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会议报道】“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生活方式的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0-10-17
  10月13日至16日,2020中国社会学学会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生活方式的建构”。研讨会分实地调研和学术论坛两个环节,分别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和哈尔滨市举行。

  10月13至15日,14位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祖国“北极”漠河市以“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为主题进行实地调研。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专委会和漠河市签署了“中国社会学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合作协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漠河市民政局签署了“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10月16日举行的“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生活方式的建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将新冠肺炎疫情置于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雅林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方式观出发,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抗疫的中国经验。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从文化的视角对中美两国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对待疫情的态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春光将口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了原来以自由为基础的公共秩序正向着顺从性秩序变迁这一判断。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宁创造性地分析了数字化或智能物质客体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出了要更加注重独异性的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卢汉龙提出,现在我们似乎需要更多地考虑从“生命方式”的角度去理解和拓展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田毅鹏倡议加强生活方式研究,以揭示后疫情时期人类社会的最新变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唐钧把目光集中在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方式研究上,开拓了脱贫攻坚研究的新思路。

  与会者们深入探讨疫情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助力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生活方式的建构,用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发展、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作出贡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