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显然,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远高于103-107的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将会产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危害。目前,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的研究成果已不少,但是,仔细研读起来发现分析思路略显凌乱。如何才能够理清分析思路,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借鉴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指导。
一、生命历程理论概述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美国埃尔德(Elder)教授为代表的生命历程(life course)研究出现以后,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在国内,1999 年李强等人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后,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都相继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著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所谓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级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生命历程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第一,关注整个生命历程中年龄的社会意义;第二,研究社会模式的代际传递;第三,宏观事件和结构特征对个人生命史的影响。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同样一组生命事件,若排序不同,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也会截然不同。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所谓的生命事件一般包括接受教育、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结婚或离婚、生养子女、参加工作或辞职、居住地的迁徙、退休等事件。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
借鉴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时,可以年龄为序选择一些重要的生命事件展开。具体而言,就是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于未成年期的教育事件、成年期的就业与婚姻事件及老年期的养老事件的影响。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教育的影响
在人口学中,同期群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经历同种事件的人口群。这里所讲的“人群”可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同期群,但它主要是研究同期出生群。一般来说,除怀孕和分娩的高峰年龄段外,女性死亡率通常都低于男性死亡率。按照目前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由同期出生群人口在六年以后所形成的义务教育同期群的性别比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由于中、小学生的性别比的失衡,在学龄人口中,男孩的数量远多于女孩的数量,有些学校和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无形中会更多关注男孩而忽略女孩,使女孩心里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意识,不利于我国提倡“男女平等”、“关爱女孩”及“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的宣传和开展,此其一。其二,尽管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女孩数量比男孩数量偏少,但这并没有引起对女孩更多的关注。对于具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父母而言,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男孩身上,对女孩的教育投资表现得相当吝惜,让女孩在家庭内承担更多的家务活、农活,使一些成绩不错甚至比大部分男孩成绩更优秀的女孩被迫辍学,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其三,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导致受教育同期群的女孩数量比男孩少,再加之部分女孩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接受教育的女孩和男孩之间数量悬殊。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更为深层的影响是,这将形成数量庞大的低层次女性群体,她们在日后的就业或是社会生活中将会面临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就业的影响
根据世界产业演变的历史,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呈现较强的规律性。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年度间变化不一、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重将会持续上升,特别是对适合第三产业就业特点的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然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还会引发“就业性别挤压”现象。一方面,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增加了未来男性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使适宜男性就业的行业和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出生性别比偏高将积聚大量的男性劳动力资源,在就业机会没有大幅度的增加的情况下,男性在就业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其结果是一部分男性在竞争中失利,得不到工作。由于大量的男性劳动力资源主要以农村人口为主,在土地劳动力饱和的情况下将会进入城市与城市人口竞争工作机会,这就在增加城镇就业压力的基础上,更加剧了就业形势的紧张。另一方面,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使未来女性劳动力资源面临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由于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数量偏少,这就使以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职业如护士、幼教等产生短缺。这种部分行业竞争激烈,部分行业人员短缺的现象长期并存,必将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婚姻的影响
婚姻挤压是指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在不考虑迁移的情况下,造成婚姻挤压的因素主要有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成活率和夫妇年龄差。出生人口性别比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男性与女性在数量上是否对等,过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则必然会造成进入婚龄期的男女青年特别是男青年在择偶时的困难。根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前后,我国可以结婚的男性人口可能过剩2400万左右。婚姻挤压所产生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婚姻挤压的后果将主要由处于弱势地位的男性买单。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落后、资源匮乏的地区,将产生大量的单身汉,形成一些地域集中的“光棍村”。其次,婚姻挤压将引发家庭及社会的不稳定。由于女性数量与同期男性数量相比较少,“第三者”“婚外情”现象会不断出现,“拐卖妇女罪”“强奸妇女罪”等犯罪也会与日俱增,这不仅给家庭稳定带来挑战,也将严重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生活的稳定。第三,婚姻挤压将危害正常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婚姻是建立家庭、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前提。婚姻挤压使许多男性成为光棍,也就无法实现合法的人口再生产;婚姻挤压还会引发婚姻竞争,使“大哥哥”同期群日益挤压“小弟弟”同期群。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正常的人口再生产,导致非正常的人口再生产模式。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养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二元体制”阶段,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正趋于完善,养老资源基本由社会提供,稳定性较强;但广大农村还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条件下,由于婚姻挤压而被排除在婚姻之外的男性将独自生活,在他们进入老年期时将面临缺乏养老主体的问题,这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男性老年人口多于女性,这将使60岁以上组的人口结构紊乱,如何为畸形人口结构下的老年人口提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面临的障碍。此外,根据相关预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老年人的影响有可能在21世纪中期以后出现,而此时也正是我国进入高度老龄化的时期。在抚养比增加和老龄化效应的双面夹击下,国家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延长退休年限,这对于平均寿命较短且从业年限较长的老年男性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小结
通过借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为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具有了逻辑性、系统性。然而,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强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对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能够回复到正常水平,并深入研究如何应对现行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所产生的教育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及养老问题等。
作者简介:郭建玉(1983-),男,山东临沂人,湖北省黄冈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口城市化、计划生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