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众维权表达与社会稳定研究”论坛综述
2011-08-04

 

2011724日,由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社会学年会“民众维权表达与社会稳定研究”分论坛在南昌召开。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收录论文43篇。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唐镖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社会运动及抗争政治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不断推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并表明了承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共分为“信访、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或经验研究”、“民众表达的政府回应(处置)研究”、“社会稳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研究”四个议程,每个议程包括5-6篇学术论文。在议程主持人主持下,论文作者演讲,评论人对有关论文进行综合性评述,其他与会学者自由提问与讨论。在友好互动、学术批评为本的研讨过程中,不但为论文的改进提供了思考空间,也为每一个与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一、“信访、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现出规范化特征。本议题的5篇论文采用了较为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得出了较有说服力的类型或框架。其中,香港浸会大学陈峰教授在总结了有关研究中国工人抗争的类型后,指出应以诉求为工人抗争的分类基础。中山大学夏循祥博士考察了香港利东街的居民运动,指出采用非暴力方式的社会运动,同样可以使得底层的反抗与斗争有效。浙江省委党校的王国勤博士构建了一个涉及环境机制、认知机制和相关性机制的组合式的分析框架,展示了结构、制度和文化等主要维度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是如何体现并相互贯通的。

二、“民众表达的政府回应(处置)”研究呈现多学科对话特征。本议题的6篇论文,分别从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讨论面对民众表达时政府的回应方式与处置程序。厦门大学张光教授的《房地产投资与公共支出安全》一文,从公共管理学学科出发,提出了“近年来房地产的投资规模与财政公共安全支出规模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假设并进行了验证。福建省委党校王利平教授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印两国在应对公众维权运动时的方式异同。复旦大学侯健教授从法学学科出发,探讨了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背景下,社会稳定的话语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利益表达,并非有利于或同等有利于所有的阶层或群体,应当把表达正义作为根本理念。北京工业大学朱涛博士同样从法学学科出发,探讨了程序正义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进路,提出“建构性程序正义”这一理念。香港浸会大学胡洁人博士后分析了“大调解”的机制与应用、调解过程中的行动者及其联结等问题。

三、“社会稳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本土化”特征。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单光鼐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冯希滢博士分别讨论了2011年以来的群体性事件。针对民众表达行动的性质、手法,西南政法大学肖唐镖教授集中讨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依法抗争”理论,介绍了“依法抗争”的缘起、理论内涵,以及民众抗争的手法与理据。江西师范大学戴利朝博士同样以“依法抗争”为议题,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了抗争政治的研究范式及其谱系。在应对策略上,河南师范大学高中建教授在对国外非政府组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经验阐释上,建构了一个综合应对网络系统的体系架构。

四、“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研究呈现“现实关怀”特征。本议题所选论文主要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方式。其中,上海市委党校李婷玉教授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公共事件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关系。重庆市社科院孙元明、蒲奇军研究员对治理群体性事件与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综上,本论坛论文多是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化成果,体现了与西方学术主流对话的特点,科学性、学术性强,不再是大而化之的粗疏研究。这充分体现了近五年国内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水平。据悉,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还将通过论坛、会议和出版等方式,与学界同道一起,致力推进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郭春甫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