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老陆活在我们心中
李培林
2014-05-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致辞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纪念陆学艺先生,共同研讨他的学术思想,深切缅怀他的高尚品格,以促进我们的工作,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老陆是社会学界同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大多数人对陆学艺教授的称呼,尽管很多人与他不只一代人的年龄差距,但老陆很喜欢这个称呼。这样称呼一位学术大家,在学界和社科院各所都是很罕见的,这反应了他的人格魅力、人际关系和大家风范。转眼间老陆离开我们已经有一年了,睹物思人,我至今经常忘记了这一事实,总觉得老陆仍然活在我们中间。我从1988年自法国留学归国就与老陆一起共事,甚至可以说是在他的培养、领导和教诲下成长起来的。这种情况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大批人,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指示社会学所要好好的总结陆学艺教授的治学道路,为青年学者树立学习的典范。老陆的治学道路大概可以概括出很多条,我觉得下面几点能够反映他鲜明的特点:

一是让农民富裕起来是他一生的追求。老陆出生于农民家庭,这样的学者在中国无计其数,但老陆一生以农民的儿子自称,无时无刻不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他从哲学所调到农村发展研究所,最后又调到社会学研究所,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但他在社会上、在学界、决策层最被认可的形象就是“三农”问题专家。老陆是非常宽容的人,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在很多关键时刻保护了很多学者,但他也是疾恶如仇的人,容不得任何人对农民的蔑视、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不管这样的人职位多高、名声多大。老陆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到农村调查说上三句话就能与农民打成一片,他最喜欢的记得就是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各种粮食的价格,认为这是反映大多数农民利益的晴雨表,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积极向中央建言,把黑龙江建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大粮仓。在老陆的心目中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标志就是让中国的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老陆也许并不是学术大家中读书最多的人,但我敢说在我国所有学术大家、名家中他恐怕是从事社会调查最多、调查最为广泛、最为深入的人之一,是农民朋友、农村干部朋友最多的人之一,是最懂得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人之一。老陆身上有各种耀眼的荣誉称号,但他很珍惜的,也是社科院学者中很罕见的一个称号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他确实不仅仅是用心治学,而是倾尽毕生的体力、精力和心力,努力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

二是敢于担当,勇于开拓是他的学术品格。老陆的敢于担当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口碑,这种敢于担当有时候也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要断送一生的学术成就,但是老陆无畏无惧,我有时问他哪里来的这种勇气,他说我问心无愧,我是为了国家和农民,我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在改革之初他为包产到户和“大包干”正名呐喊。在1984年农村形势一片叫好中,他关于“农村形势研究的不同判断”;在我国城市住房体制改革关键时刻,他关于“停止福利分房”的鲜明主张;在阶级研究中他为改变(忽视农民利益)而进行的呼吁;在为社会学发展中他联合学界同仁向最高层的上书,都成为他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学术品格的标杆,在学术界传为佳话。老陆也有他的原则,他最不听得是那些海外学习的中国人把自己的祖国骂得一无事处,再相识的人他也会当场翻脸。他说在农民眼里骂祖宗、挖祖坟的人是最大的不忠不孝,这就是老陆。老陆不是那种精雕细刻的学术工匠,他是时刻把握时代命运的脉搏,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的拓荒者,也正因为如此他身边总是聚集着一个集体的团队,能够在自己开拓的一个新领域都留下光辉的篇章。我也有幸曾经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三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惜是他不朽的精神。老陆的一生都在忙碌,都在高品质的从事学术活动和工作,他自己这样做,他也要求他的小树、他的学生这样做。所以老陆与共事是很累的,他不断的出新的题目、提出新的要求,甚至去完成一般人认为难以完成的目标。老陆从社会学所所长位置退下来的时候已经年近65岁,之后到北京工业大学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很多人担任这样的院长也就是挂名而已,但他完全不是,硬是从无到有开辟出一番新的事,培养出一个新的团队。他在年近80的时候还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我有时候对他说不要弄得比我们还要忙,他说没事,我能吃能睡真闲下来反而会觉得累。在他去世前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刻,他还没有忘记通知别人要取消他明天到外地的学术会议。老陆你在实现事业中离我们而去了,但你永远还在我们心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