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有国际眼光——四论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排头兵
南方日报评论员
《南方日报》2011年7月21日
2011-10-26

 

在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该“摸石头”还是要“摸石头”,但国内外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好的经验,该拿来的就要拿来,不能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又动不动将姓“社”姓“资”那一套搬出来“搞搞震”。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刻阐述。他说,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结构、社会诉求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缺乏经验,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缺乏全面的、长远的、系统的制度设计;新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未能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步伐;我们要向当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样,以大胆改革的气魄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坚决破除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哪里?很多人可能都无法说出个子丑寅卯。这很正常。改革肇建时期,社会上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怎么搞也是一头雾水,虽然说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许多体制建设已经积累了过百年的经验,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摆在那里,计划管理体制的惯性阻力也摆在那里,西方国家搞经济建设的那一套能不能在中国用,怎么用,用什么,都需要试验、探索。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选择上,“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必经之路。今天,我们搞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搞经济体制改革的优秀经验吸收过来,在学习中升华,在借鉴中提高。但是,我们不可能再花30年的时间来集中搞社会建设,在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在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该“摸石头”还是要“摸石头”,但国内外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好的经验,该拿来的就要拿来,不能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又动不动将姓“社”姓“资”那一套搬出来“搞搞震”。

  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瑞典、芬兰等社会福利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模式让这些国家的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当然,一些国家由于公共财政使用过度,出现了“福利病”,社会创新动力不足,也是现状。然而,不同国家的“病灶”是不同的,对于北欧一些国家来说,可能是福利过多的问题,而对于我们来说,是福利过少甚至“负福利”的问题。问题的性质不一样,咱们不能看别人“一丑遮百俊”,看自己“一俊遮百丑”,该学习的要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正道。

  搞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既要植根中国国情,也要有国际视野,否则,面对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已经显得滞后的社会建设只能被越拉越远,最后酿成严重的社会病。在如何让滞后的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方面,巴西前总统卢拉就是一个可以观摩的对象。2003年卢拉总统刚上任时,债台高筑,社会性失业严重,城市贫民众多,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但卢拉总统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建设也十分重视,就职当天就宣布了“零饥饿”计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零饥饿”计划不仅是扶贫计划,也是发展计划,一方面限于向贫困家庭发放基本食品,一方面鼓励发展家庭农业,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加强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饮水和卫生条件,目的就是使贫困家庭通过政府的救助提高自身脱贫能力,融入社会发展进程。通过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手术,以及对社会建设的大投入,目前,巴西已经使逾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并成为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并列的“金砖五国”之一。

  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通过30余年的改革,经济建设成果辉煌,但社会建设的短板在经济成果的映照下也是较为明显。我们要想在社会建设上成为排头兵,就应当具备国际眼光,积极向社会建设较为成熟或者曾经摆脱社会管理落后局面的国家或地区学习,通过广东的自身努力和优势,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试验和摸索,以高水平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率先建成“橄榄型”社会,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丰富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