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加快劳动理论创新 实现劳动关系研究本土化——“劳动关系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记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1-04

20141228日,由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劳动关系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劳动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参会学者来自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真正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目的;学者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单位。

贯彻依法治国推动劳动关系研究

在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学者们达成共识:要在劳动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实现社会治理的有序推进。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冯同庆认为,依法治国在不断完善宪法的基础上要不断改善“一线法”(如《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强调,在社会关系研究的三个层面中,劳动理论是最为核心的层面,它不仅为劳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还为劳动实务提供有效的可操作化的实践形式。因此,在劳动关系研究中,要突出劳动理论的重要性,鼓励学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劳动理论,推进依法治国。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石秀印提到,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劳动社会学之梦,就是要把中国的复杂形势、复杂形态和复杂现象解释清楚,同时要符合原理性、本质性。此外,还有众多学者围绕《劳动法》、《工会法》以及相关劳动条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进行了文本解读,还就其实践效果做了有益的评价。

理论创新推动劳动关系实践

理论创新是推动劳动关系研究本土化的不竭动力,是促进中国劳动社会学不断成长的重要方面,学者们在理论方面做了众多的努力。石秀印在研究西方市场制度下劳动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国情下的“统合制+市场制”劳动关系模型。这种市场模型是转型阶段的特殊产物,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效率、整合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升华,以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常凯强调,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必须做好中国产业关系研究的补课工作,这样才能做好当下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全球的研究,因为当下中国劳动关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是西方国家未曾经历、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彭光华认为,劳动的本质是劳动关系研究的核心,因此劳动理论的研究要对劳动的本质要有一个清楚明了的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周晓光基于英国劳动者与企业家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论,探讨了其内涵、构建和运作方式,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想劳动关系理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

实证研究促进劳动理论创新

实证研究是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和创新理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参会学者做了大量的劳动关系实证研究,采用了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蔡禾通过对珠三角的农民工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发现加班工资对于农民工工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依靠加班工资推动收入增长的方式,易导致农民工承担较大的收入剧烈波动的风险,同时这可能会影响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分析了网络时代的文化、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讨论了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与传统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君甫就工人歌曲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唱歌人数、作曲节拍、歌词性质等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工人歌曲渐趋向于个人的、快节奏的、表达个人心境的歌曲。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马冬玲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了组织中作为领导的女性与作为职员的女性之间的劳动关系,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职场画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组织中并不存在女性领导对女性职员的排斥和敌视。

此外,与会学者也关注到了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跨国公司中职工权利,以及完善工会制度等诸多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