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深情缅怀陆学艺教授
张树成
2013-05-25

 

513惊悉原中国社会学会长、陆学艺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心情难以承受,万分悲痛,深表哀悼。

 

80年代初,我与陆教授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和费孝通教授到昆山开发区和农村调研,谈了许多关于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从中得益匪浅。我和陆教授年龄相仿,情趣相近,志向相同,感情相好,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好朋友。他每到昆山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我总是陪他下乡调研,并向他反映昆山发展近况,无话不说,相知相投。

 

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学老专家,可说是继费孝通后从事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在这方面造诣很深,贡献较大。为此,他一生孜孜不倦,埋头苦干,深谋远虑地撰写与发表许多著作与文章,影响可谓深广。最为突出的是从2002年以来,先后出版发表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等巨著,从战略层面透视分析,有据有理,鞭辟入里,不说套话、空话、假话,思想超前,观点鲜明,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标杆。这些著作,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变动的原因及特点,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十个阶层发展动向及带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尽管当时受到不同声音的质疑,但他依然坦荡应对,包容融合,坚守阵地,决不放弃研究成果,锐意为党和政府制订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提供了客观依据。这种立党为公、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陆教授是一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老专家。他一生为了促农村变化、谋农业发展、助农民致富、帮农户维权,走遍大江南北,深入村寨农户,写下了千言万语的著作与文章,对中国破解“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与改革方案,并予以力挺,使之转化为当代领导的决策意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举一例。他风尘仆仆每到昆山,就马不停蹄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状况作深入调研,对每个问题总是寻根见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尤其对昆山综合实力从2004年起到2012年连续10年位居全国县级市之首,农民人均增收幅度连续8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人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为1.71:1,提出了一系列为什么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的问题,详细访问座谈,总结真实经验,不仅赞叹不已,而且到处宣传推介。这种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作风,可谓是我们的楷模。

 

教授还是一位心胸开阔、为人厚道、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甘为人梯的好导师。他先后带了好几位博士生到昆山调研,我亲眼目睹,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手把手指点学生怎样调研,怎样梳理材料,怎样写好论文等,确是一个名副其实、诲人不倦的好导师。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不少学生进步很快,学业有成,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江苏管理学院院长邹农俭就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件事我感到十分庆幸。教授是全国地方志第三、四、五届领导小组的成员,昆山正在编纂《昆山市志(19812010)》,请他写个“跋”,他不摆架子,一口答应。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自撰写,很快成稿后由高鸽同志传给我们,为昆山市志增添了色彩。对此,昆山市志编辑部的同志十分感动。

 

噩耗传来,教授与世长逝,中国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但他的不朽著作长存,深信后来者定能以他为榜样,吸取其理论成果之精华,把中国社会学不断传承创新,以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作者系昆山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写于201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