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展实体经济需优化社会氛围
陈飞翔
《文汇报》2011年12月22日
2012-05-11

 

近年来社会上投机之风盛行,严重销蚀民族精神和实干作风,消极影响不可等闲视之。现在起,我们应当也必须大力扭转社会风气,同时着力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

    一国经济能否强盛,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无疑是实际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大小和效率高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壮大乃民富国强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社会上投机之风盛行,严重销蚀民族精神和实干作风,消极影响不可等闲视之。因此一个当务之急,是花大力气优化发展实体经济的社会氛围,同时切实为实业致富、实业兴国打好制度基础。

   

“货币崇拜”制造惨重代价

    市场经济下,虚拟经济部门本是因实体经济运行之需而产生并存在的,其基本功能本应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货币化,“货币崇拜”逐渐蔓延,虚拟经济部门日益变得庞大和复杂,虚拟经济活动成为获取财富的快捷途径。比如炒房本身并没有为社会增加任何财富,却让一些人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种种投机行为都是脱离实际的生产来获取更多货币,借机占有社会财富,而这往往会增加实际生产过程的成本,加大经济运行的波动幅度。现实中,畸形的虚拟经济活动不时严重冲击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一种严峻挑战,为此付出的代价相当高昂。

    荷兰在近代史上因海运业发达而带来商业繁荣,一度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然而不幸的是,支撑商业活动的实体经济部门渐渐被忽视,对货币本身的狂热追求渐渐取代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导致了诸如“郁金香投机”之类极端行为的爆发,整个国家因此走向衰落。英国曾因产业革命而成为强盛之国,但随着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国内的食利阶层日益庞大,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入不断下降,结果是国家陷于萎顿。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一场新科技革命曾让美国经济空前兴旺,但伴随而来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大,华尔街金融集团以各种手段贪婪地侵占社会财富,最终引发了至今仍在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

   

炒作之风侵蚀民族强盛的基础

    我国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虚拟经济部门快速发展,这当然是必要的,是不能不发展的。然而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缺乏经验等原因,目前的一些现状令人心忧:我们还没有充分获得虚拟经济带来的利益,却已经遭受畸形虚拟经济活动的不良冲击。比如股票市场并没有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少数人暴富的机器;近两年来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多轮炒作,制造了错误的信息,如今不少地方出现农产品销售困难即与此有很大关系;今年一些地方更出现高利贷现象,严重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市场泡沫和投机行为泛滥,就会严重恶化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首先,利益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明显失衡。近年来,相对于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暴利,任何实业部门的利润都显得相当低,这直接诱使各种类型的企业都竭力挤进房地产市场,结果不断加剧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而疯狂的高利贷吸引社会资金流入,人为加剧了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直接加大着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生产的成本。有人认为,是实体经济部门的机会不足导致了投机泛滥,此说相当荒谬,要知道,无论什么实业都不能满足一味追逐货币的投机者的贪欲,实际情况恰恰是——一个地方投机泛滥,实体经济才走向萎缩。

    其次,价值观念扭曲,造成部分民众失去理性。房地产市场的严重泡沫,高利贷的严重引诱,使得“一夜暴富”成为不少人的追求,勤劳致富等传统民族美德成了被嘲讽的对象。从现实生活中不难观察到,资产市场上的泡沫明显加重了民众的浮躁心理,尤其是对青年一代形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大学理工科专业已不能引起求学者的兴趣,金融之类专业则一直高烧难退。炒房、炒金、炒红木、炒文物等等,各种炒作之风盛行,而自主技术创新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民间渐渐少人关注。

   

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

    炒作之风只能使少数人致富,却在侵蚀民族强盛的基础。从现在起,我们应当也必须大力扭转社会风气,同时着力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为此要把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加强社会治理两者密切结合起来。一是坚持楼市调控,务求收到实效。楼市显然是国内近年泡沫最大的地方,调控成效不仅关系民生的改善,更直接关乎社会风气的转变。倘若调控成功,再无人肆意炒房,乃是国之大幸。二是要加快税制改革,对致力于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等应进一步减税,同时加快推出房产税等,让实体经济部门得到合理的比较利益。三是以民生为导向深化金融改革,设计合宜制度让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大型企业的经营等,为实体经济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也让广大民众更多分享经济发展的实惠。

   

作者简介:陈飞翔,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