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现实民族志方法的源起——以马林诺夫斯基的三次民族志实践为例
张连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015-02-15

  :论现实民族志方法的源起——以马林诺夫斯基的三次民族志实践为例

  :张连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马林诺夫基斯两次基里维纳岛民族志实践与麦鲁岛民族志实践,存在四个关键不同: 1、前者带着问题意识和理论准备进入田野,就像科学家带着理论假设进入实验室一样,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深入性,而后者是泛泛收集资料; 2、前者“到达”田野并“进入”田野,强调参与观察,通过体验性认知达到深入理解,而后者仅“到达”田野,主要依靠访谈,以外部视角看待研究对象; 3、前者掌握“土著”语言,深入理解被研究者的文化,而后者依靠翻译开展调查; 4、前者革新民族志写作方式,交代田野工作背景和理论预设,将田野笔记与民族志有机结合,而后者只是田野资料的简单罗列。基于此,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发明现实民族志方法,既是其理论背景的延伸,更是田野实践的“遭遇”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促使其在实践中矫正田野工作,进而将理论预设与实践背景整合于民族志书写中的结果。

关键字:马林诺夫斯基;现实民族志;社会调查;社会科学调查

  论现实民族志方法的源起——以马林诺夫斯基的三次民族志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