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中产阶级”是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吗?
进入21世纪,关于“中产阶级”(在我国称“中产阶层”)的讨论和研究成为我国社会和学术界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
“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就已出现,他对中产阶级有这样的评价:“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阶级的公民构成,而这样的国家很可能管理有方”。在我国,过去曾一度全盘否定“中产阶级”。显然,这是从传统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阶级概念造成的。事实上,现代社会中所说的“中产阶级”,首先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结构现象。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工业生产领域转向管理领域、研发领域、销售领域、服务领域等,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从事各种管理、服务、科研、知识传播、创新、投资等“白领”职业,他们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核心力量。
当然,这就涉及到“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问题,目前,各种社会理论乃至每个研究者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界定。但这些定义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职业上,“中产阶级”是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职业者,从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主要是现代服务人员)到管理者、中小企业主等;在收入上,他们位于中上等;在消费上,他们是中高档消费者,是消费时尚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他们受过很高的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政治上,他们是民主力量的源泉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中产阶级”是在整个社会中占有中上等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中产阶级”的构成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其内部划分为不少阶层群体,各个阶层群体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同时,他们跟外部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因此,用一句话来判断“中产阶级”究竟对一个社会或国家起什么样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问:“中产阶层”对我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中,还是使用“中产阶层”的概念更恰当。近年来,有人对我国的“中产阶层”做了一个简单的历史回溯,认为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存在一个类“中产阶级”——即城市居民,而改革后才真正出现一个以中小企业主、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层”,而且这个阶层正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扩大其规模。所以,我国现在“中产阶层”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23%到25%,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城市,而在农村则非常少;他们是我国社会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群体。但是,由于我国“中产阶层”内部的复杂构成以及“中产阶层”正在成长,对于“中产阶层”究竟会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读和判断。有研究者认为,“中产阶层”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理由是“中产阶层”规模越大,表明我国利益分配越合理,有恒产就有恒心,“中产阶层”的阶层属性决定了他们求稳的行为特点。有研究者则认为,“中产阶层”不一定是一股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政治民主诉求。
在我看来,追求政治民主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因此,“中产阶层”追求政治民主不等同于不稳定力量,恰恰相反,可以更加巩固我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更多的人成为“中产阶层”,则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具有更加理性的政治和社会行为及观念。“中产阶层”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提升经济竞争力、引导经济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所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有力保障。
三问:如何让我国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当前,我国“中产阶层”在现实中面临的压力和威胁还相当大,具有很强的“脆弱性”。特别是“中产阶层”中的底层,在高房价、高物价、高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高消费、高就业压力以及扩大的收入差距面前,显得非常无奈和脆弱,随时有可能从“中产阶层”掉到下层乃至底层,另一个困境是我国“中产阶层”的一部分人在医患矛盾、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科研成果剽窃、科研发明造假等社会问题中没有起到引领社会价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产阶层”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这也说明我国“中产阶层”还没有完全成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占的比例过小,只有23%左右。由于存在规模过小、脆弱性以及公信力不足等问题,我国“中产阶层”还缺乏缓解上层与下层紧张关系、引领社会发展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和效用。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以及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我国的“中产阶层”还会继续扩大,不断成长和成熟,在未来20年,如果“中产阶层”的增长速度保持现在的态势,那么就会达到55%以上的规模,这可能预示着我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庞大的“中产阶层”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没有它,我国社会稳定会失去基础,社会矛盾会更加尖锐,社会文明发展会受到制约乃至损害。因此,我们今后的政策应该细心、用心地去呵护、培育“中产阶层”,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下层、底层成员通过公平的教育机制、用人机制以及良性的社会向上流动渠道而成为“中产阶层”的新成员,从而扩大“中产阶层”规模,塑造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稳定、和谐和有活力的好社会。
作者简介: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