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基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位体制逐步被打破,过去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不仅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会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制度措施、社会互动都离不开社区这个管理层次。社区具有范围小、功能全等特点,即使在社区范围内社会管理创新出现一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不会引发大的社会动荡,是一条距离群众最近、易于操作、政治风险较小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子。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步伐,把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打造好,为社会各个主体和各个居民群体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搭建平台。
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转变职能,社区在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管理社会主要依靠大大小小的单位,即使没有单位的人,也有街居或社队的干部看着、管着。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单位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大弱化了,现在完全依靠单位是不行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采取像过去那种行政手段,特别是不能单纯依靠强化政府控制和管理,所以就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这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只能是城乡社区。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社会开放度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先是无单位归属人员,如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之后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再后来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优抚对象、低保人群,这些群体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沉淀到了社区,不仅有居民之间的自治事务,有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而且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也逐步下沉到了社区,如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需求需要社区来满足,居民的很多需求政府无力去做,市场因无利可图又不愿去做,只能由社区去做,社区因最了解居民的需求变化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社会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化解矛盾的平台也在社区。社区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或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或基础平台,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理应把社区工作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城乡社区是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党中央对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制、经验和做法,但对社会如何协同、公众如何参与尚未形成共识,也还未找到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国历史传统和制度经验看,城乡社区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平台。历史上,我国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社会自治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现实中,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中有村民自治,城市社会生活中有居民自治,在未来基层管理中推行社区自治,在城乡社区中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善治格局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参与社会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城市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两部法律是我们城乡居民能够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或者基层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保证每个居民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有序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二则是因为在社区这个层面,每个城乡居民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这与其他层面的社会管理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居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只能通过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来参与管理,自己无法直接参与,但是在基层,我们国家规定居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选举可以一人一票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成员,决策和管理可以通过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监督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式。这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参与就使得我们基层社会管理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能保证我们这种管理是民主的、广泛的。三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这个平台参与,与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可以说社区的每一项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都跟居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社区事务管理得好不好,服务周到不周到,居民群众都非常关心、关注。实践经验表明,社区的公共事务要处理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参与越多、越广泛,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越容易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感觉到城乡社区是我们城乡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
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创新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根据居民结构和服务需求,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加快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全覆盖,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规范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居民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二是创新以社区参与为重点的社区管理体制。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履行政府在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要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规范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与驻区单位、社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三是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为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四是创新以增强凝聚力为宗旨的社区文化建设。要建设社区读书、阅报、上网、健身、文体活动场所,配齐设备设施,支持社区居民创办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创新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优化社区工作者人才结构。六是创新以社区信息化为重点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
(作者为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