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序
雷洁琼
2011-02-10

(20025)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不但是经济体制的变化,也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城市基层社区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发生的与社会结构相关的重要变化有如下一些方面:第一,企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变化,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逐渐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将其原先承担的社会福利、服务职能外移。在社会服务机构很不发达的我国城市中,这一部分服务职能就自然而然地落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头上。第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多元化,无单位人员越来越多地出现。待业、下岗者,个体劳动者和其他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同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组织的主要形式——企事业单位没有联系,而同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相对密切。这不论在社会管理上还是在社会服务上都出现了与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任务。第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的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城,他们务工经商、从事社会服务,正在益愈深入地进入城市社会。这些人员中一部分被单位雇用并接受其管理,但大多数散居于社区之中并同居民委员会发生较多关系。第四,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些与城市建设(如小区重建、住宅楼群化)相联系,城市人特别是老幼弱疾者的服务和照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这又同时给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提出新的要求。第五,受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上级政府不断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而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承担社会职能的增加也改变着自身在城市社会体系中的地位。

 

上述变化实际上正在引起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即一切由单位负责的计划管理体制正在弱化,基层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在加强,城市社会生活及组织正在出现社区化要求并初见端倪。发展社区已经成为我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偏赖于“单位体制”,因此社区的发育相当缓慢。面对城市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城市社区面临着哪些挑战,为了承担起社会变迁所赋予的责任城市基层社区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这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和学术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作为首都,北京市在城市改革和城市建设方面可能会有自身的特点,但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则是与其他城市相同的。

 

数年前我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我对北京市的社会事业和基层社区的发展一直比较关心。“八五”期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意我牵头的“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立项,并列为重点课题,我愿意为北京市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然而由于行政工作所累,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开展此课题的调查研究。这样,本课题具体工作主要由王思斌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承担。现在该课题终于完成了,我希望它能对北京市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一项学术研究,我也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对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