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1 年01期
2011-03-15

组织与社会

集体谈判的内部国家机制:以温岭羊毛衫行业工价集体谈判为例

闻效仪

[摘要]集体谈判作为西方社会劳资冲突制度化的社会发明,不但得到工人和工会的拥护,同时也引起了雇主的兴趣。通过协商的程序、承诺的遵守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可以构筑消解工人集体怨恨、制造工人认同的内部国家机制。在中国,工会受组合主义限制,尚不能成为集体谈判的有效发起者,愈演愈烈的劳资冲突却有可能使雇主成为实际的“发动引擎”。本文通过对温岭羊毛衫行业工价集体谈判过程的描述,探讨在竞争和斗争的背景下,雇主和工人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在以生存伦理为基础的工人群体中逐步形成从“无序抗争”到“有序遵守”的内部国家机制。

城市“社区性”量表构建研究

项军

[摘要]在当代社区研究中,“共同体”社区是否存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而在于“以哪种形式存在”。本文提出了以“社区性”这一概念来描述一个社区的“共同体”特性。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一个量表来测量“社区性”,以上海市社区调查的实证数据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又使用该量表将上海市的社区划分为六大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社区的特性。

 

 

 

 社会网研究

 

 

预防与抑制:社会资本在婚姻——暴力中的影响机制初探

赵延东,何光喜,朱依娜

[摘要]本文使用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的社会资本对婚姻暴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使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和网络资源衡量社会资本的不同方面,结果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网络资源没有预防作用;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婚姻暴力升级有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本文对这些结果作了一些理论性探讨。

 

城市新移民社会资本的理性转换

雷开春

[摘要]本文运用2007600位城市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总体社会资本与本地社会资本对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影响,旨在揭示城市新移民的本地社会资本在何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其社会融合。研究发现,尽管本地社会资本更有利于城市新移民的总体社会融合,但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却有所差异。这表明,城市新移民社会资本的本地化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

张顺,郭小弦

[摘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

 

论文

 

环境保护、群体压力还是利益波及:厦门居民PX环境运动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

周志家

[摘要]根据2008年在厦门市收集到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的动机。分析表明,居民的参与行为可以分为信息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和抗争性参与三种类型;社会动机是影响居民各类参与行为最为显著的共同因素;一般环保动机会影响信息性参与,自利动机和厦门环保动机可以促进诉求性参与,而自利动机会影响抗争性参与。厦门PX环境运动具有“群体动员”的特点。厦门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只体现出浅层的公民性,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

 

建构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基于200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卢春天 | 洪大用

[摘要]环境关心的维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环境关心的理论定义出发,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环境关心的测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阶模型相比,包括了四个潜在变量(因子)的一阶测量模型更能拟合所收集的数据和环境关心的定义。同时,本文还考察了社会、人口、经济变量对模型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强度和方向揭示了环境关心并不是具有一个内在一致性的态度体系,从侧面说明了环境关心构成的复杂性,且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其社会、人口、经济变量等方面。

 

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袁浩

[摘要]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上海卷)”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心理健康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布以及这些分布在年龄组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教育、收入、职业地位、社会地位与心理健康正面相关,而经济困难和不公正待遇则与心理健康负面相关。年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呈现出“∩”型发展趋势;职业类型及教育程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失业者较好的心理状态及青年技术人员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农民工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就农民工个体而言,他们对经济贡献的自我评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本文从农民工的流出/流入地、人力资本、经济回报、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农民工对流入地经济贡献自我评价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除了流出/流入地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并不显著,其余四项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作用显著。

 

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的思考

王星

[摘要]劳动过程是一个加工原材料的生产性转化过程,在其中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的双重转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通过劳动政治这一概念将生产体

组织与社会

集体谈判的内部国家机制:以温岭羊毛衫行业工价集体谈判为例

闻效仪

[摘要]集体谈判作为西方社会劳资冲突制度化的社会发明,不但得到工人和工会的拥护,同时也引起了雇主的兴趣。通过协商的程序、承诺的遵守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可以构筑消解工人集体怨恨、制造工人认同的内部国家机制。在中国,工会受组合主义限制,尚不能成为集体谈判的有效发起者,愈演愈烈的劳资冲突却有可能使雇主成为实际的“发动引擎”。本文通过对温岭羊毛衫行业工价集体谈判过程的描述,探讨在竞争和斗争的背景下,雇主和工人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在以生存伦理为基础的工人群体中逐步形成从“无序抗争”到“有序遵守”的内部国家机制。

城市“社区性”量表构建研究

项军

[摘要]在当代社区研究中,“共同体”社区是否存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而在于“以哪种形式存在”。本文提出了以“社区性”这一概念来描述一个社区的“共同体”特性。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一个量表来测量“社区性”,以上海市社区调查的实证数据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又使用该量表将上海市的社区划分为六大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社区的特性。

 

 

 社会网研究

 

 

预防与抑制:社会资本在婚姻——暴力中的影响机制初探

赵延东,何光喜,朱依娜

[摘要]本文使用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的社会资本对婚姻暴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使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和网络资源衡量社会资本的不同方面,结果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网络资源没有预防作用;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婚姻暴力升级有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本文对这些结果作了一些理论性探讨。

 

城市新移民社会资本的理性转换

雷开春

[摘要]本文运用2007600位城市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总体社会资本与本地社会资本对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影响,旨在揭示城市新移民的本地社会资本在何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其社会融合。研究发现,尽管本地社会资本更有利于城市新移民的总体社会融合,但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却有所差异。这表明,城市新移民社会资本的本地化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

张顺,郭小弦

[摘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

 

论文

 

环境保护、群体压力还是利益波及:厦门居民PX环境运动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

周志家

[摘要]根据2008年在厦门市收集到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的动机。分析表明,居民的参与行为可以分为信息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和抗争性参与三种类型;社会动机是影响居民各类参与行为最为显著的共同因素;一般环保动机会影响信息性参与,自利动机和厦门环保动机可以促进诉求性参与,而自利动机会影响抗争性参与。厦门PX环境运动具有“群体动员”的特点。厦门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只体现出浅层的公民性,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

 

建构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基于200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卢春天 | 洪大用

[摘要]环境关心的维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环境关心的理论定义出发,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环境关心的测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阶模型相比,包括了四个潜在变量(因子)的一阶测量模型更能拟合所收集的数据和环境关心的定义。同时,本文还考察了社会、人口、经济变量对模型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强度和方向揭示了环境关心并不是具有一个内在一致性的态度体系,从侧面说明了环境关心构成的复杂性,且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其社会、人口、经济变量等方面。

 

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袁浩

[摘要]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上海卷)”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心理健康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布以及这些分布在年龄组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教育、收入、职业地位、社会地位与心理健康正面相关,而经济困难和不公正待遇则与心理健康负面相关。年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呈现出“∩”型发展趋势;职业类型及教育程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失业者较好的心理状态及青年技术人员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农民工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就农民工个体而言,他们对经济贡献的自我评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本文从农民工的流出/流入地、人力资本、经济回报、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农民工对流入地经济贡献自我评价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除了流出/流入地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并不显著,其余四项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作用显著。

 

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的思考

王星

[摘要]劳动过程是一个加工原材料的生产性转化过程,在其中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的双重转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通过劳动政治这一概念将生产体制与技术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勾连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多关注技术对劳动的殖民,对于劳动政治与技术形成复杂的互动过程鲜有触及。技术形成可区分为物化技术选择和技能生产两个面向,不同的劳动政治类型能够规制技能生产的路径走向,进而影响物化技术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与此相关的技术形成政治经济学是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陈柏峰

[摘要]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行为准则是人情规范,这种人情取向的行动规律就是“乡土逻辑”。因此,“乡土逻辑”可以用来分析当前村庄秩序的变迁。

 

制与技术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勾连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多关注技术对劳动的殖民,对于劳动政治与技术形成复杂的互动过程鲜有触及。技术形成可区分为物化技术选择和技能生产两个面向,不同的劳动政治类型能够规制技能生产的路径走向,进而影响物化技术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与此相关的技术形成政治经济学是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陈柏峰

[摘要]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行为准则是人情规范,这种人情取向的行动规律就是“乡土逻辑”。因此,“乡土逻辑”可以用来分析当前村庄秩序的变迁。