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缩小贫富差距的路径
万宝瑞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07月12日
2011-07-20

  通过大量的调研,缩小城乡差距,总体上看不能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只能通过两个战略实现。第一,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更多更快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这是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方向。第二,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度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度,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难点和关键。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重庆的发展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重庆工作重点实现了“四大战略转移”:第一,制定优惠政策,向全社会、向中低层收入群体转移,实现共同富裕。比如,建设公租房、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等。第二,工作重心由广大城市向广大农村转移,促使城乡协调发展。第三,建设内容由注重经济建设向注重社会发展转移,使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四,农村工作向深入到户、到人转移。

  重庆工作扭转了社会“四个倾向”:第一,重庆市采取了建设公租房、调控房地产价格保持较低房价、改革户籍制度三大措施,扭转了社会上注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忽视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和转移的倾向。第二,重庆市通过“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举措,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真正融为一体,使“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成为实现共同致富的启动工程,对全国缩小“三大差距”具有指导意义,扭转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第三,重庆市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强调户户增收,成为其最鲜明的特点,扭转了注重平均数、忽视平均数掩盖之下的不均衡的倾向。第四,重庆市从“最不发达的地方”发力,根据本地实际,重点抓好四个方面,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共同致富的路子,扭转了重视资金投入、忽视体制机制创新的倾向,其基本经验对全国很有普遍意义:一是创新金融服务;二是推进农户联合与合作;三是发展产加销一体化。

  建立贫困地区农民共同致富的长效机制:第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制定了“1+6+17”的政策体系,即市委指导意见、6个部门配套文件和17个区县的具体扶持办法。二是五家银行安排贷款,2010年达200多亿元。三是实施“三权”抵押贷款。去年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贷款5209户,贷款金额39.58亿元。第二,解决农民往哪里走的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和组织专业合作社。二是农村转城市人口,2011年5月9日已达192万人。三是发展111万户微型企业,新增10万多人就业。第三,解决产业平台谁来构架的问题。主要采取了农业产业由各级政府指导,由各级干部、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的方式。第四,解决农业技术谁来推广的问题。选派108名高级专家、727名科技特派员,定向服务3000名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结对帮扶210多万户,占“两翼”地区农户近2/3,1.5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作者系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