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经济学家当政,能解欧债危机?
孙立坚
《文汇报》2011年11月16日
2011-12-26

 

欧债问题仅靠经济学家当政是远远无法解决的。说到底,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民众需要达成共识,着力促进实体产业发展,以谋求经济增长来提高政府偿债能力

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13日任命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马里奥蒙蒂为新总理,负责组建过渡政府。此前的1110,希腊总统府宣布任命希腊资深经济专家、前欧洲中央银行副行长卢卡斯帕帕季莫斯为联合政府总理。而再早几个月,受债务危机困扰的另一个欧洲重灾区葡萄牙,新总理科埃略任命经济学家加斯帕为新任财政部长,此君曾是葡萄牙央行的特别顾问,还曾在20071月到20102月期间担任欧洲政策顾问局总干事,专门协助欧盟主席确定工作日程和参与制定欧盟政策,1998年到2004年间,加斯帕还担任过欧洲央行研究部门的总干事。

 

有可能找到务实的债务危机处理办法?

为什么这些陷于瘫痪的重灾国纷纷起用经济学家来收拾烂摊子?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经济学家“超脱”、“中立”的身份有利于缓和欧元区债权国与债务国相互之间越来越对立的情绪。债权国的民众因为看不到债务国有多少偿债能力,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准备偿债的积极姿态比如迟迟不能拿出实质性计划,于是很反感本国政府伸手求援,指责这是滥用纳税人的钱去救一群只想着躺在别人身上而没有一点吃苦精神的懒人。而债务国的民众则不满债权国的追债方式,指责对方乘人之危,设定苛刻的条件来剥夺自己。在此情况下,双方如何有效沟通、化解隔阂,成了解决债务危机的一个关键所在。

其次,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就是都拥有在国际机构工作的经历、经验,在国际上有人脉关系,比那些未曾涉足国际事务、难免片面考虑本国利益的政治家,更有可能找到务实的债务危机处理办法。

第三,他们更加专业的姿态更容易被欧洲的债权国接受。比如蒙蒂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意大利既是欧盟创始国之一,也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因此意大利应当成为拉动欧盟增长的力量,而不是欧盟的软肋——这番表态据说拉近了一点意大利和其债权国的感情距离。希腊的帕帕季莫斯则向外界承诺:他会领导联合政府争取援助资金,避免债务违约,处理好棘手的改革事务,这些话正是债权国希望听到的。至于葡萄牙的加斯帕,他强调“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并降低对外部的依赖”,这种“自力更生”的姿态让德、英、法债权人得到了几分安慰。

 

对他们寄予过高期望,很可能会迅速失望

但是,正所谓“形势比人强”,那些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对这些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寄予过高期望,很可能会迅速失望。

因为第一,欧美银行的审慎性监管指标正进一步强化,欧债国家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由此将进一步提升。今后69个月是欧债偿还的高峰期,市场会不会因其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像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的恐慌,进而引发失控局面?又会不会发生英、德、法金融机构接二连三破产而波及全球金融体系?目前各方普遍认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不会考虑让“欧猪五国”退出欧元区,但若今后欧盟力不从心,不得不放弃对欧债危机国的救助,哪怕就倒下一个希腊,我认为也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二,即使欧洲发达国家与这些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达成共识,立刻启动救助计划,但会不会在救助范围的选择上和资金规模的选择上发生“不到位”的问题?而如果出现这些救助缺陷,会不会让市场投机力量因此搭便车而使得救助计划的效果昙花一现?1992年,现在欧元区的大多数国家都吃过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投机攻击的苦头。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欧洲央行是否真的会放弃盯住通胀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在危机带来市场恐慌的时候,它能否和英、美央行一样,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而不过多顾虑欧元国际地位的变化?欧元区财政重建和一体化政策是否会因为大小国之间利益难以协调,而向外界释放出更加危险的欧元体系不稳定信号?总之,影响未来局势的变数很多,而很多变数不是一国的政治家能够驾驭的。

 

会不会迫于政治压力而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

放松银根和紧缩财政,都会带来棘手的后遗症,新出任要职的这些经济学家,肯定将面对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如果迫于压力而不得不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那么局势和他们驾驭局势的能力都会变得很糟糕。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国政府背后的各种政治势力,以及左右国际市场的大金融机构,对这些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提出的方案,未必愿意配合,那么即使其智慧再高,最后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之中。另外我认为,经济学家偏于理性,而政治家常常要靠把握民众的情绪来治理国家,我担心这些新当政的经济学家能不能很快适应新角色。

欧债问题仅靠经济学家当政是远远无法解决的。说到底,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民众需要达成共识,着力促进实体产业发展,以谋求经济增长来提高政府偿债能力。经济学家或许能把握好近期和中长期的改革方向,但他们需要支持,也需要时间来布局和推进;对他们过度期待,指望他们很快拿出“灵丹妙药”,是不现实的,这只会促使其早早结束政治生涯;而如果这些人真的迅速黯然下台,则很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失望、恐慌和焦躁情绪,把欧盟更快地推向深渊。

 

作者简介:孙立坚,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