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晏阳初
2010-11-19

 

(1890~1990 )                   
  中国平民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云霖,四川巴中人。1890年10月26日生(一说生于1893年)。1910年中学毕业于成都。1913年进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1916年秋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8年夏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秋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翌夏获硕士学位。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路易斯维尔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晏阳初大学毕业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即赴法国任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由于给华工办识字班和华工周报受到启发, 立志献身平民教育。1920年 8月回国后, 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新设的平民教育科,刊行《平民千字课》,并赴长沙、烟台等处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 3月26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不久即任总干事至1949年 1924年(一说1926)在河北保定地区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29年将总会迁河北定县,开始一个县的乡村改造实验。30~40年代,相继成立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实验区。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现任该院理事会主席。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

  晏阳初早期在旧中国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人民有“四大病”,即贫、愚、弱、私;至于救治之法,他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绝大多数人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 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之目的;在实践和工作方法上,注重深入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实验、训练人才、表证推广。

  晏阳初的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论》(1928)、《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等(见乡村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