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
我也是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和痛心的心情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和陆学艺老师的追思会的。我和他直接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通过拜读他的著作、精彩的论文和建言献策,深知他的为人,在我心目中他是非常令我崇敬的长者,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农村问题、研究社会问题的典范,也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人的骄傲。
我觉得他身上有这样几个非常闪光的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尚空谈的治学精神。陆学艺老师最有才华的一段时间,恰恰是跟我们改革开放这30多年走过来的。他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所有问题都是从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出发的,而他的目光,他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全部都是紧扣着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三农”问题。在这上面他花了很大的心血。
本来他是学哲学的,哲学是可以做象牙塔里面的学问,但是他把这个作为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继续向前走的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扎扎实实地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做泥腿子的学问,这个精神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这一点是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第二点,刚才几位领导都讲到了,就是他的实事求是,敢于冒学术风险、敢于担当的精神。我们现在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都是要有理论勇气,要有求索精神、要有敢为人先、敢为人言的精神。陆学艺老师一辈子在精心治学的基础上,他一直敢讲真话,是以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著称的,在这里面始终有一种执著的精神。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到了改革开放攻坚区和深水区的阶段,各种各样的问题背后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也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问题。特别是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一个很大的理论突破,提出要突破利益藩篱的问题,要突破这些就必须要有巨大的理论勇气,要敢于坚持真理。所以陆老师开创的事业未尽,但是他的精神永在。
第三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他身上有我们中国学术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他的眼睛始终是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上,他的眼睛始终是放在最基层、最底层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一个向上看、一个向下看,把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他的学术特色,无论他做哲学研究,还是做“三农”问题研究,还是做社会学的研究,他一方面心装着天下的大事,另一方面又装着最基层的农民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弱势群体”。
刚才汝院长讲的我非常的赞成,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弱势群体”恰恰是我们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力量,他们本来应该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他们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所以他们现在受益并不多,但是存在的问题很多。这恰恰是改革开放攻坚克难,落实以“人民为本”的重大突破口,也是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第四,是他思想的敏锐和思想的深邃。这既来源于他长期养成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问题的基本治学方法,由于这样一种理论和思想的深邃,所以他才能够观察到很多大家没有能够强烈感受到的东西。再一方面是得益于他得风气之先,因为他长期实践,长期接触基层,长期接地气,所以他往往能够得风气之先。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的时期,往往是最底下的地方恰恰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也是容易得到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陆学艺先生恰恰是抓住了这一点。
他的思维非常开阔,他虽然立足点是立足于中国,但是整个眼光是看向世界。尤其是在采访的中间,我们太仓的领导同志讲到,他当时提出了两个40万,种40万棵树,引进40万个人,这方面他确实是站在改革开放发展大潮的最前沿来思考问题。正因为这样,太仓成为我们社会学所长期合作20年的一个重要的基地。
今天太仓之所以能够提出来“美丽太仓”这样一个口号,而且这种美丽的太仓我去年去过,不是空话,是活生生的现实,当然这个现实还不理想,还要继续发展,这些都是和陆学艺老师,和他带出的社会学所的团队分不开的,也是和我们当地太仓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分不开的。
最后一点就是他的人品。我跟他接触并不多,但是每一次都感受到他人品、人格的高尚,他谦虚、低调,而且平等待人,对我们这些后学都是循循善诱,而且是非常谦虚的。在他的身上,我们讲我们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搞清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毕生的实践为人民而学,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而甘当小学生,甘当孺子牛的典范。
刚才看了录像片以后我要了一张光盘,我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还兼着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所长,我们也要研究陆学艺老师的精神,要研究当代中国没有这种担当的精神、没有胸怀天下事的精神,没有胸怀全中国劳苦大众的情怀是做不好这篇文章的,所以我们回去以后也要播放这段录像让大家好好学习,特别是让青年人好好学习。
我们缅怀陆学艺老师更重要的是把他的事业向前继续推进,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当中,社会建设、社会学研究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陆学艺老师经常讲一句话,我们的现代化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要做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要改变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传统的几千年的社会结构,这就是各级政府直接面对底下的老百姓。这个社会风险是极大的,我们真要做到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我们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不能脱离政府,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很艰辛的探索过程,我们要构建社会自治、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等非常成熟的社会组织,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和气力来做。
我们要想掌握现在社会变化的结构,包括这种阶层的变化、这种阶层对流的情况,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口流动的情况,我们要想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没有详实的第一手的调查,特别是没有强健、敏感性和准确性都非常高的社会调研网也是不行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这些繁重的工作我们都要继承陆学艺老师的遗志,按照他的精神来办事,我相信一定会迎来社会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新的景象,到那个时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祝愿这次的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作者发言整理编辑,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