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友梅教授:社会建设与社会学担当
2013-09-22

 

尊敬的陆学艺先生的亲朋好友,各位专家学者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追思陆学艺先生为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崇高精神的大事业、大胸怀、敢于担当的人格风范。与他一起工作,人们总是可以感受到一种走向社会实际、学术田野的动力来源,他不只是中国社会学界另人敬仰、当之无愧的领路人,而且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学习楷模。

下面我想围绕社会建设与社会学担当这个主题,谈谈我对陆学艺先生一生治学的态度和志向的一些认识和理解也想讨论一下社会学担当在未来更加复杂的环境当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去年陆学艺先生在江苏吴江获得了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评委会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陆学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研究,在1980年代中期对农村形势的判断,显示了他的学术勇气和社会担当,对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先后组织了中国百县市的经济社会调查和中国百村调查等大型调查活动,开展长期组织社会形势年度报告的研究与编写。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的研究,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研究在学术世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对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拓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评价使我们看到了陆学艺先生对其学术路线的基本选择、根本态度以及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敏锐的洞察,用心思考和深刻的把握。其中“三农”问题和社会结构是他所思、所想、所研始终没有离开的主题,这个主题中国社会的现在未来,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陆学艺先生敢于直面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2002年他主编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他自信他所研究的是真问题,因为是真问题,他有了担当的自觉归根到底他对中国社会有一种责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社会学建设,在陆学艺先生来看,这是社会学可以推进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他积极用心组建课题组,带领有志于服务社会进步的中青年学者投身到社会建设的实践前沿,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理论研究。

2004年2008年,陆先生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三农论,在这些论著当中他以扎实贴切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系统深入分析了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走向和农村农业的严峻形势,对社会改革政策趋向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和建议。虽然此时他年事已高,他依然责任在肩、依然心系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为学、为人的根本态度。

2011年以来到2013年,陆学艺在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多篇的论文,其中阐述了他对社会建设理论观点。,他提出社会建设就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能以驾驭市场、制约权利、遏制社会序的社会主体。同时指出社会建设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问题,他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的关键,这个观点在前面的主题发言里面已经讲了,这里重复了。

陆先生经常笑着说,到21世纪中叶我们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时期将形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可以看出,在陆先生思想里面,社会的现代化意味着社会能够长成自己的力量,并能够与其它体系相互协作,共同为人民服务,使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做出很大很大的努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一步深,一方面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不断加剧,存量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深层次利益结构的调整缺乏有效的机制,社会自我协调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些问题的同时存在,表明中国社会的碎片化将会更加严重。中国社会的融合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困境可是这些问题的缓冲和解决,目前还没有直接归口的管理部门他们经常被纳入到综合治理的范围可以说中国有非常完备的行政体制,也基本建立起来的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今天依然缺乏相应的社会体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从多个层面规划了当前社会体制建设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基本的公众服务,加快发展现代社会组织、加快形成社会管理机制。其中社会管理机制是当前社会体制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体现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在这20个字当中,前16个字分别阐明了社会体制中的多方主体,后面的四个字是法制保障,明确了多方主体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协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十八大报告确立了未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多主体格局,以及纵向横向社会整合之间的相互结合的新型治理模式。

可以想像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新型治理模式的运行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十分复杂多过程当中,人们还会碰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边界和内涵总是显得模糊不清,还因为相比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的运作机制总是以复杂的方式陷入在其他体制的运行当中。尽管从理论上,社会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分别承担着社会良性运行所必须的结构性的功能,但是由于社会本身的基本诉求是公平正义、公平公正,社会体制作为配置社会公共物品的一套制度安排,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现实当中,中国社会已经深深受到了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它的改革不能再封闭、独自运行,全球化、信息化一开始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试图改变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策略和重新建构新的游戏规则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今天全球化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群体之间可能面临新的利益分配不均,还可能会导致新的贫富分化加剧和新的矛盾产生。

在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发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正在遭遇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类似于韦伯、涂尔干和马克思当年分析过的重要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形态、体态与它他们相联系的背景与条件,与过去相比大不一样,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欧洲出现了新的社会重建,可是困难重重、始料不及,社会学家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不相适应了。

总而言之,中国的社会建设会同来自于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有传统的、有新产生的,他们错综复杂,它们会促使规则不断的发生变化。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不少的农民还生活在乡土的社会里面中国社会学如何在新一轮的全球化背景下更好推进社会建设,为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这将成为我们的新课题。因此需要我们继续拥有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担当,更多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向陆学艺先生学习。

以上是我学习陆先生的一些心得以此纪念陆学艺先生!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作者发言整理编辑,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