示发。越往上翘越表示发,千万不能(抢),不能往下,那就不吉利、背时。古代有些讲究的,留福字,或寿字,老百姓的屋脊和我们的没多大区别。水调石灰,下雨它就散了,有的用糯米,把它煮成稀饭,调拢石灰,比水泥还硬,也有用植物(的)线调石灰。(屋脊顶饰)也有用鱼尾形的,是用于祠堂。(屋脊顶饰)不要不行,点中就是个主,不要中是不行的。它就像一个家中失去了主心骨,家中无主是不行的。新搞的房子都不要屋脊了,因为不配衬,而且新的都搞不好,只有老一辈盖老房子的才懂。”
结合以上对资深瓦工的个案访谈以及田野中的具体收获,可将屋脊顶饰的功能归纳如下(即屋脊正中为什么要压瓦片):从屋脊顶饰的历史与现状而言,其功用不外乎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实用性功能,二是装饰性(美化性)功能。
屋脊顶饰的实用性功能。作为一种实体的物质存在,它必须具备实际的物质外形为载体;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跨越历史的发展长河而能延续至今,均表明屋脊顶饰必须具备实际的应用性功能,没有依托的载体将很难被有效地传承下来,同样的,没有实际的应用功能将会逐渐被历史所遗忘。
屋脊顶饰的实用性功能主要是:其一,防水是屋脊顶饰最直接的和最基础的功能。土家民居中的屋脊都是以传统的瓦窑烧制的小青瓦覆于房屋之上。与许多坡面形房屋相一致,土家坡面形屋顶也是以粗细不等的木材构建成屋架,细者为椽,粗者为主梁(俗称大梁,也就是文中所称屋脊所在的脊梁)。为了达到防水之目的,首先在椽上铺一层瓦,再以另一层瓦倒扣之。由于脊梁在整个房屋建筑中的独一无二性及重要性,脊梁的防水略不同于椽子的防水处理,脊梁的防水是先以一层青瓦横着平铺于屋脊之上,其方向恰与椽子上的铺瓦方向成一直角;再以一层青瓦斜铺于第一层青瓦上面,第二层青瓦以屋脊顶饰为中心,分别向两边倾斜与延伸,于此精确体现了脊梁在土家房屋中的空间高度和轴心地位,因此对脊梁的防水也作了特别地处理,明显不同于众多椽子的防水,而是在脊梁上面设置了屋脊顶饰,以与其它房屋构件的防水明显地区分开来。
其二,防风是屋脊顶饰的重要功能。土家坡面形屋顶均以传统的小青瓦覆盖,小青瓦由于其本身的重量较轻,外观呈弧形,而且是平铺于屋顶,因此风力往往能够灌入瓦间,风力大者能将屋瓦掀落,所以不仅在椽子平铺第一层瓦和倒覆第二层瓦,在屋脊上也平铺第一层瓦、斜压第二层瓦、正中并以屋脊顶饰压之,目的都是为了防风。
屋脊顶饰的装饰性(美化性)功能。屋脊顶饰还具有非实用的装饰性(美化性)功能。田野中,笔者不仅关注为什么屋脊正中为什么要压瓦片的问题,也向瓦工们提出了以下疑问:为什么屋脊顶饰所压瓦片的数目是三片、五片或七片,而不是更多或者很多瓦片?为什么屋脊顶饰要做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形状是否有特殊的含意?正如下文将揭示的,屋脊顶饰的不同形状是基于审美角度的出发,而无其它特殊含意,也未发现不同的屋脊顶饰代表等级高低、排列顺序等仪式性的内容。
屋脊顶饰的象征性功能:点中,这是屋脊顶饰的核心功能。其一,屋脊是房屋建筑的最高空间建筑,在整个房屋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空间高度同时蕴含着其地位高度,从脊梁的选材、砍伐、加工、上梁等一系列过程,均需举行专门、隆重的仪式,而且,脊梁之独一无二性及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以屋脊顶饰标明脊梁之独特地位。其二,屋脊顶饰高居于堂屋正中,标明了屋脊顶饰的崇高地位。堂屋是房屋建筑的核心,是土家建筑中的正式建筑,无论是普通民居,抑或其它类型的建筑,堂屋都是会客、礼仪、祭祖、节庆等重大活动举行的场所,乃至于堂屋中的活动、器物的摆设、座次的安排、进入的人员等都有一些相关的避讳、禁忌,屋脊顶饰凌驾于如此重要地位的堂屋正中之上,更显示了屋脊顶饰的重要地位。
以上屋脊顶饰的重要地位及功能决定了,屋脊顶饰只使用于主房所在的堂屋中轴(同时也是整个房屋建筑的中轴)所对应的脊梁中轴,也就是中心之中心,标明了整个土家建筑的中轴所在。而在主房内的其它房屋(与堂屋相区别的偏屋)、矮于主房的偏房、以及附属建筑如厨房、厕所、圈屋(畜养牲口之所)等,一般都不能使用屋脊顶饰,田野中也见到例外的情况,但极为罕见。此外,在田野中,尚未发现屋脊顶饰的宗教性功能。
四、屋脊顶饰的类型
个案访谈二:屋脊顶饰的类型
“(屋脊顶饰)搞在中间,是个主,是个大。有五角形、窗形(此两种是五片瓦构筑而成)、鼓龙形的八匹瓦,还有桃花形(或称花形、树叶形)、古老钱形(或称方形),还有七手瓦形(以五片瓦构筑而成)等。”
屋脊顶饰的种类繁多,图案多变,主要的有以下类型:
一片瓦:一片瓦形(弧形),这是最简单的构图。二片瓦:椭圆形,以两片瓦覆合而成,覆合方向因为上下、左右等不同而衍生出不同图案。三片瓦:三角形,这是基本的和常见的构图。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倒三角形。桃花形,是常见构图,大致是三角形的变种,但又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因而自成一体。状入树叶,又称树叶形。四片瓦:古老钱形:以四片瓦合成一中空的四方钱形,钱形的边缘因瓦片的形状而呈弧形。五片瓦:五角形,即常见之五角星形,惟其边缘是弧线形的。七手瓦形,分三层构成,底层为两片瓦,中层为两片瓦,顶层为一片瓦的“品”字新。字形:以石灰为外坯,内穿以铁丝,从而组成古体吉祥图案“福”、“寿”等不同的字形。在以上屋脊顶饰中,一种情况是以瓦片将整个图案包起来,屋脊顶饰呈圆形;另外一种情况则不加包围。
五、屋脊顶饰的流变
屋脊顶饰的历经长期的发展,至今扔可勾勒出其流变的历史轨迹,下面尝试作一粗浅划分。
初期阶段是一片瓦形,这是屋脊顶饰最原始的造型,应是一种简单的做法,直接以一片瓦覆于脊梁。设计简单,既强调了实用性功能,同时也与其它建筑相区别。中期阶段是三角形,这是屋脊顶饰常见图案,也是其它许多图案衍生的基础。在三角形图案的基础上,可衍生出倒三角形、桃花形等。甚至于稍后出现的四角形、五角形等多角、多边图案的出现,都是以三角形为基础的。后期阶段,“福”、“寿”等不同字形的出现,表明屋脊顶饰发展到了一个繁富的阶段,屋脊顶饰更多地附加了一些吉祥、祈愿等方面的人生内涵。此外,还出现了许多缤纷各异的图案,屋脊顶饰的审美功能和观赏性得到了加强。
现代的屋脊顶饰可以被划分为一个单独的阶段,是传统屋脊顶饰的新发展。现代屋脊顶饰随着建筑材质、建筑风格、建筑框架的变化而产生流变,尤其是建筑材质的变化对屋脊顶饰的流变影响甚大。一方面,土家族地区更多地修建起了新式的砖混建筑、平顶建筑,屋脊、坡面屋顶消失了,屋脊顶饰亦随之消失;另外一方面,在以现代的缸瓦修建的坡面屋上,屋脊顶饰分化为两大类型:其一,往往仅以一片瓦覆之,与初期阶段的一片瓦形造型相同;其二,材质的变化及技术的改进,促成屋脊顶饰出现了许多新的造型,较为流行的有二龙戏珠、宝瓶等形状;其三,出现了一种新的变体??“脊上脊”,即屋脊顶饰衍变为两层的组合式造型,其造型较为独特,但所见较少。
六、从土家族民居中的屋脊顶饰看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在田野中还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卸甲坪土家族乡民居中的是土家族所独有的民族建筑风格?抑或是某一地域所独有的建筑风格?这实际上设计到屋脊顶饰的最终归属,它是属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属于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从卸甲坪土家族乡现存的屋脊顶饰来分析,其主要分布于土家族民居,其他民族的民居也可以见到屋脊顶饰,但主要是受到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导致文化中的借用及吸收,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屋脊顶饰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性质是民族文化。
其次,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屋脊顶饰不仅仅存在于卸甲坪土家族乡,而是广泛存在于湖北全省及湖南全省,其范围急剧扩大,乃至于与湘鄂两省接壤的重庆、贵州的部分地区的民居中也有屋脊顶饰的存在,而且不限于土家族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汉族、瑶族、侗族、苗族及许多散杂居民族的民族中都出现了屋脊顶饰,这似乎说明了屋脊顶饰并非是某一民族所独有的现象,不是土家族所独有的建筑风格,而应该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表面看跨省分布的外在显性说明了屋脊顶饰属于地域文化。
再次,再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屋脊顶饰广泛分布的湖北全省、湖南全省、黔东北、渝东南,恰好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了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又为屋脊顶饰是土家族的民族文化提供了佐证。
最后,屋脊顶饰应该是一种地域文化。原因有:其一,屋脊顶饰不仅广泛存在于土家族地区,也广泛分布于湘鄂渝黔的其他民族地区,很难说是某一民族所独有的;其二,文化圈理论为此问题的解答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达成了共识,诸如稻作文化圈、海洋文化圈、牛耕文化圈等,并不是某一民族所独有的,而是某一特点区域所共有的,同样的,本文认为,屋脊顶饰文化圈并非某一民族所独有的。
综上所述,屋脊顶饰文化圈并非某一民族所独有,其本质上是属于地域文化。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屋脊顶饰最初可能是这一区域某民族所独有的,但后来被该区域的其他民族广泛借鉴和吸收,最终发展而为一种地域性文化。
作者简介:张丽剑,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