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 年02期
2010-10-27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

谢立中  

【摘要】:话语分析就是对那些已经说出来的""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以及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被说出和被传播的过程加以分析。多元话语分析就是从多元主义的立场对话语进行分析。倡导多元话语分析的目的是消除以实证主义和古典诠释社会学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实在论"分析模式在社会研究中的影响。多元话语分析包括话语策略分析和话语构成规则分析等基本程序。采用多元话语分析模式进行社会研究,对我们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多元主义 话语分析模式 社会分析模式 话语系统 残疾人 话语构成 话语建构 语法规则 后现代主义 社会研究

 

主族控制下的族群杂居村落 权力的文化网络视角

张和清  

【摘要】:本文借助"权力的文化网络"视角,深层再现云南省一个少数民族山区——蚌岚河槽(村庄)传统主族控制和毕摩操控的村落政治格局。作者认为,1949年以前槽区的社会政治局面是主族控制和毕摩操控,主族及其首领毕摩依靠乡村文化网络获得权威和认受性,他们在权力的文化网络中发挥着组织领导的作用,凭借对乡村文化网络(族群内部的宗族关系和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关系等)的操控,主族及其首领毕摩有力地控制着乡村社会。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主族控制 权力关系 文化网络 群关系 槽区 乡村社会 宗教信仰 村寨 村落 操控

 

族群与教育不平等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

洪岩璧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族群(民族)分层的文献,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纳入到中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之中,并从教育获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地域区隔、职业结构(阶层)、文化差异和国家政治进程(政策变迁)。基于对2004年中国西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作者发现:(1)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的族群差异主要由城乡差别和阶层不平等造成,族群不平等已不显著;(2)少数民族子女高中升学概率依然显著低于汉族,其原因部分在于城乡、地域和阶层因素,部分在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差异(如语言环境)等因素;(3)与汉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模式不同,少数民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承以资源转化模式为主,从而影响了不同族群在教育扩展中的获益程度。总体而言,虽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获得仍显著落后于汉族,但其教育不平等更多地来自城乡和阶层之间的差异。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族群 少数民族教育 社会分层 教育获得 教育不平等 文化差异 汉族 实证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 家庭背景

 

组织、工作与情感异化 一项对厦门保险代理人的调查

盛思鑫  

【摘要】:在借鉴西方保险业营销模式的同时,中国的保险公司对其代理人实行了激进的情感管理。由于较为普遍的社会抵制,保险代理人经常体验到负面情感。而在工作中,对人际关系过度的商业化使用,不仅破坏了代理人原有正常的社会网络,还妨碍了代理人在生活中与他人建立非商业性的关系。"保险生活化,生活保险化"的工作意识形态更是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使保险代理人的工作不可避免地陷入深刻的情感矛盾和冲突之中。尽管代理人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试图消解这些矛盾与冲突,但是任何的努力都可能加深个体的非人化问题,最终带来情感异化的后果。

【作者单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组织管理系;
【关键词】 保险代理人 情感矛盾 处理策略 情感异化 保险公司 中国内地 负面情感 人际关系 人寿保险业 商业化

 

脆弱的团结 对台兴工厂连锁骚乱事件的分析

黄岩  

【摘要】: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资关系,在华南地区兴起的大量代工企业中,数以千万计的外来打工者面临外来资本和本地政府的双重压迫,他们基于生存而进行的抗争是一种脆弱的抗争。本文从微观机理上剖析了抗争发生的原因及骚乱升级的机会结构,指出了抗争走向失败或沉寂的社会根源,并以此回应海内外其他学者的观察。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球化 劳工政治 脆弱的团结 工人阶级 外来工 东南亚地区 地方政府 女工 集体行动 华南地区

 

 

单位团体献血运作的过程与机制 以北京市T大学为个案

余成普  

【摘要】:本文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血液制度变迁的背景下,T大学的一次"女生节"献血活动为关键案例,应用集体行动的有关理论,分析单位团体献血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本文认为自愿无偿献血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意义框架建构和延伸的过程。无偿并非没有任何激励,只是淡化物质激励,更多地强调象征激励,即对符号、话语、意义、价值等的突出,这不仅表达了对献血者的尊重,也促进了献血框架的再生产。单位团体献血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单位内部的结构易得性,由于高校具有更强的结构易得性,自然成为团体献血的主体。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单位团体献血 框架建构 象征激励 结构易得性 集体行为 无偿献血 献血者 义务献血 北京市 意义框架

 

 

幸福感城乡差异的元分析

张军华  

【摘要】:对国内涉及幸福感城乡差异的18项调查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城镇人幸福感比农村人幸福感高,且可以从社会比较和社会适应两方面进行解释。这一结果排除了发表偏倚,具有稳定性。国内对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论,主要是因调查工具的不同造成的,即工具质量越高,越容易得出城镇人幸福感高的结论。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城乡差异 幸福感指数 元分析 调查工具 调查对象 生源地 农村人 发表偏倚 置信区间 城镇

 

 

汽车梦的社会建构 对《南方周末》(19982007)汽车广告内容的分析

林晓珊  

【摘要】:今日中国,拥有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家庭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在"汽车梦"的社会建构过程中,作为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汽车广告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19982007)为例,对近十年的汽车广告内容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个体享乐性想象认同""社会参照性成功认同"是汽车广告用来建构"汽车梦"的两个重要的"认同策略",其影响作用远远超过了汽车广告中的"功用策略",对广告内容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文章最后对"汽车梦"为什么在近十年得到极力建构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汽车梦 汽车广告 认同策略 内容分析 社会建构 南方周末 意识形态 消费者 广告用语 参照性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黄荣贵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对抗争行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关于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的研究也逐年增多。由于这些研究分散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之间缺乏相对统一的理论框架,从而妨碍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归纳了互联网影响抗争行动的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型。此外,本文还回顾了在中国情景下的研究成果,包括互联网与抗争行动、市民社会发育等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最后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作者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抗争 动员结构 理论模型 集体行动 经验研究 信息流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公共舆论 中国经验

 

 

策略伦理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吴长青  

【摘要】:"依法抗争"概念的影响,当前的农民抗争研究过于强调抗争过程中的策略,忽略了抗争中伦理的重要性。笔者在概括"依法抗争"洞察力基础上,指出了其局限性,并试图引入伦理视角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继而评述了伦理视角的研究进展,在田野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伦理视角在研究农民抗争中的独到解释力。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依法抗争 农民抗争 策略 伦理研究 伦理视角 社会运动 范式 情感 田野研究 利益表达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王洪伟  

【摘要】:通过对鄂豫两省艾滋疫情高发区"艾滋村民"1抗争的考察,笔者提出了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求助于外的"合法抗争"和求助于内的"以身抗争",一起形成了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具有解释力、却又不同逻辑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以身抗争"模式的形成机理和运转规则,发现中国底层农民抗争的"非政治性""弱组织性""具体利益性"取向,"有组织"的政治抗争乃至革命性转化是不太可能的。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底层研究 艾滋村民 以身抗争 以法抗争 当代中国 底层社会 艾滋病患者 高发区 地方政府 组织化

 

 

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 第七届中国社会思想史年会综述

董运生  

【摘要】: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思想史 现代性 社会建设 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学 建设思想 吉林大学 思想研究 借鉴意义 哲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