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是严峻的人口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这种由出生性别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儿童成长时期并不严重,到了婚配阶段就会显现,目前正在从隐性走向显性。
2020年,我国适婚年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这个依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出来的数据一出现,便引发了专家学者对男女比例和婚姻择偶的新一轮担忧:有着2000多万“剩男”的社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日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已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以期扭转男婴出生比例过高的现状。
9省份男女出生比超120
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取决于生物学规律,联合国明确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值已超出合理范围。专家表示,“男女性别比悬殊”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紧迫人口难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除西藏和新疆外,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呈偏高态势。有15个省份的男女出生比在115以上,9个省份高达120以上。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悬殊的研究已不是新课题,究其原因,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是导致性别失衡的直接原因。传统的男性偏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是深层原因。
之前有部分研究将中国近期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归咎于统计不实。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有研究认为性别比偏高是假性偏高,由漏报等因素造成,但目前根据资料分析显示,虽然存在漏报因素,但性别比偏高是客观存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认为,性别比偏高是真问题,不是假问题,要认真对待。
性别失衡引发的社会问题正走向显性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任务之一。翟振武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会导致“婚姻梯度挤压”现象凸显,出现男性择偶拥挤和非意愿性终身不娶。这种挤压之痛不仅在于单身男性增多,更在于其后果主要由贫困人口承担。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是严峻的人口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这种由出生性别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儿童成长时期并不严重,到了婚配阶段就会显现,目前正在从隐性走向显性。”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贫穷又无子嗣的男性剧增,可能会使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增多,性暴力案件增多,也会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
穆光宗告诉记者,出生人口性别失调问题是一个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也是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和命运问题。在男性过剩的人口压力下,未来时期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灰色人口文化现象,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现象。
提升女性地位推进两性平衡发展是治本之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是潜伏在社会发展中的“拦路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表示,出生性别比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家庭需求和个人观念等因素相互作用。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要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并非朝夕之功,必须运用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而当务之急是通过法律手段重拳打击“两非”等技术越轨行为。长远来看,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进两性的公正、平衡发展,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出生性别偏高问题深层次是女性权益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应该针对家庭男孩偏好,加强研究哪些影响因素是可以被公共政策替代的。”郑真真说。
穆光宗表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不能仅限于末端治理,需要社会统筹规划。在治理机制方面,性别治理的绩效、政府部门的分工、职能定位和顶层设计还有待研究。(作者:本报记者 张军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